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臨終前,外國傳教士說了一番話,他便下定決心傳位給康熙了

公元1643年,皇太極逝世後,由於生前沒有選定接班人,便引發了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其弟弟多爾袞之間的皇位爭奪。由於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導致場面一度僵持不下,最後雙方讓步選了皇太極第九個兒子福臨為帝,即順治皇帝,這一年他只有6歲。

順治臨終前,外國傳教士說了一番話,他便下定決心傳位給康熙了

公元1650年,攝政的多爾袞逝世之後,順治皇帝開始親政。他也一度雄心勃勃,試圖讓清朝的江山更加的繁榮昌盛,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各種問題使得他身心疲憊了。在這種情況之下,順治皇帝萌生了出家的想法,希望遠離這個塵世,不過最終還是作罷了。

順治雖然打消了出家的想法,但他卻安排了寵信的宦官吳良輔剃度出家。在吳良輔正式剃度的那天,順治皇帝還親自去觀看了儀式。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順治在回來的晚上就染上了天花,發起高燒來。在那個年代,染上了天花就意味著離死不遠了,順治皇帝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深夜就叫人寫遺詔了。

順治臨終前,外國傳教士說了一番話,他便下定決心傳位給康熙了

在這個過程中,順治皇帝特意徵求了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的建議。湯若望,德國人,十分欽佩傳教士利瑪竇的“合儒”傳教策略,也以到中國來傳教作為最高的理想,明末時期到達中國開始傳教。

順治在親政之初認識了外國傳教士湯若望,被其淵博的學識與高尚的品德所折服,湯若望在順治心中的威望很高,所以他的建議對順治的決定會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順治臨終前,外國傳教士說了一番話,他便下定決心傳位給康熙了

順治表達了立自己的堂兄為繼承人的想法,以避免出現大臣專權的局面。湯若望勸說道,“子承父位、父子相承,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通常做法,應該立皇子作為繼承人。現在天花問題嚴重,如果選定的繼承人感染了天花就容易導致朝局不穩,所以應該立一位曾經得過天花的皇子,因為他不會再染上天花了。三皇子愛新覺羅·玄燁就曾經得過天花大難不死,而且他天資聰慧,又勤於學習,臣下覺得三皇子最為合適。”最終,順治皇帝採納了湯若望的建議,下令立八歲的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為皇太子,繼帝位。

公元1661年,年僅8歲的愛新覺羅·玄燁正式登基繼位為帝,是為康熙皇帝,開啟了他傳奇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