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之後 貨幣政策已在寬鬆週期?

摘要:降準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分析師意見不一;但觀點普遍認為,中國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凸顯經濟“穩增長”的必要,然而在去槓桿和資管新規的壓力下,緊信用的方向不會變。

降準之後 貨幣政策已在寬鬆週期?

為推進“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6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決定從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行、股份行、郵儲、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外資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對於貨幣政策的未來走向,分析師對於降準是否意味著“寬鬆”略有分歧。總體而言,分析觀點傾向於認為,中國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凸顯經濟“穩增長”的必要,但在去槓桿和資管新規的壓力下,“寬貨幣+緊信用”的格局仍將維持。

今年以來的“緊信用”中,外部資金枯竭對民企的影響尤為顯著,也進一步影響到了整體經濟的增長和活力。此次央行的定向降準中,央行要求郵儲銀行、城商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於小微企業貸款。

方正固收楊為斆、王開認為,對中小企業的擔憂實質是對經濟增長的擔憂,這也進一步成為了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契機:“這一次的‘扶小放大’政策不但在結構上說明了穩增長的嚴峻性,也在總量上證實了寬鬆的延續性。”

不過,方正固收進一步分析稱,在經濟下滑的初期,結構性政策的效果被證偽後,結構性政策很容易演化為更加明確的寬鬆貨幣政策信號

當前矛盾的原罪並非結構性問題所能解釋。目前穩增長的壓力比過去兩年顯著增加,實體流動性環境明顯轉向收緊,在潮水退去、資金風險偏好下沉的環境中,邊際上的信用已經變得更加脆弱。

海通證券姜超團隊也提到,貨幣利率保持平穩,顯示到目前為止,貨幣寬鬆程度遠超預期。該團隊認為,降準釋放表內資金,將加劇貨幣寬鬆,但在資管新規的約束下,信用緊縮難以緩解。

華泰宏觀李超、宮飛認為,貨幣政策的轉向較為清晰。社融增速快速下行,會是央行穩健靈活適度貨幣政策的主要操作目標,預計下半年很可能有1-2次定向降準

但另一方面,中泰銀行戴志鋒認為,定向降準的目的是為經濟託底,不是貨幣政策放鬆。“政府是有底線思維的,未來經濟和社融等不會快速下降,

但緊信用的方向不變,會是‘鈍刀磨人’狀態。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也認為,本次降準不能被視為央行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信號。

雖然央行一直宣稱的是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但今年以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疊加去槓桿政策,市場切身感受的卻是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

從前5個月的經濟數據來看,國內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減弱,特別是由於表外融資收緊導致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放緩。去槓桿過程中,從槓桿率角度來考慮,需要在降低企業債務水平來控制分子的同時也要保證名義GDP維持平穩增長來確保分母不會出現明顯萎縮,否則會出現槓桿率不降反升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