线膛枪为何在发展多年后才取代滑膛枪?

战斗机解说家

谈线膛枪和滑膛枪,就必须提到前装和后装的概念。

滑膛枪为啥精度差?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因为没有膛线,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子弹塞进去。我们知道滑膛枪都是前装枪。因为枪械要闭锁,而19世纪中叶后装枪的闭锁并不严密。得用前装枪。

要把子弹塞进一米长的枪管里面,子弹直径就必须比枪管内壁直径小,不然塞不进去。这样一来,枪械发射时子弹实际上是可以再枪管内壁小幅弹跳的。这样子弹出膛时就跟枪管有偏差肯定就打不准了。

线膛枪也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如果子弹直径比枪管内壁直径小,那么膛线根本无法压迫子弹使其旋转。但是如果子弹直径比枪管内壁直径大,又塞不进去。同时人们也不可能加工出与枪管内壁直径相同的子弹。这就是早期限制线膛枪发展的最大的问题。

所以早起的线膛枪装填非常慢,主要就是用来打猎和打靶。

实际上线膛枪早就有了,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59年3月22日-1519年1月12日)就有自己的黄轮线膛枪。这个时期的线膛枪弹丸略微大于枪管直径,装填就是把弹丸硬塞进去,非常费劲,光是用通条挤弹丸至少就要花1分钟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线膛枪并没能取代滑膛枪。19世纪初各国也是滑膛枪线膛枪并列装备。

不久之后一种新的弹出现了:米涅弹。

子弹本身直径小于枪管内壁直径,在底部开个槽,发射时高压气体迫使子弹底部扩张,与膛线贴合。这样就解决了装填时间长的问题。

但是现在已经不使用这种方法了。旋转后拉枪机出现之后,各国使用的方法就是将子弹直径做的略比枪管内壁直径大,运用后膛装填,就完全不费力。

在发射后的弹头1上能够很明显地看到被膛线刮擦的痕迹。


贞观防务

感谢米尼式子弹,在这东西出现之前,滑膛枪即便在射程上被线膛枪全面压倒,单靠射速上的绝对优势,还是可以在大规模使用中碾压线膛枪。

在17世纪,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前装线膛枪兵作为散兵在陆军中服役,德国的Jäger和以前者为原型的美国的肯塔基长步枪都是相当不错的特等射手步枪,线膛枪特等射手在特殊环境下能够以一当十打击线列步兵,甚至可以对炮兵造成相当大的威胁。但考虑到当时线膛枪的装填难度以及随之带来的低射速,这东西短时间内不可能替代线列步兵手中的前装滑膛枪,因为如果线膛枪巨大的装填难度限制了其在齐射战术中的使用,而没法齐射就不可能压制敌方的突击行动。

例如英国在拿破仑战争时期装备了射程可以达到270米的贝克式线膛枪,同时也大规模装备射程在160米以内的布朗贝斯式滑膛枪。前者射速在熟练兵手中大约是每分钟2发,后者在普通士兵手里能打出每分钟4发,据说少数人能到每分钟5发,也就是说,滑膛枪比线膛枪射速高一倍。

19世纪50年代米尼式子弹总算让滑膛和线膛前装枪的装填速度达到了相对接近的程度,这样一来线膛枪射程和精度性的优势就得以体现,像幕末的几次战争,萨长的米尼式子弹线膛枪让佐幕军无法招架。定装药包的发展进一步导致了后膛装填的设计,不但进一步提升了装填速度,而且使得跪姿和卧姿装填/射击成为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