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刘备在夷陵之战后,败走白帝城,结果却病情恶化,死在了白帝城。在刘备临死之前,他将诸葛亮召唤到了身边,留下了遗言。这段遗言之中,除了托孤之外,还对给诸葛亮留下了一个告诫,但是诸葛亮却没有听从,最终导致了蜀国战略上的重大失败,而蜀国也因此加快了败亡的脚步。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刘备对诸葛亮说的是什么呢?根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意思其实是很明确的。

在三国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马谡就是马良的弟弟。马谡从小就非常的具有才华和名气,在跟随刘备进入蜀地之后,诸葛亮对他就非常的器重,经常的跟他讨论军事谋略。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但是刘备可不这样认为,虽然他也有过看走眼的情况,像庞统,从开始投奔刘备,不管是不是真的因为相貌的问题,反正刘备看走眼了。但是毕竟作为一国之主,看过了这么的人才与庸才,所以在识人的方面还是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的。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对于马谡,刘备就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就不喜欢他。更是子啊临死之前,看到那个毛头小子跟在诸葛亮身后,旧闻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马谡啊?诸葛亮说很看好这个年轻人,他很有才华的!但是刘备却挥挥手:马谡这个人啊,夸夸其谈的本事大于他真实的才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用他,你要好好察看他。

但是诸葛亮却没有听进去,对于马谡在之后,更是器重无比,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在夷陵之战后,蜀国的人才凋零,马氏五常中最优秀的马良也战死了,而马谡凭借自己的才华自然进入了诸葛亮的眼中。加上平时马谡对待诸葛亮也是十分的尊敬,没事就一起聊聊天、跑跑腿、代下笔,所以诸葛亮和马谡的感情的亲密程度,自然不是魏延、杨仪、姜维这些人可以相比的。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既然关系都这么好了,那马谡为什么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计划,据城而守,而是跑到山上去呢?

对于诸葛亮来说,只要街亭能够守得住或者击溃魏军,那么就是胜利;但是对于马谡来说,他想要出头,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认可,那么在守住街亭的前提下,如果能运用自己的计谋来取胜,那么结果才是最好的。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项羽破釜沉舟,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韩信背水列阵,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马谡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也来了一个“背山而战”,但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就可以看出来,马谡的军事素养固然十分的好,但是经验不足,是他最大的短板了。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刘备如果知道马谡会坏大事的话,一定会像杀张裕那样毫不留情的杀掉马谡。所以说,当时刘备临死前的告诫,其实是提醒诸葛亮用人要得当谨慎。可惜武侯还是太急了,如果将马谡放在自己身边,多指导几年的话、增加一些经验,或许结果就不同了。

马谡多次出谋帮了诸葛大忙,可见非无谋之人,为何在街亭栽了?

最后要提的就是,其实“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虚构的,在街亭之战失败之后,马谡就溜走了,而最终也是死在了牢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