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馬超最後去蜀國會鬱鬱寡歡?

把手伸向天國

刀叔導讀:依史料的記載和刀叔的推理,馬超的死亡只有三種可能性,且聽分析。

縱觀三國,曹孟德只怕三個人。

第一是周瑜,三國周郎赤壁無須解釋。第二是關羽,愛恨交加的一個人,解白馬之圍,華容道又讓阿瞞一把鼻涕一把淚。但這兩位都沒有讓曹操全身的每一根神經都害怕,因此,今天的重點是第三位,馬超馬孟起。

因為馬超原本是個大家族,但一家300多口被曹操殺死,兩個兒子也被信任的部下殺死,最後只剩下他一個。所以,馬超非常痛恨曹操,一遇到曹操就來勁,在潼關甚至差點殺死了曹操!

曹操感慨的說:“馬兒不死,吾無葬身之地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曹操對馬超的害怕,是深入骨髓的。值得一提的是,馬超武藝超群,僅次於呂布,但在劉備陣營卻也沒有得到重用,相反遭到排擠和壓制,活的很狼狽!

雖然曹操怕死了馬超,但可能您要說了,關羽可第一個不服馬超。那我們就來看看怎麼個不服法兒?

關羽對自己的武藝很有信心,當初馬超歸順劉備時,關羽聽說馬超武力超群,居然就想丟下荊州事務專門前往漢中找馬超切磋武藝。關羽真的起了好勝之心要和馬超一決高低嗎?其實這個應該是表面的原因,真實而比這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不忿馬超的職位級別居然比他還高!

長久以來,關羽都是除劉備之外軍中第一人,職位和級別也是最高的,但自從馬超歸順後就打破了這一傳統。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當時應該是公元215年,此時關羽是蕩寇將軍。蕩寇將軍雖然也是將軍封號,但只是一個雜號將軍,雜號將軍上面依次是四安四平四鎮四徵將軍,再上去就是四方將軍了。

就這麼一個錦馬超,最後卻是病死,史書中是這樣說的:

蜀漢章武二年(222年),馬超患了重病,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 曹操 誅殺殆盡,只剩下從弟馬岱 ,當以我卑微的宗族讓他繼承,深深地託付給陛下您,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同年十二月馬超病逝,年僅47歲。

那麼,馬超真的是病死的嗎?從推理和一定史料的佐證下,並無完全對。

第一,病死。

從水土不服的角度來看,符合常理。一位來自內蒙寧夏一代的西北漢子,突然來到四川盆地,水土不服很正常,畢竟後者的溼是出了名的。

第二,還是病死。

上邊是水土不服,但這個病死,我覺得是抑鬱了。這點其實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馬超為何被劉備雪藏,你真的知道嗎?三國志中記載:某日,關張立備左右。孟起隨性,直呼玄德。關張大怒,欲殺之。

馬超剛歸順劉備時,劉玄德不過是左將軍,可人在屋簷下,孟起就是不低頭。最終被雪藏,又不得報父仇,抑鬱是一定的。

第三,暗殺。

這點還真不是刀叔我瞎說,《偽晉春秋》中有這麼一段記錄:

超幼年,其母濯長江之水,黃河之波於身,唯足未覆。及長成,剛勁鐵骨,刀槍步入,唯足不能。一日見備之妻孫氏美貌,遂生歹念。某夜,備與諸葛同眠,超乃入室,強行求歡。然,孫氏不從,恨恨而去。除一日,孫氏哭訴於備前。備憐超勇,未加責備。孫氏怒歸兄處。自此,備恨之。期年,超偶感風寒。密令子龍除之。子龍至榻前,把手言歡,窺其無備,青紅劍疾刺其足。超大呼:“子龍,今何故?”子龍曰:“箭在弦,不得不發耳。”是夜,超卒。備聞之,擊掌稱快。

野史的說服力或許沒有正史那麼強,但能有這段記錄也不是空穴來風吧?雖然把孫尚香回孃家的屎盆扣在了馬超的頭上,但即便不是如此,光是不聽領導,就足以讓劉備有暗殺其的動機了。

記住,劉備不是英雄,他是梟雄。行了,今天先到這裡,品讀名著,哪裡不懂請留言,刀叔來給您解答!


刀墓手札

馬超的鬱悶,不是到蜀國才有。他這一生,都是在強烈的反差中度過,心態很難調整平衡(這不怪他,誰處於這樣的境地都會難受,除非他是聖人或傻子)。一方面,他驍勇善戰,衝鋒陷陣,幾乎可以說是無敵於天下,曾經多次打得曹操落花流水。曹操一生,讚揚過許多敵人,對馬超的評價,最為“淒厲”——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馬超在戰場上可謂風光無限。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卻是勝而一無所獲,疲於奔命,流離失所。丟失涼州後,馬超不得不投奔漢中的張魯,成為寄人籬下的客將。

張魯對於馬超,倒是十分歡迎,封他做了一個“都講祭酒”。那時候馬超的身份,是偏將軍、都亭侯。偏將軍不是什麼大官,都亭侯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貴在是皇帝親封的(當時很多軍閥及其部下的官職都是自封的,向皇帝上個表,也不管皇帝答應與否,就算數了)。而張魯呢?原本是“五斗米道”的“天師”,因為劉焉的支持,佔據漢中,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劉焉保薦張魯做了一個“鎮民中郎將”,張魯又自封了一個漢寧太守(劉焉將漢中郡改名為漢寧,張魯襲用)。中郎將不是將官,地位比偏將軍低。由中郎將來封偏將軍當一個不知所謂的祭酒,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甚至令人懷疑,張魯是不是有意捉弄馬超,或者要給馬超一個下馬威——我知道你是個角色,但是你到我這裡,就必須聽我的話,我封你做什麼便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馬超的心情又怎麼好得起來?他的一家人,基本上被曹操殺光。他有仇不能報,卻在漢中給裝神弄鬼發家的張魯當什麼祭酒,這種滋味,更是令他情緒低落,以至於小舅子給他拜新年,說了幾句吉祥話,都被他懟回去,說:“家門百餘口人,全部被殺害,如今我們兩個還有什麼好慶祝的?”

後來到了劉備這裡,馬超算是找到了組織。劉備是個英雄,能夠重用馬超。劉備平定益州,馬超立了大功,被封為平西將軍。劉備在漢中稱王,由一百二十名部下聯合上表給漢獻帝(當然只是一個形式),馬超是領銜者,排第一位(諸葛亮是第五位,再後面才輪到關羽、張飛、黃忠、法正等人)。這既是因為馬超那個偏將軍是貨真價實的,也是因為馬超在平定益州的過程中居功甚偉。劉備原本是朝廷的左將軍,當了漢中王后,便把左將軍交給了馬超。蜀漢政權建立,馬超更是被封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按理說,馬超應該高興才對。可他偏偏鬱鬱寡歡,主要原因,就是他還存在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心理。

蜀漢集團的臺柱子,由兩幫人馬搭起來。跟隨劉備多年的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人是一幫,原來劉焉、劉璋的手下是一幫。馬超既不屬於前者,也不屬於後者,在同僚當中被孤立是可以想象的。關羽聽說馬超投降劉備,馬上就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的本領誰人可比。這其實就是在懷疑馬超是不是名副其實,大有不屑之意。劉備借重馬超的威名,予其高官厚祿,卻不見得真正信任他。即便信任,也不如對關羽、張飛信任。《三國志》中說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應該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馬超當時的心緒。

馬超重病時,上疏給劉備:“臣宗族門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誅殺殆盡,只剩下堂弟馬岱。當由他來繼承這支弱小的宗族,託付給陛下,其他的也沒什麼話了。”臨死前的這番話,已經不是英雄氣短,而是對命運無可奈何了。


龍鎮

  馬超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曾在西涼割據一方,也曾在劉備集團攻略成都、漢中等戰鬥中貢獻重要力量。然而,在他不世之功的背後,卻有著鮮為人知的悲慘經歷.

  

  馬超自幼從軍,20歲時便在馬騰與韓遂的混戰中屢立戰功,通過多年來戰場廝殺積攢的聲望,馬超在關西地區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但他的人生從公元211年的渭南之戰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戰,不僅關乎勝負,也關乎親情,更是解讀馬超的重要線索,因此,我們首先對渭南之戰前後的諸多可疑問題進行分析。

  渭南之戰的序幕,在公元208年正式拉開,赤壁戰爭前夕,馬騰在張既的遊說下入朝為官,僅留馬超繼續統領其部隊,而從馬騰入朝開始,直至馬超在西涼地區的勢力基本被消滅,圍繞著渭南之戰,一共有四個問題讓人很難理解。

  第一、馬超反叛曹操,發動渭南之戰的政治目的是什麼?

  漢末西涼地區的情勢是極其特殊的,從公元184年邊章之亂開始,一直常年處於戰亂之中,直至公元192年,韓遂馬騰接受詔安,西涼地區在形式上重新接受漢王朝的統治。然而從這一刻起,西涼地區就進入了一個軍閥混戰的階段。而這一局面導致了西涼地區的各個小軍閥既難以壯大,又難以形成統一的局面,然而當有外部勢力對這一地區的軍閥利益產生威脅時,這些勢力往往又會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因此,公元196年後,逐步開始掌握關中地區控制權的曹操集團,一方面安撫西涼軍閥,並在官渡之戰中利用西涼軍閥為己服務;另一方面在無法迅速統一西涼的情況下,也時時防備著西涼軍閥。這一狀態維持到公元208年馬騰接受朝廷徵召,入京擔任衛尉之職,西涼軍閥開始出現一種逐步放棄西涼軍事力量,接受朝廷統治的姿態,然而這樣一種情況下,馬超卻於公元211年聯合西涼十部軍閥發動叛亂。

  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再來探究一下馬超這一行為的政治目的。以馬超方的官方言論來說,他們認為曹操以討伐張魯為名,行假道滅虢之計,因此組織關西聯軍一起反抗。

  但是,從戰爭的實際進程來說,馬超方面並沒有採用最適合的防禦戰略,而是選擇了一種主動攻擊的姿態。正如曹操在看到關西聯軍集結於通關之後所說“關中長遠,若賊各依險阻,徵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來集,其眾雖多,莫相歸服,軍無適主,一舉可滅,為功差易,吾是以喜”。當時曹操赤壁新敗,兵力不足,難以深入西涼征討各部軍閥,若採用穩固的防守戰略,緊固城牆,各部之間互相聯絡互為唇齒,曹操是很難有所作為的,然而馬超等人卻選擇了較為激進的戰略方式。

  顯然從這一點來看,馬超的野心不止於守土,更有進取關中之心。從渭南之戰失敗後,馬超又分別依靠羌人、張魯兩次對關西地區發動攻擊,這也印證了上述觀點。

  第二、馬騰為何突然接受入朝為官,還帶走自己的大部分家眷?

  這一點也很有問題。依據馬騰本人的說法,是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想過點安穩的日子。然而,他卻把軍隊留給了馬超,自己協同兩子及親眷百餘口進京,這就很讓人奇怪了。若是真心歸順,解散武裝或者帶領主力部隊共同投誠,再或者將部隊交接給朝廷之人都是更安全的方式,而馬騰的行為與其說是歸順,看起來到更像是去做人質。不過做人質帶著這麼多人就更讓人不理解了。

  有部分觀點認為,馬騰的做法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勢力,進而保證自己的安全,但留給馬超的部隊,一來已經無法接受自己的直接管轄,二來也無法在自己處於危險之時解救自己。因此這種觀點也是說不通的。

  第三,為什麼要在馬騰入朝為官後才發動叛亂。

  應該說,公元211年是發動叛亂的一個不錯的時機,曹操想通過討伐張魯這一口號逼反關西軍閥,而關西軍閥卻也正缺乏這樣一個好的藉口去發動叛亂。然而聯軍中的兩大勢力,馬超全家都在京城做人質,而韓遂也在公元209年剛把自己的一個兒子送去當人質。你們想要反,還一個勁的送人質做什麼啊?

  至於藉口這東西,再好找不過了,赤壁之戰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時機,藉口也是現成的“清君側”,呼應孫劉聯軍,反而還更容易取得勝果,而馬超韓遂也都沒有投鼠忌器的問題。

  第四,馬騰對於馬超的反叛是什麼態度?

  這又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馬騰全家被處死並不是在馬超叛亂開始就發生的,而是在渭南之戰後,馬超聯合羌人再次發動叛亂之時才被處死的。應該說,從馬騰全家開始陷入危機,到他們被處死有近一年的時間,而在這一期間沒有任何關於馬騰態度的記載。若他不支持馬超的行為,那他應該至少有書信去勸阻馬超,或者與其斷絕關係,也可保全全家。若他對馬超的行為持支持態度,那他又為什麼要深入虎穴去做人質呢?

  對於以上這些難以用常理解釋問題,部分學者給出了一個陰謀論的解釋。即是認為馬超為庶出長子,難以繼承爵位,故而以反叛之際一面擴張勢力,一面除掉父親和兄弟。然而這種說法是很沒有根據的,憑藉多年的戰功,馬超早已享有高官厚祿,並且多次得到朝廷的徵召,截止馬騰入朝,馬超已被封為偏將軍、都亭侯;而馬超若想繼承其父的軍隊和割據勢力,通過馬騰的入朝為官,他也變相的實現了目的。因此這種陰謀論是站不住腳的。

  然而,通過對這個四個疑惑的一些分析,我們發現,以馬超韓遂為首的西涼軍閥,有一定的野心,卻是毫無長遠政治目標的。通過這些軍閥的一些過往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們時常因利苟合,利盡而散,更常因為小利而戰火不斷。馬騰與韓遂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能結為異性兄弟,卻也能因為利益不均而連年交戰。正是出於這樣一種政治態度,使他們總能因為一些眼前利益而使自己的政治目標改變,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馬超、韓遂等如此善變了。至於馬騰在其子反叛這件事上毫無表態,或許也僅是及至彼時,他的言論已經完全無關緊要了吧。

  當我們再去回顧馬超的一生,卻發現他縱橫沙場半世,建立不世之軍功,卻似乎從不知為何而戰,縱然全族二百餘口皆因其而喪命,臨終卻不知自己該恨曹操、還是楊阜、亦或猜忌自己的張魯,又或是始終無法完全信任自己的劉皇叔,縱然封侯拜將,亦難掩心中悲涼。當他流亡於隴上,敗附於漢川,蹉跎於蜀中之時,可曾懷念因自己而枉死的親族?

  及至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想必此時,馬岱已成為孟起心裡唯一的寄託了吧,親情之重,血濃於水!一句“餘無復言”,字字錐心,好不淒涼!

  


孫博士侃歷史

馬超!馬超我必須來答,哈哈!

馬超前期的戰績咱就不說了,那確實是拿得出手吹牛逼的。特別是在與郭援作戰的時候,腿部中箭後用布團裹吧裹吧繼續作戰,力斬郭援並擊潰了對方的軍隊。在此之後,馬超也一直是西涼的一號人物,在羌氐部落具有極高的威望。

然鵝......

馬超到劉備那裡之後,確實是鬱鬱寡歡的,而且還活得不自在。彭羕跟馬超聊天說了幾句話,老彭大嘴巴子愛亂講話,來了句“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直接讓馬超菊花一緊,嚇得趕緊給劉老闆打報告。結果彭羕因此獲罪,馬超又坑了一個小夥伴。

馬超無論是在張魯手下還是劉備手下,過得都很擔驚受怕,總擔心有人要弄他。其實在潼關大戰之後,馬超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錦馬超了。道理很簡單!在馬超潼關戰敗後,他至少還是一方諸侯,理論上是可以和劉備、孫權等人平起平坐的。但是馬超在天水又和楊阜打了幾仗,楊阜拼掉全家老小和七個族弟的代價,把馬超趕出了天水。這下馬超沒處可去了,西涼無立足之地。不僅如此,馬超在許昌的父兄被曹操殺掉,馬超的妻兒被楊阜殺光。當然,作為報復,馬超也殺了楊阜和姜敘全家。雙方拼了個底兒掉,結果楊阜名垂青史,是三國志和資治通鑑裡的忠臣、諍臣。而馬超,卻成為背叛父兄,認賊作父(韓遂),反覆無常背信棄義的形象。

到了張魯手下,馬超由一路諸侯變為人家帳下將、府中臣,他能適應得過來嗎?以前什麼事兒都是自己說了算,現在得打報告了。無論是張魯也好,劉備也罷,馬超打心裡是不甘心的。但是人到中年,投降劉備的時候馬超已經快40歲了,全家死光,只剩一個馬岱。馬岱據考,只說是從弟,應該是堂系的。也就是說,和馬超有直系關係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孩子全都不在了!這種事兒就是一個二十歲的壯小夥也承受不了,更何況古人四十不惑之年啊?馬超哪是不惑,人到四十他是大惑特惑,瑪德我怎麼混成這樣了?馬超的小舅子,其實就是後來又討了個小妾啦,過年的時候來祝賀。馬超氣的捶胸頓足,吐血不止,罵道:“全家死絕了,你特麼跟我新年快樂?快樂你個MMP!”

投降劉備以後,馬超更多的是洩了心氣兒了,指揮的一些小規模戰鬥打得都很爛,都是坑人的。曾經武功蓋世,勇略過人的馬超已經不再,剩下的只有失了魂的小馬哥。由於花式作死,最後遭受這麼重大的打擊,馬超註定是無力迴天。結果馬超也在無限鬱悶中過世。去世的時候可憐得很,懇求劉備能善待馬岱,扶風馬家直系的就剩這麼一支兒了。


門後的雨衣

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解答:1. 馬超是在什麼情況下投奔的劉備?2. 劉備對待馬超如何?

1. 馬超是在什麼情況下投奔的劉備?

要說他對劉備,對蜀漢有什麼不滿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是走投無路來求劉備收留的,他如果再不找劉備這樣的人收留,可能後果就是全軍覆沒,身首異處,全家不得保全。馬超在劉備手下其實一直是群臣之首,他畢竟以前就是一方諸侯。

馬超的父親馬騰是帶著少數民族一起起事而發的家,後被朝廷招安做了一方大員。“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於西州。初平三年,遂、騰率眾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徵西將軍,遣屯郿。” 後來天下大亂,馬超跟隨他父親征戰,這時統兵的已經變成馬超“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後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於是徵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

馬超的特點可以說是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盼之,超乃不敢動。”想在陣前說話時偷襲曹操,可見匹夫之勇。“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 一個離間計就破了馬超的匹夫之勇。後來馬超聯合少數民族部隊又打了回來“超果率諸戎發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剌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 但是被當地的守軍又給擊破了,“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

所以說他是在這種情況下投奔的劉備,進退狼狽,“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可以說是失敗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2. 劉備對待馬超如何?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 劉備做皇帝之後呢,“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犛鄉侯” 位高,但是是虛位,因為涼州在曹操手裡。不過當時馬超可能已經病重,第二年就卒了。“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劉備聽從了馬超的遺言,重用了他的從弟馬岱,馬超的兒子也承繼了爵位,女兒嫁給劉備的兒子劉理。馬超諡號曰“威”也是非常中肯了。相對於他的前半生而言,也算是善終了。


麥地傳奇

馬超身份很尷尬

我們知道劉備以前投奔過很多的勢力,如曹操、袁紹、呂布、劉表等,這些人從來沒有把劉備當下屬看待,都是給了劉備一塊地方自主,他們和劉備屬於合作關係,地位上是平等的。

同樣的,馬超投奔劉備的時候也謀求和劉備以這種關係相處。馬超曾經試探性稱劉備為老弟,可卻被張飛呵斥,遠在荊州的關羽也寫信給諸葛亮要求與馬超一較高低,意思就是你連我都比不上還想和我大哥平起平坐。在關羽張飛等人的壓制下,本是一方諸侯的馬超不得不接受屈就劉備之下的事實。


馬超英雄無用武之地

公元214年,馬超率領軍隊投奔劉備,劉璋看到城外的馬超,萬念俱灰,出城投降,這是馬超最後一次獨立帶兵了。

劉備取漢中後,命令張飛和馬超一起在下辯屯兵,曹操派曹洪、曹休率軍前去抵禦他們,張飛、馬超退還漢中。從此劉備再也沒有用過馬超,給了他很高的虛職,作為犧牲的是,馬超的兵權被剝奪。

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



馬超寄人籬下很不安

馬超在蜀國的官位,幾乎除了劉備就是他最大了,可是劉備卻不肯給他一點兵權,也沒有用過他。馬超感覺到了劉備一直在防著他,給他這麼高的虛職只是為了不讓他在外面帶兵而已。

劉備對馬超的懷疑,讓馬超覺得很不安,怕萬一哪件事處理不善留下了把柄,自己可能就完了,所以馬超做事說話非常小心。長時間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使馬超變得非常敏感,他已經沒了年輕時在戰場上的那份勇猛與豪情,現在就想苟活下去。

為了自保,他甚至不惜告發好友彭羕謀反。彭羕只不過酒後向老友馬超發發對劉備的牢騷,訴說心中的不滿,說造反也是和馬超說的玩的。可馬超害怕彭羕日後牽連自己,為了自保,立刻就向劉備告發了彭羕,結果彭羕因此被處死了。


自己害死了父親及全族兩百口人,內心不安

《三國演義》中說馬騰及全族兩百口人是曹操騙進許昌害死的。其實馬超家族的悲劇是馬超一手釀成的,是他不顧在曹操處的家庭安危聯合韓遂起兵與曹操對抗,才導致全家被殺。

後來馬超在涼州作亂的時候,長子和妻子被殺。他背棄張魯投奔劉備後,張魯把他的小兒子殺了,還把他另一個妻子董氏送人了。

馬超一生坑害了自己那麼多的家人,他晚年也非常愧疚。他在臨死前向劉備上了一封奏摺,其文如下:

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復言。”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馬超傳》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馬孟起,亦不例外,只是將堂弟馬岱託付給了大耳朵。馬超卒,時年四十七歲。

最後對馬超鬱悶的原因做個總結,馬超親手害死父親兄弟,宗族兩百多口人也因他喪命,他投奔劉備後,才能無法施展,銳氣盡喪,大仇不能報,能不鬱悶嗎?

喜歡歷史的朋友給我點個關注!


遊戲探索機

首先是事業失敗,心情低落。

馬超是割據一方的梟雄,是關涼地區的土皇帝,在戰場上也曾經大殺四方。但是他卻被曹操擊敗,被迫背井離鄉,四處逃亡。他的士兵被打散了,部下如龐德等也拋棄了他。他先後投奔了張魯和劉備。從一方諸侯,到劉備部將,馬超是越混越差。


其次是親人都因為自己被殺,心中慚愧。

馬超的父親、兄弟等族人都在曹操那邊做官、生活。馬超率領二十路諸侯反叛後,他的族人都被曹操處死。在涼州作戰時,馬超的妻子、孩子也被涼州官吏殺死(馬超在涼州殺了很多人)。馬超離開張魯時,家人也沒有帶走,兒子被張魯殺死。馬超臨死前給劉備上書,說他全族二百人幾乎被曹操殺光,希望劉備能照顧堂弟馬岱。三國時像馬超這樣慘的人也不多。

第三是在劉備那馬超也不受重用、信任。

畢竟馬超曾經是一方諸侯,又多次反叛,劉備對他是有戒心的。馬超在劉備那裡也是很謹慎,曾經舉報朋友的謀逆言論以自保。


國史拾遺

《三國志·蜀書·馬超傳》記載:“(建安)十六年,超與關東諸將及遂等反,太祖徵破之,語在武紀。遂奔金城,為其將所殺。超據漢陽,騰坐夷三族”。

建安十六年,馬超、韓遂以及關東諸將聚集十萬人馬舉旗造反,佔據了黃河上游以及潼關一帶。曹操率軍西征,與馬超、韓遂的西涼軍激戰,並一舉大破之。兵敗後,馬超逃往安定,後南逃漢陽,韓遂逃往涼州金城,卻被手下人殺死。曹操為洩憤,將馬超之父馬騰誅殺,滅其三族。

馬超舉兵反叛失敗後,不僅連累其父馬騰被殺,還被屠三族,馬氏一門200餘口男女老幼被曹操屠戮一空,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之後,勇冠三軍的他成了個千夫所指的惡人、逆子。

《三國志·魏書·楊阜傳》記載,馬超率西涼叛軍攻下歷城後,魏將姜敘之母曾經怒罵馬超道:“ 你個背父叛君的惡賊,天地豈能容你,你還有臉活在這世上,怎麼不早點死,居然還有臉出來見人”?!面對薑母厲聲喝罵,馬超面紅耳赤,竟無言以對,惱羞成怒的他下令將姜敘老母、尹奉、趙昂全家老幼全部處死,並洗劫全城。

後來,身背罵名、走投無路的馬超輾轉投靠了西蜀,武藝絕倫、剽悍善戰的他在劉備那裡得到了久違的尊重,但他自己卻無時無刻不在“背父叛君”的糾結中惶惶不可終日,或許,他也為自己當初貿然鋌而走險、舉兵反叛,連累一家兩百餘口人被曹操殺死而愧疚、自責、不安,於是長期心情抑鬱,內心十分矛盾、糾結。

在蜀漢的這幾年裡,馬超並沒有建立太大功業,身為失敗者的他也沒有太多話語權,長期的鬱鬱寡歡,心境悲涼,使他很快就走完了其47年的人生之路。

史載,馬超臨死前曾上疏劉備,說,我馬氏一族兩百多口男女老少,都因我之故被曹操給屠戮殆盡了,只剩下我和族弟馬岱,今天我將他託付給陛下,請您幫我保存住這馬家僅剩的一點血脈吧!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馬超絕對是個渾身充滿正能量的大英雄:為報曹操殺父滅族之仇,他興兵從西涼一直打到潼關,殺的曹軍丟盔撂甲,望風披靡,追的曹操割須棄袍,狼狽不堪,險些命喪渭水之濱。後來,他的“伐曹”行動功虧一簣,失敗後的馬超顛沛流離,先投張魯,後依劉備,為劉備順利攻取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位列蜀漢“五虎上將”尊位,達到了其人生與事業的巔峰。可一翻史書,你就會發現,籠罩在馬超頭頂的光環黯然失色,他居然是一個置原則和道義於不顧,為逞一己之私而不惜連累三族、背信棄義、十惡不赦的壞蛋、小人,最終卻因心懷愧疚抑鬱而終。史料中記載的他和小說裡描繪的他形象反差之大,讓人大跌眼鏡。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答 | 江隱龍

馬超投劉備,一方面是因為其在張魯帳下又不能容於張魯;另一方面是因為馬超認為張魯“不足與計事”,又正趕上劉備討伐劉璋,於是“密書請降”。雖然亂世之中“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但馬超此舉縱然稱不上“賣主”,也還是有“背主”之嫌的。

投奔劉備之後,馬超便陷入了受劉備敬重而不器重的尷尬境地。後人多感嘆馬超之勇不輸於呂布,劉備不重用他是白白浪費了一個大好的將才,其實劉備不重用馬超幾乎是一個必然的結局。

馬超出身於西涼集團,當時涼州人在天下人的眼中有幾個印象:一是“精悍壯勇”。這一點無需多說,從董卓、李傕、郭汜開始,到後來的馬超、姜維等人都是一時名將。二是“習於夷風”。這裡的“夷”指的主要是羌人與胡人,涼州一代毗鄰少數民族聚居區,其人員構成非常複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原漢人;而這些羌胡混血又大多不通文墨,在中原士人心中難免形成“非我族類”的鄙視鏈。

三是“輕狡反覆”,也就是性格多疑、反覆無常。董卓死於呂布之叛,呂布出於幷州,其地理位置與涼州相似,這暫且按下不表;董卓死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幾員涼州猛將先後掌權,毫無例外地全部敗於成員間的相互猜忌。馬超之父馬騰與韓遂也是一樣:他們本為異姓兄弟,但沒過多久便“以部曲相侵入,更為仇敵”,後馬騰至曹操處,馬超在曹操並未翻臉之時便與韓遂起兵反曹操,直接導致馬騰被殺(注意歷史和《三國演義》的順序是不同的)。兩人起兵後,曹操又是一紙離間計就輕鬆引得馬超與韓遂互不信任,最終使得曹操反敗為勝,一舉平定了涼州。

可以看出,涼州人的勇猛與“野蠻”是兩個極為深刻的標籤,縱使如劉備,也很難對馬超這樣有過“案底”的人抱以太大的信任。之前劉璋手下便有人評價馬超“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不可以為唇齒”,“若引而近之,則由養虎,將自遺患矣”。所以馬超勇則勇矣,但卻是一頭猛虎,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把自己吃了。當時曹操得呂布,寧可殺之也不願意留之也正是這個原因。

那馬超在歸順劉備之後是否有反心呢?從史實的記載來看,馬超在間接害死父親、得到“背父叛君、強而無義”之名以後,在劉備帳下可謂小心翼翼,“常懷危懼”。可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很難得到劉備信任,一不留神就會被翦除。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慫恿他叛亂:劉備手下還有一個被諸葛亮稱為“心大志廣,難可保安”的彭羕,有一次便找馬超密謀,稱“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約馬超一起起事。馬超聽後大吃一驚,立刻告發了彭羕。後來彭羕被處死,而馬超則得以善終。

這裡還要提一句,馬超投降張魯之後,張魯其實是非常重視馬超的,甚至還想把自己女兒嫁給馬超。但這一舉動遭到了張魯手下的反對,反對的理由是什麼呢?正是馬超“不愛其親,焉能愛人”?所以張魯不重用馬超,與之後劉備不重用馬超的理由是差不多的,其原因在於馬超之行事作風給了別人不信任他的理由。

以上可知,劉備對馬超的態度其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馬超名將之後,在涼州一帶極有威望,是個不可多得的勇將,對於劉備稱帝建國及平定涼州都大有助益;另一方面,他又不敢用馬超,怕這個“背父叛君”的人再一次反叛自己——劉備可是吃過呂布的苦頭。幾番思量之下,劉備選擇了“敬重而不器重”,給馬超以高官但終身不重用,其實這也算是劉備的仁慈了。


隱語

馬超鬱鬱寡歡我覺得很可能是心理落差太大,馬超的光輝事蹟大家耳熟能詳,把曹操逼的割須棄袍而逃,後時局變動投靠劉備,從一方梟雄變成劉備手下大將,卻得不到劉備重用,那麼為什麼會得不到重用呢?


劉備得益州後,荊州集團肯定是嫡系,但為了彈壓本土豪強,即益州集團,採取與關隴集團積極合作的態度。法正得到了與關張諸葛同級的器重,馬超作為攻克劉璋時的重要的關隴集團力量,也備受尊崇。法正作為謀主,劉備在益州給予高位重權,尚能駕馭得當。而對馬超這類掌兵的將帥,斷斷不會放任在關羽那樣的外方要害。畢竟信任程度差的遠。益州四控頗難,鎮守一方的還得自己人,張魯反益州就是殷鑑未遠。所以就有了諸葛亮大吹關羽,那是個看中名士評價的年代,就是為了凸顯荊州集團的軍事地位,在器重關隴集團的同時,安撫嫡系荊州集團的人心。背後的本質,是關羽所代表的劉備北方帶來的舊部嫡系與諸葛亮代表的荊州力量,融合為入蜀之後利益一致的新荊州集團。



這個時期,劉備能夠重用關隴集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隴集團的戰略利益方向在北邊,在關中。而荊州集團在東邊,在荊揚。但劉備此時堅持隆中對的三分戰略,亟需擴張的方向在北邊。所以劉備伐張魯奪漢中,關隴集團在戰略上是一條心的。此時,法正的地位甚至隱隱超越嫡系。諸葛代表的荊州集團,也很識相,很韜晦。與關隴集團在政權上的風光不同,此時兵權與要害,還在荊州集團將領手中。馬超這類在羌氐與東州兵中有深厚影響力而加盟的關隴軍人,對缺乏武功機會,是不爽的,所以對虛權高位仍有牢騷。而且劉備打到哪都帶著法正,既是要用他,也是看著他。坐鎮後方的總是諸葛,那也是荊州集團自己人。

建安二十四年,一百二十人上表推劉備為漢中王,留名前十一人中過半是東州系,而為首的馬超及射援、法正為代表的關隴集團,又是東州系中最主導性的力量。荊州集團為大,關隴集團其次,這正是關隴集團勢力最盛之時。得到漢中後,劉備本應繼續北伐,進一步落實隆中對戰略。但同年,關羽被殺,荊州三郡意外失守。後方、後路、後棋皆失,益州變成閉塞之地,劉備的戰略方向被徹底打亂。

劉備個人已決意將北伐的戰略方向調整為東出征吳。這到不一定是天真的想一次滅吳,而是為了在軍勢尚強之時,逼迫東吳恢復荊州過去的魏蜀吳三方瓜分局面,重新在荊州取得東路出口和據點,以便在未來的伐魏、伐吳統一中取得南線和東線優勢。

劉備傾力伐吳,與此前期盼光復西京,遷都長安,重回關隴的關中集團利益相左。關隴集團開始受到排擠和冷落。

次年,法正病死。孟達與劉備生出嫌隙,叛逃。此時在關隴集團裡,馬超威望最高。但他也挺識相,牢騷歸牢騷,真覺得需要賣人自保,也是毫不含糊。何況是賣一個益州本土人士。

劉備棄關隴集團,帶著新生代嫡系荊州集團,傾巢而出。但事關存亡,東吳也不會讓上游存在一個能同時控制巴蜀與荊襄的強敵,夷陵之戰的結果事與願違,蜀漢大傷元氣。諸葛亮是能跳脫派系利益,有大局觀的人,所以他感嘆法正要在就能阻止劉備一意孤行,其實是感嘆關隴集團失勢,政治上的牽衡局面不在。

而馬超作為關隴集團的代表自然無法與嫡系荊州集團抗衡所以鬱鬱寡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