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看完整部電影的感覺就是:“太注重畫面製作,在劇情細節沒把握好

。”

拋開負面新聞,單看影片,無論是宏大而精美的畫面,動人而貼切的音樂,或是新奇又合理的想象力,都可稱得上是國內少有的完成度很高的作品。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而椿的青梅竹馬湫也在這句詩詞中,寓意著與椿相應而生。

劇情設定其實不錯,導演想表達的是,一個人無意中犯下的錯誤,想要彌補需要付出更多的東西,最後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結局。而在主角的人物塑造上,非人非神的設定想表達無法與命運作鬥爭,然而人物不夠飽滿,性格不夠鮮明,成為了該劇最大的槽點。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首先是女主椿,總體來說我認為女主塑造不討喜,有點像青春期的叛逆和擔當。

1.椿對鯤的感情並沒有表現出來,如果一開始椿是對鯤一見鍾情的話,那就太不合常理,並沒有表現她混入魚群中,看到鯤餵食的柔情,而是在遊歷世界回來看到鯤就一眼淪陷。另一方面想,如果只是對於鯤和鯤妹的愧疚之情而選擇彌補或許能說得過去,但犧牲之情也太過於偉大了。

2.女主的性格特點,較為冷淡。在無意中害死鯤的悲傷並無表現出來,回來後依舊冷淡。或許想表達女主內心的糾結之情,因為之前出發時候鳳說不要與人類接觸,然而她不但接觸了,甚至害死了人類男孩。但並無細節,或許應該有女主的內心戲之類的表達以推動故事吧。在去問爺爺會不會死的問題,想引出伏筆。但卻不合常理,女主是非人非人,生老病死肯定是常理(後面出現了棺材)。或許改成“我們死後會去哪裡”會比較合理吧,也帶出了後面女主去尋找鯤的靈魂這個情節。

3.在女主去找靈婆的時候,靈婆一見到女主就開始講生命的可貴各種各種的,是想突出女主的決心和犧牲。但是又加了一個情節,靈婆說想要女主的眼睛,而女主明顯猶豫了,描寫了女主的遲疑退卻。我不是很懂編劇的這段想表達什麼,因為後面要女主的生命女主毅然的決定了,眼睛比生命重要嗎?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其次是男主湫,被女主當成哥哥一樣親近,但塑造成苦情備胎的感覺。

湫的塑造基本取決於女主,所有的情節的都圍繞和女主。

其中有兩個細節,一是,湫說,如果不快樂,那“活”著又有什麼意義,但諷刺的是結局他要接替靈婆的位置,孤獨而不快樂的守在那裡“活”八千年。二是,湫因為難過去找鹿神,孟婆湯和酒,最後他選了酒,因為孟婆湯會忘記所有東西,忘了痛苦,卻也會忘了快樂,所以他選了繼續痛苦。而且還問鹿神有沒有解酒的,因為他沒喝過酒,怕醉,哈哈這裡有點萌。

關於湫的設定很有可能是天神,而椿等人並非天神,只是有法力而已。湫說椿接受的是一個天神的愛,椿這個世界的人一般只能掌管一類東西,但是湫能掌控秋風也能掌控植物靈婆選了湫做接班人椿爺爺說人死後化作泥土,但湫死後化作風雨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然後是鯤,根本沒有塑造,一開始形象有點閏土,但還是挺喜歡的。後來化成魚,基本沒去描寫魚的情感,沒什麼好說的。在人物塑造上,可以歸結為椿太自私了,湫的感情又沒有任何過程的太無私了,椿對鯤的感情太突兀根本不知道為什麼。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最後的一個黑點就是2D轉3D的事,本想用3D效果表現出海洋的宏偉壯麗,建築更加立體,反而導致本來色彩就不是很鮮明的畫面硬生生地灰了好幾個度,影響觀影效果。

是人非人,是魚非魚——大魚海棠是否稱的上良心作?

這是一群人想要做一部自己的動畫,但盡心而能力不足,畫面及配樂優秀但劇情對話有硬傷,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專業的動畫監製。12年前的一個獲獎Flash到現在銀屏上的大電影,宏達世界觀的描述,細節的處理,精美的作畫確實能感受到製作方的誠意。在劇情講訴完全不夠,整個片子的主體內容下面這個終極預告片,在故事情節上沒有更多拓展,可以說導演是用十二年去講了一個十二年前的故事,而這個故事我們已經看過了。

那麼問題來了 大魚海棠到底好看麼?到底算不算是一部良心作?

大魚海棠讓大家等了十二年,上映這幾天,大家也看的熱血沸騰

之所以稱之為良心作。是因為這真的是一部不錯的國產動漫電影,甚至可以與《大聖歸來》相媲美,如果國產電影都是這樣的水準,那國產電影就真的崛起了。

那麼在各位網友的心目中,大魚海棠是否可以稱之為良心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