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融入新公司?自我调整是关键

本文字数:2115

阅读时间:7分钟

无法融入新公司?自我调整是关键

周末去串门,活蹦乱跳的小Z一脸兴奋,完全没了上次活似打了几通宵王者农药没回过神来的愣劲。席间话里才知道,经历1个多月的铺垫,他这一周终于扭转战局,打怪成功。

这跟之前还嚷着“一去不复返兮”的壮士形象相去甚远。之前小Z还吐槽,自己如何满怀憧憬进入新公司,准备大展拳脚好好干一场,却发现场上的裁判员和运动员就是他自己。

一个90后管理一群90后,谁服气谁?觉着自己有本事,拿出来啊!小Z如今面临赤裸裸的挑衅,可是从未遭遇过的阵仗。

上任的壮言烈语犹在耳:刚到公司“体验”了一把就不告而别。HR小妹说,前任到的那天恰好业务总监不在,办了入职手续后,他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坐了一天,饭点没有人叫他,自己找吃的又不熟悉周边环境,诸多不如意,累积到下午情绪爆发,第二天便不见踪影。

小Z 可不想活不过两集的剧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无法融入新公司?自我调整是关键

受点委屈,没什么了不起

刚进一家公司,谁都迫切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威慑”一把同事,顺便在BOSS那攒些积分。小Z也不例外,但以前可以一个人单打独斗,现在好歹是个主管了,得把团队带动起来,才叫水准。

可这会他的同事们,要么忙着打听他是靠什么关系进的这家公司——如果没有关系,怎么这么年轻带团队了?有关系的话,是谁的关系,赶紧选好队站好;要么坐等着笑话——既然没有关系,那倒要看看你有什么真本事!

他的待遇的确还不如前任。HR和业务总监已经正式向团队介绍过他,但到了第四天的饭点,依旧没人叫他。在公司里,他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有天在厕所,他还不小心听到俩同事在打赌“新来的老大能扛多久”。

打算认怂吧,血气方刚的年纪又觉得这么灰溜溜走掉实在太丢人,跳槽不成变跳坑,以后无颜踏足江湖。

再说职场又不是幼儿园,大家都是来工作的,并不存在谁欠谁的人情,凭什么就非得照顾自己这一小领导的情绪?没有能力干出有说服力的业绩,大家为什么要听自己的?

马云曾如此告诫他的新员工:“加入阿里巴巴,我们不承诺你会发财、成功、当官,但是我们承诺你会很倒霉、很受委屈。”

如果一直没有办法融入团队,甚至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一定不要带着负面情绪来处理,抱怨无济于事。

别以为获得一份新工作,就是去挖矿发财的,那百分之百会失望透顶,倒不如把它当成难得的炼狱之体验。端正态度,享受从陌生到熟悉的感觉很重要。就算被虐,也要虐到涅槃重生,哪能半途而废。

无法融入新公司?自我调整是关键

利益是自己打出来的

冷静下来细细分析,小Z发现自己不被认可无非是,对公司的业务流程不熟悉,对团队每个人的长板和短板不熟悉,对客户关系不熟悉。

从不熟到熟需要火候,这个火候就是时间。虽然小Z没有办法控制时间的快慢,但他可以掌握单位时间段内自己的成长值。

很多人以为去到新公司,只是换了个平台继续施展能力,但也许很多事需要从零开始,比如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感需要时间,操之过急容易引火上身。与其刻意去套近乎,不如多花点心思在工作上。业绩做出来,团队长脸,自己也光荣。

对于小Z而言,资历尚浅,咖位不够,同事不买自己的账,挺正常。既然不能凭名气趟江湖,就只能靠本事战斗了。尽管在短时间内,新入职的员工要试图解决问题或者创造价值,听起来不是太靠谱,但事在人为,不怕做不到,就怕没想法。

小Z锁定了一个难缠的潜在客户。此前公司曾多次接洽,但对方迟迟不能确定合作意向,且百般推脱见面,至今毫无半点进展。这块团队要啃下的硬骨头,成了小Z打破僵局的机会。

在做背景调查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个客户竟然是长自己几届的同校学长,发动校友关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小Z很快套路客户。

拿到合同的那天,同事们组织了一个聚餐,小Z喝得有点多,那个在厕所里说“看他能熬多久”的小平头,给他敬了一杯酒,什么话也没说。但他懂,往后他不再是Nobody。

马云说 :“阿里人记住,利益一定是自己打下来的,没有人的奖金、没有人的收入是别人给你的,而是凭自己的努力。我们为努力鼓掌,为结果付报酬”。

舞台下的掌声永远是为聚光灯下的卖力演出而准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韬光养晦的时间成本太高,不如锋芒毕露地身体力行,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业绩。

我们需要为优秀努力,为成功拼搏,而不是原地等待幸运光顾。

无法融入新公司?自我调整是关键

一战成名。小Z在同事眼中成了一个深藏不露的狠角色,闪烁着才华的灵魂隐藏在了貌不惊人的皮囊下。

但小Z知道,真正融入新公司的标志是,他能否跟随高强度的狼性文化一路撕咬。如果没法改头换面,就算最开始的几个月坚持下来了,终究免不了分道扬镳。

企业文化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企业的三观。很多人觉得这并不重要。不在关键岗位,文化这么抽象、形而上的东西与我何干?

但实际上很多HR将文化契合度看作招聘过程中很重要的考察因素。他们认为,员工的技能是可以慢慢培训提高的,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却很难通过培训达成一致。

当年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马克·佩珀马斯特离开苹果公,据传是由于他一直不适应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使乔布斯对他失去了信任。

饿了么的高管都被“规训”成简单直接、直入重点的谈话习惯,尽管常常让他们的朋友和家人感到不适,但这就是饿了么的风格。“在饿了么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都不会聊天了”。

腾讯内部每年都会做满意度调研,而文化一直是最核心的指标。

美国商业媒体《Entrepreneur》杂志报道,拥有极好的企业文化不再只是一个选项。

现如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考虑,丝毫不比对薪水及福利的考虑少。事实上,他们对极好企业文化的期待值,几乎和对其他传统福利的期待值一样高。

充分了解到企业的目标和愿景,是企业与员工之间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关键之处。

置身新公司陌生的环境之中,即便坑大雷多,但只要保持一个初学者的心态,最初的彷徨哀怨终究会为一段新旅程瑰丽风景的欢呼所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