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竹片的故事(汪汪)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江南多竹,天府尤甚。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是嘛,是人都说家乡好,好与不好天知道。但要说巴山蜀水,那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啥东西往地里一丢,都要疯狂地生长,连唐代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从涪陵“一骑红尘”运去的。就说这竹子,什么毛竹、楠竹、湘妃竹等等,虽没做过统计,但好象挺齐全,尤其是有一种方竹,大有独此一家的意思。在我老家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竹子,且竹子又具有生长快的特点,去年刚砍掉一片,腾出了空地,但没过一年,一不小心竹枝又伸进窗子来了。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有这么多竹子,岂不要发大财了?No,实话实说,老家的竹子基本没啥大用,砍几根到集市去卖?吭哧吭哧跑个几十里,才换回几毛钱,即使万不得已,都不会打这主意。当然可以做成钓鱼杆、箩筛、簸箕、扫帚、晒垫等用具,但也不会总做啊。所以最广泛的用处就是做篱笆,庄稼收获后,那些做篱笆的竹片也干透了,正好当柴火。当然,你完全不用担心浪费资源,比如它可引发饿晕了的父亲写“宁可食有肉,不可居有竹”什么的春联,末了还要横批点晴:(希望)年年有鱼(吃)。而给我印象最深的用处,就是因为它随处可见,做打人的工具,那是手到擒来,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我家姐弟五个,差不多隔三岁一个。在家里如果要闹将起来,绝对是一派鸡飞狗跳的盛况。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虽已实行承包责任制了,但家里还很穷,按道理,这么多农活,是可以让孩子们“早当家”的。可我父母不知中了什么邪,为了不让大大小小的孩子时时鬼哭狼嚎,念念有词地祭起了家族法宝:谁也不许闹,乖乖地呆着。怎么呆得住呢,好办,全部按规定的任务读书。我那时还未上小学吧,就领到了每天背诗一首的光荣任务。晚上吃饭的时候,就该交作业了,遇到“鹅、鹅、鹅”还好办,遇到 “斋居栽竹北窗边,素壁新开映碧鲜(唐令狐楚郡斋左偏栽竹百余诗)”这种,往往就前言不搭后语了。而父亲是个一贯坚持“青篾片里出好人”信条的人,背不出来,嘿嘿,竹片伺候。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要说我父亲打人,绝对具有汪氏特色!当我正脸红脖子粗地背得疙疙瘩瘩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嘿嘿了。那意思很明确,还装什么装啊,你即使背下去也是错的。与“嘿嘿”声同时,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马上舒展开来,眉毛眼睛鼻子嘴唇一起动作,飞快地达到了狰狞冷笑的效果,让我两股战战顿生惧意。为了舒缓刑前气氛,父亲接着就开始痛说革命道理了,比如:又没让你干活,就只让你背这点东西,你还做不好之类的。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顶嘴。比如我就顶过,说:我宁愿干活也不愿背诗。但顶了跟没顶一样,他的道理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等你精神放松刚想打瞌睡的时候,父亲开始提问题了:自己说打多少下?老规矩,一个字一手板!本来就背不上来,当然得翻手抄本数数了(那时哪买得起《唐诗三百首》之类的诗集啊,都是我父亲用毛边纸抄的)。数好数,报告毕,父亲就开始提要求了:自己选工具。你瞧,我父亲打人多民主啊。想当初听到能自己可选刑具的时候,简直高兴得跳了起来,什么竹根、竹片、竹枝,哪个小选哪个,但结果是一样的:疼啊!最让人悲愤的是,我们曾挑过高梁杆,心想这个易折,打断了就可以不打了吧。简直是痴人说梦,因为我父亲打人的功夫那叫一个高,绝对如郐子手般是用千层纸十年寒练成的,是轻是重除非用银子来说话。奇了怪了,随便打多少下,高梁杆就是不断!最让人绝望的是,我和弟弟曾经学着街头艺人练气功。每到该打时,就气沉丹田,把个瘪肚子硬是鼓得圆圆的。结果呢,那疼劲还是透脊入髓。再后来学乖了,工具不挑了,就让老爹随便抄起竹片打,边打还得边帮他老人家计数。疼得受不了要哭?没门儿,因为哭一声就加一板,哭几声就加几板。哭得越多,喊得越亮,板子就越多。怎么办?只能咬紧牙关,任由泪花在眼眶里转。要说体会,那只有陈毅先生的诗句可形容了:“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但我们也知道,即使把竹子都砍光了也没什么用,刑具到处有,就看谁倒霉,专心挨打吧。打来打去,让我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爹亲娘亲不如山里的竹片亲。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因为与竹片有过无数次的亲密接触,所以我很早就向王阳明老先生学习,一有空就“格竹片”。格着格着,就格出些道道来了。比如这打人的竹片,我们就可以格成《咏竹片》:横平竖直二尺长,青里泛黄色亮光,既可做尺又可刑,竹片功德真无量。后来上学了,格着格着,又格出些道道来了。还是这打人的竹片,气不过它总打我,没事就拿出刀来修理它,不经意主修理成书写的工具,胡乱写些什么“雄鹰展翅入青云”之类的书法作品去混稿费。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以前在老家的时候,要找竹片,提起一把弯刀,随便砍根竹子,想多少做多少。可现在在北京,每每想打汪家宝的时候,费半天劲也找不到竹片,无可奈何之余,只好饶了这个小家伙。要找竹片来做书写工具更难,紫竹院的竹子是不敢偷的,罚款不说,有可能还要被打断腿。睁大眼睛到处寻摸,往往一无所获。只有春天来了,园林工人拆林木防风档的时候,偶尔能讨得两根。做好竹片后,得把它当菩萨供着,即使小宝想用,那都不能轻易开口,这生活给过的,多有乐趣啊。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竹片,如今这么珍贵的书写工具,都能写些什么呢?我说啊,篆书也行,隶书也可,行草也不错,想咋写咋写,想写啥写啥,全看你两手如何生花。不过,最好不要用它来书写乡愁,因为乡愁啊,是游子最为揪心的痛楚,以及永远说不出的幸福!

《竹片的故事》这篇讨伐家暴的檄文,天下的狼爸咋都哭了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