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東陽自古被稱為“雕花之鄉”、“百工之鄉”。木雕工藝始創於唐,發展於明,全盛於清。東陽木雕以建築木雕為主,經過長期實踐,終於發展出成熟而精湛的技藝,其卓越的成就,使它位居中國四大木雕之首,被譽為“國之瑰寶”。東陽木雕在雕刻技法上以高浮雕、多層次、構圖飽滿、富有立體感著稱,並以豐富的題材內容、嫻熟的構思設計、精湛的雕刻技法以及藝術與實用的巧妙結合見長。傳統風格主要有“雕花體”、“古老體”,而後又衍生出表現戲文化的“徽州體”、“京班體”,畫譜化的“畫工體”。在古代東陽木雕師傅中流傳著“無雕不成屋”、“寧可少,不可糙”之說,足可見古代東陽木雕在建築裝飾中應用之廣泛,工藝要求之精湛。

然而,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傳統木雕不再用來裝飾現代建築,東陽木雕嫻熟而精湛的手工技藝、巧妙而靈動的構思和豐富的傳統內涵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逐漸走向衰落。現在的年輕人難以潛心傳統技藝,因此出現了從藝人員技藝不精、普遍流失的現象。一些古代東陽木雕的雕刻技法與工藝,在現在東陽所有木雕大師中,卻無人能及。

或許,堅守木雕這塊陣地,對於旁觀的人們來說,或許是一種可以標榜的匠人精神。而對於大部分身處其中的普通從業者,只是一種順從自然式的傳承,一種感應天命般的兢兢業業。真正的傳承,需要一大批普通匠人經年累月的堅守,而如今這個速食與物質的年代,不知還有多少人懂得陌上花開緩緩歸的匠人......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史家莊花廳座落於東陽市巍山鎮東方紅村,堪稱東陽木雕的巔峰之作。一說它是出自東陽木雕名家盧連水之手;另一說它是由清末民國初期,東陽雕花皇帝杜雲松帶領徒弟,歷時3年得以完成的作品。僅雕花部分就費工一萬以上,號稱“萬工廳”。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史家莊花廳天花。對其雕飾技法和內容的深入研究還沒有展開,但現在東陽所有木雕大師中,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它的工藝。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史家莊花廳天花局部。人物情節栩栩如生,邊飾圖案精細多變,顯示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藝。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史家莊花廳牛腿。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馬上橋花廳位於東陽市湖溪鎮馬上橋村,建於1837年,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馬上橋花廳前廊局部。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慎德堂月梁及梁託雕刻細部。東陽木雕因保留原木本色紋理,色澤清淡,格調高雅,故又稱“白木雕”。

東陽木雕:傳承與發展該何去何從

五獅戲球三架樑:東陽盧宅清晚期木雕精品。選用1.7米以上的整塊樟木雕成,採用深浮雕、透雕、圓雕等雕刻技法,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現由中國木雕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