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阔台汗国的封地相对其他兄弟为什么这么小?

baluxul

窝阔台汗国的封地比较小,首先是成吉思汗在分封的时候就给他封得小。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成吉思汗对他的儿子,尤其是对他的四个嫡子,是力求公平的。他在发动第一次西征以前,就已经明确宣布,他会把汗位留给窝阔台。

(窝阔台汗国封地最小)

在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成吉思汗觉得他特别对不起长子术赤,为什么呢?一是术赤是长子,而且功劳最高,对汗位的期望值也最高。听说成吉思汗要开会确立汗位继承人,当时正在北方打森林部落的他,马不停蹄地往家里赶。但是会上,成吉思汗却宣布把汗位给窝阔台,因此术赤非常失望。

二是当时的会上,还有一段插曲,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骂术赤是野种,而且还当场和术赤打起架来。这件事让术赤非常伤心,也让成吉思汗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这个儿子。

所以,成吉思汗在发动西征,打下西辽、花剌子模、呼罗珊等地以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封,他把打下的地盘分成三块,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那一块给了术赤,以作为对他的补偿。当然了,也不能给察合台太小,只比术赤略小一点。至于窝阔台,已经把大汗之位留给他了,因此他获得的封地就是最小的。

拖雷则得到漠北的祖业的大部分(乃蛮部的一部分属于窝阔台),以及最多的军队(一百个千户中的96个)。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实际上并没有给窝阔台封地,只是给他叶密立等一些牧场。因为在成吉思汗看来,窝阔台既然掌握了全国,他就不需要特别的封地。)

(窝阔台)

窝阔台汗国的封地第二次变小,是在蒙哥当大汗以后。蒙哥在拔都的强力支持和武力干预下,把大汗之位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这让窝阔台的几个孙子忽察、和忽、脑忽(三人为贵由儿子),以及失烈门(阔出儿子)很不满,他们在选汗大会以后,带着武器准备造反,但是被发现而未遂。蒙哥知道后,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处罚,把他们迁移到不同的偏僻的地方,监禁起来。同时对他们的封地进行了削减。

(如果说成吉思汗没有给窝阔台封地的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蒙哥把窝阔台的那些孙子们分裂送到不同的地方监禁起来。要是窝阔台有封国的话,这些孙子们就是回到他们的封国,那也不叫监禁了。)

窝阔台汗国的封地第三次变化,是在忽必烈的时候。当忽必烈与兄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大打出手的时候,窝阔台的一个孙子海都(合失的儿子)站在阿里不哥一边。后来,阿里不哥失败被俘后,很多原先支持阿里不哥的宗王,转过去支持忽必烈。但是海都拒绝投降,把窝阔台的那些孙子们联合起来,同时与术赤部分后人,以及察合台部分后人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忽必烈。当时,因为忽必烈要进攻南宋,所以给了海都崛起的机会,这时候,窝阔台汗国的疆域面积变得十分广阔。

(同样的,如果说成吉思汗当年并没有分封窝阔台土地的话,海都这算是第一次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海都)

当忽必烈拿下南宋,完成统一后,他回过头来平定海都的叛乱。不过反反复复,一直没有真正打败海都。直到1301年,海都在一次与元朝的作战中受伤死亡后,他的儿子们没有海都的能力,又互相内讧,后来又和察合台汗国后人发生摩擦。这样,在元朝的分化下,窝阔台汗国的地盘越来越小,最后于1309年,窝阔台汗国灭亡。


张生全精彩历史

蒙古汗国的创立者成吉思汗,在他生前将蒙古军攻占的一些地区分封给他的儿子们。被分封者的后代对受封地享有继承权。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地区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元朝建立前后, 已成为名义上归属于中央政权的四大汗国。但是他们都与元朝保持着各种联系。其中,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元朝的关系长期交织在一起,比较复杂。本文仅谈些粗浅看法,敬请匡正。在四大汗国中,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与蒙古大汗统治中心最近。据历史记载,察合台为成吉思汗次子,母亲是孛儿帖旭真。成吉思汗对他的基本评价是: “凡是极想知道札撒、必里克和如何守国的法规的强烈愿望的人,就去追随察合台。” 〔1〕由此可知,察合台是一位深晓法规并能依法守国的人。他在成吉思汗攻金以及西征的过程中与窝阔台、拖雷均立有战功。成吉思汗把“诸地区之中的从原来乃蛮部禹儿惕阿勒台起直到质浑河[ 阿母河]岸为止的禹儿惕给了他”。〔2〕笃哇时期疆域扩大。其西部最远曾达阿母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东部至土鲁番一带。察合台汗国的都城设在“阿力麻境内的忽牙思”, 〔3〕亦有些史籍载其为“虎牙思”。“阿力麻”即“阿力麻里”,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西。黄文弼先生《元阿力麻里古城考》认为阿力麻里位于西距霍城 13公里处, “北抵克干山南麓,南至克干色依,东至吐呼鲁克帖木耳汗玛扎,西至卡纳威”。〔4〕这里既有中亚较肥沃的农业区,也包括准噶尔盆地以及中亚草原,适于游牧经济。其地理位置则正处在元朝通往西北其他宗藩之国的交通要道上。经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可达欧洲、波斯等地。因此,察合台汗国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元朝与西北以及西部地区的各种交往。

在四大汗国中,窝阔台汗国情况较为特殊,汗国的主人窝阔台在成吉思汗去世后继承了蒙古大汗。这无疑会使其后代在诸汗国中在政治地位、经济利益等方面发生变化。早期蒙古族统治阶层内部围绕权力出现的许多争斗往往都与窝阔台后王有关。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第三子,他以“庄严、聪明、能干、善断、谨慎、坚定、老成持重、宽宏大量和公平著称”。〔5〕从这些评价来看,他更具备担当最高统治者的素质和才干。因此,在诸子之中受到成吉思汗器重。由于窝阔台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 其封地基本被其后代们占有。成吉思汗封给窝阔台的分地,大体为巴尔喀什湖以东、包括东北方的一些地区,中亚草原、准噶尔盆地北部也有部分封地。窝阔台的营帐一般在叶密立(也称“也迷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 以及霍博(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地区。其封地内有巴尔喀什湖(今哈萨克斯坦境内) 、额敏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著名河流。在窝阔台继位为蒙古大汗以后不久,他将“都城迁回他们在契丹和畏吾儿地之间的本土,并把自己的其他封地赐给他的儿子贵由”。〔6〕也就是贵由继承了窝阔台汗国的封地。在地理位置上,窝阔台汗国封地的偏东方与元朝称海宣慰司相临,南、西则与察合台后王封地接壤。元朝与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互临关系,以及窝阔台、察合台汗国军事地位的重要性,构成了三者关系复杂多变、交织存在的原因之一。加之围绕权力而进行的派系之争,三者关系在中统、至元年间尤为引人注目。忽必烈继位以后,元朝、窝阔台、察合台汗国之间的关系, 按照历史的进程,总体上经历了以和战并存为特点的发展道路。元朝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关系,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察合台汗国阿鲁忽执政时期元宪宗蒙哥去世,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最高统治权。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察合台汗国的阿鲁忽汗与窝阔台系的海都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当时,由于忽必烈对阿里不哥采取经济封锁的政策,和林等地得不到各方面的经济援助,加之饥荒袭击,生活资料和军需都陷入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阿里不哥委派正在和林的察合台之孙阿鲁忽“去掌管自己祖父的首邑和他的兀鲁思,以便把武器和粮食送来援助我们,并守卫质浑河边境,使旭烈兀的军队和别儿哥的军队不能从那方面来援助忽必烈”。〔7〕显然,授权掌管兀鲁思是阿里不哥玩弄的政治手段。在他已将旭烈兀、别儿哥列为防御对象时,即注意到察合台汗国在军事、地理等方面的战略地位。其主要意图在于利用察合台汗国为自己效力。如果阿鲁忽依照阿里不哥的委派行事,其结果至少有两种可能。一是阿里不哥战胜了忽必烈,阿鲁忽或许会得到察合台汗国的统治权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利益。另一个结果是,如果阿里不哥失败,那么,阿鲁忽就会成为忽必烈不信任的、甚至打击的对象。而且,与伊利汗国等宗王的关系也会产生裂痕,处在多方受敌的境遇之中。当时的察合台汗国,经济力量比较雄厚,军事上也具备一定的实力,至少有十几万颇有战斗力的蒙古骑兵。如果阿鲁忽完全倒向阿里不哥一方,将大大增强其与元朝的抗衡能力。然而,阿鲁忽回到阿里麻里后,并没有照阿里不哥的指使去行事,而是迫不及待地即位为察合台汗。同时,坚决扣压了筹集的准备援助阿里不哥的驮畜、武器和金钱,杀掉阿里不哥方面前来催办的使者,转而效力于忽必烈。这对于策应元军击垮阿里不哥势力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战争的发展,元军攻取和林,阿里不哥退居谦谦州,向忽必烈请求宽恕。此时,西北诸王伊利汗旭烈兀、钦察汗别儿哥也都表示拥戴忽必烈。这样,阿鲁忽也采取与元朝政权和好的方针,双方不断互派使者,商议有关问题。尤其是在对待后来的海都问题上,阿鲁忽与元朝互相策应,有效地打击和牵制了海都的军事力量。对于阿鲁忽在关键时刻给予的援助,忽必烈也予以回报。他以元朝皇帝的名义,把从“阿勒台的彼方直到质浑河” 的土地划归阿鲁忽掌管。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形成了元朝与察合台汗国的联合战线,也使得海都势力进一步孤立。

二、察合台汗国八剌执政时期阿鲁忽死后,察合台汗国与元朝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曲折。察合台汗国兀鲁乃哈敦“在异密和宰相们的同意下,立自己的儿子木八剌沙继承阿鲁忽之位”。〔8〕显然,他们这次在选定继承人的问题上没有考虑元朝皇帝对察合台汗国汗位继承的最高认定权。甚至连礼节性的手续也没有履行。对此,忽必烈考虑到察合台汗国对窝阔台 后王海都的牵制作用,采取了比较隐蔽的处理方式。他委派察合台系后代八剌返回察合台汗国。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八剌夺取木八剌沙之权,以正 “宗藩之国”的汗位应由元朝皇帝指定认可之名。另一个目的,则最低要达到两人共管察合台汗国。这完全是对木八剌沙的不信任,惟恐其倒向与元朝对立的窝阔台后王海都一边。八剌虽然也是察合台系的后代,但他长期在元廷工作,而且能出色地履行职责,比木八剌沙要可靠得多。八剌到达察合台汗国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夺取了木八剌沙之位。然而,八剌也是一个野心很大的人,这也许是忽必烈始料不足的。在八剌统治察合台汗国时期,与元朝、窝阔台后王形成甚为微妙的三角关系。一方面,八剌仍然臣属于元朝,即表面上仍是“宗藩之国”,元帝也视其为 “诸王”,有时下赐大量物品。 ① 当忽必烈要察合台汗国对海都进行攻击,策应元朝时,八剌也曾执行忽必烈的“诏旨”,数次与海都作战。 ② 另一方面, 八剌取得汗位以后,也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察合台汗国与元朝不免会出现矛盾。斡端(今新疆和田地区) 是元朝统治区之一。但八剌却对当地元军发动攻击。当时,元朝驻军的指挥者名叫木忽勒台(亦有称“蒙古台”者) ,八剌“以合罕的名义派异密必克迷失去占据他的位置。木忽勒台前往合罕陛下处禀告了情况。合罕派遣名叫火你赤的大异密带着三万人去反击他。当火你赤明白不可能抵挡对方时,便返回汉地去了。八剌的军队洗劫了忽炭”。〔9〕这样,不仅使双方的关系由此而紧张起来,而且造成了当地局势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元朝在西北地区的镇戍力量。察合台汗国的军民能击败元军三万,也说明其具有相当的实力。八剌执政时期,窝阔台汗国的海都势力也不断强大。公元1269 年,察合台、窝阔台、钦察三个汗国召开“塔剌思”忽里勒台大会,推选海都为盟主,决定联合起来对抗元朝和伊利汗国。而且划定了势力范围。但在此后不久,八剌卒,察合台汗国的力量逐步削弱。元朝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关系的主线也逐步转向与窝阔台后王方面。

三、窝阔台后王海都和察合台后王笃哇时期从忽必烈至元初年开始,窝阔台后王与元朝的对立不断加深。窝阔台之孙海都是与元朝对立的主要人物。察合台汗国在八剌死后,也被海都控制。元朝与这两个汗国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紧张状态。忽必烈对叛王海都的态度,最初是采取“怀之以德” 〔10〕的方针。他委派得力大臣铁连出使窝阔台汗国。同时,也征求西北其他宗王的意见。试图寻求一个较为妥善的解决办法。但海都却集结军事力量,决心与元朝为敌。至元五年(1268) , “海都叛,举兵南来”。为维护作为元朝皇帝的尊严和政治利益,维护元朝西北地区政局的安定,忽必烈下令出兵,击败海都军于“北庭”。 ③ 此后,双方仍有多次接刃。应当指出,在察合台汗国与海都的关系方面, 八剌虽然在“塔剌思大会”上已表面承认海都的盟主地位,但他仍然掌握着察合台汗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愿毫无保留地归于海都的控制之下。这样,海都对察合台汗国的向背自然也不放心,不时寻找机会对八剌下手。八剌的失误是出兵伊利汗国。由于作战失利,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这样,就为海都除掉八剌,完全控制察合台汗国提供了时机。历史的发展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八剌兵败后,海都以“援助”为名,不听八剌的再三拒绝,亲统大兵, “驻扎在八剌大帐的四周”, 〔11〕实际是以武力威胁。八剌惊恐而卒。海都扶持不花帖木儿为察合台后王。此后,又立八剌之子笃哇(亦称都哇) 为察合台兀鲁思之君主。这样,海都已基本控制了察合台汗国,暂时形成了一支与元朝为敌的联合势力。海都与笃哇的联合,对元朝西北地区的局势更为不利。而且,在至元八年以后,因忽必烈已全面着手消灭南宋的计划,无暇以更多的军力、物力对侍海都。为免除后顾之忧,忽必烈派皇子那木罕镇守阿力麻里, “命丞相安童往辅之”。 ④ 在此后的三、四年内,元朝方面以守为主,但与中亚地区也有较多交往。至元八年(1271) 二月, “敕往畏吾儿地市米万石”;六月, “招集河西、斡端、昂吉呵等处居民”; 〔12〕 ;在《永乐大典》卷 19417《站赤二》里则记载了至元九年(1272) 六月十八日,元朝派工匠前往忽炭、可失哈耳采玉,并商定“合用铺马六匹,金牌一面,以及通过驿站转运等事宜”;至元十一年(1274) 四月,下诏“安慰斡端、鸦儿看、合失合儿等城”。〔13〕上述资料亦说明,在这段时间内,元朝还能维持对上述地区的统治。至元十三年(1275) 以后,海都、笃哇势力向元朝西北地区频频发动攻势。当地政局日趋混乱。忽必烈见怀柔政策以及消极防守已难奏效,便采取断然措施, 令“追诸王海都、八剌金银符三十四”。 ⑤ 这标志着元朝与察合台、窝阔台两汗国的关系进一步破裂。至元十二年(1275) ,察合台后王笃哇以兵12 万围攻火州,长达六个月之久。笃哇在给畏吾儿亦都护的书信中,声言“我亦太祖皇帝诸孙,何以不附我”, 〔14〕毫无掩饰地表明了他已将元朝皇帝视为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态度,其政治目的十分清楚。后来,笃哇在得到畏吾儿亦都护女儿后引兵退去。但这次长时间的围困,却对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生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事后,忽必烈赐钞十万锭赈济。尽管如此,元朝对畏吾儿地区的统治还是受到较大影响。至元十四年(1277) 以后,元朝对南宋的战事基本结束,大元一统已成定局,进而开始实施对海都、笃哇、昔里吉等“叛王”坚决打击的总方针。忽必烈派经验丰富的伯颜前往西北,先讨昔里吉,切掉策应海都的一支臂膀。至元二十一年(1284) , 命宗王牙忽都与秃秃哈共讨海都,破其精兵。但海都势力仍很猖獗。至元二十三年(1286) ,海都进犯金山(桉台山,今阿尔泰山) ,忽必烈诏土土哈与大将朵儿朵怀共御之。同年,海都、笃哇兵犯别失八里,丞相伯颜、大将纂公直、明安、李进联兵阻击。至元二十六年(1289) ,海都逼近和林,忽必烈亲征。至元二十九年(1292) ,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西北局势更加紧张。忽必烈再遣伯颜统军出征。伯颜对明理铁木儿恩威并施,迫其降服。接着,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大败海都之军。这是忽必烈去世以前元朝与海都叛军之间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海都在元军著名统帅及精锐之师的打击下,嚣张气焰在短时期内受到了扼制。事实上,元朝对海都等“叛王”的打击已经是大统一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元成宗继位,继续与海都、笃哇兵戎相见。大德三年(1299) ,命皇侄海山总兵漠北。海山“训练六军,总裁法令,胥地所宜,可屯田者必分耕之,以佐军实”。〔15〕在他的指挥下,元军主动进击,在“阔阔别之地”、 “迭怯里古之地”、 “哈剌合塔之地”等重大战役中重创海都、笃哇势力。特别是 “哈剌合塔”战役,海都、笃哇“两人都受了伤。海都由于这次受伤而死去,都哇则瘫痪了”。 ⑥ 至此, 元朝占据主动地位,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关系也转入一个新的阶段。

当元朝与两汗国之间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后,元朝皇帝采取以友好、礼节性交往为主的方针处理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关系。这两个汗国也失去了与元朝在军事上大规模抗衡的能力。原来在政治、军事上的联合逐步分化。而按照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自主发展,同时又与元朝保持联系则成为后来历史进程的主线。海都死后,笃哇把其长子察八儿扶上窝阔台汗国王位。据周建奇译《伊斯兰百科辞典》新版二卷载:察八儿“一开始就继续作战,反对忽必烈的继承者们对大汗之位所提出的要求,认为这是作为窝阔台后裔之一的他本人的特权”。但察八儿既没有海都的威信和玩弄权术的本领,又不具备统帅后王们的能力,还要看笃哇的眼色行事。所以,很难有大的作为。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笃哇继海都之后成为两个汗国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但他也由于在大德初年受到海山统帅的元军的沉重打击,军力、物力暂时难以恢复。在这种情况下,元大德七年(1303) 七月, “都哇、察八儿、灭里铁木而等遣使请息兵”, 〔16〕向元朝皇帝表示归顺。同年十一月,元成宗也派出使者与察八儿取得联系。翌年九月,察八儿、笃哇皆遣使“归命”。〔17〕至此, 元朝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基本告一段落。元成宗派出使者,将此事通知伊利汗国。在伊利汗1305 年写给法兰西王腓力四世的信中,对这段历史总结说: “解释过去的战争不是由于汗的坏意和贪欲,而是由于悖德的臣下的恶言中伤”, “现在恢复了和平,汗的家庭的全体成员,无论是年长的或年幼的都一致同意开放所有的道路”。〔18〕事实上,元朝哪位皇帝也没有吞并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意图。从此以后,中亚细亚与元朝之间的各种交往逐步恢复。

随着双方关系的日趋好转,元朝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使臣和经济往来渐渐频繁,大德九年 (1305) 二月,笃哇遣使至元朝,成宗赐币帛五百匹。四月,又赐“察八而、朵瓦所遣使者银千四百两、钞七千八百余锭”。十月庚寅, “附马按替不花来自朵瓦, 赐银五十两、钞二百锭”。大德十年 (1306) 二月, “朵瓦遣使来朝,赐衣币遣之”。〔19〕九月,笃哇遣其子款彻(亦作宽门者) 来贺圣诞节。武宗至大三年(1310) 六月,察八儿来朝。仁宗年间, 察八儿属户匮乏,元朝给其一年之粮,以助恢复生产。 ⑦ 延礻右 二年(1315) ,封察八儿为汝宁王,置王傅官。这些以友好为主线的相互交往,增进了元朝与这两个汗国之间在各个领域中的相互了解。元朝与窝阔台、察合台汗国关系逐步好转以后不久,察八儿与笃哇之间发生矛盾,互相攻击。察八儿投降笃哇,汗国领地分别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兼并。在此前后,察八儿虽然乘察合台汗位更替之际企图恢复失去的地位,但终未如愿。武宗至大三年(1310) 三月,尚书省臣建议,请依世祖旧旨,将海都分地五户丝币帛,赐予察八儿,武宗表示同意。他要求尚书省臣, “待诸王朝会,颁赏既毕,卿等备述其故,然后与之,使彼知愧。” 〔20〕实际上,窝阔台汗国已经灭亡。

察合台汗国在中亚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之后, 1306 年,笃哇卒,其子宽门者立,仍与元朝保持各种联系。元朝多次派使者前往察合台汗国。武宗至大元年 ( 1308) 九月,“遣人使诸王察八儿、宽门者所”;同年,派雪(薛) 尼台铁木察出使薛迷思干部。对薛迷思干、塔剌思、塔失玄等城的赋税征收办法也进行了一些改进。中亚地区的万户也列门合撒,从薛迷思干等城前往元朝, “进呈太祖时所造户口青册”。〔21〕这对于元朝了解中亚地区的社会状况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应当指出,元朝鉴于海都、都哇之乱,对于察合台汗国后王并不放心。出于防备,元帝以金山以北牧地不足为名,置察合台、窝阔台汗国降附部落于金山之南。并且派驻重兵于金山之北,加强武力控制。这一点,在《元文类》卷23 元明善《太师淇阳忠武王碑》中记载为“军食既饶,又成重戍, 就彼有谋,吾已捣其复心矣。”由此亦可清楚地看出,为保证中西陆路的畅通,元朝仍然不惜在金山地区投入浩大的军力、物力。察合台汗宽门者死后,也先不花、怯别、燕只吉台、笃来帖木儿等相继即位为汗。在他们统治察合台汗国时期,一方面保持着与元朝通使、朝贡的各种交往,表面上依然为“宗藩之国”。另一方面, 则逐步走上更加自主的发展道路。在内部,对货币、宗教等制度进行改革,汗国统治重心也渐渐西移。怯别继位以后, “迁居到河中,甚至迁往该地的南部,在那里修建一座宫殿距离位于喀什卡达里亚下游的那黑沙布215 帕拉桑,质言之即15 卫尔斯特的地方”。〔22〕城市名曰“卡尔希”(亦有称为 “哈儿昔者) ”。察合台汗也先不花在位时,与元朝在边界问题上产生矛盾,有过一些军事接触。元军在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 等战役中击败察合台汗国的军队。战后,双方在疆土问题上逐步达成协议。虽然元朝在延礻右 三年(1316) 封畏吾儿亦都护纽林的斤驸马为高昌王, 〔23〕带兵“复立畏吾儿城池”, 〔24〕但随着察合台汗国在火州地区统治的稳固,火州已在其管辖之内。元英宗在谈到与察合台汗国的疆土关系时曾明确表示, “朕非欲彼土地人民, 但吾民不罹边患, 军士免于劳役, 斯幸矣。” 〔25〕可见,息兵罢战,已成为双方的共求。在此前提下,元朝承认察合台汗对其所辖疆土的管理权。走上自主发展轨道的察合台汗国,仍与元朝有着经济交往。他们以朝贡等方式,向元朝进献葡萄酒、西马、金鸦鹘、虎、豹等。后来,察合台汗国由于内部交错发生各种矛盾,加之自然灾害的袭击,逐步衰落并走向分裂。

〔注释〕 ①参见[ 明]宋濂等撰1《元史》卷6《世祖纪》载:至元五年( 公元 1268 年) 五月, “赐诸王禾忽及八剌合( 即八剌) 币帛六万匹”。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 年4 月第一版,第118 页。 ②参见[ 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 《史集》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8 月,北京第2 次印刷,第108 页。[ 波斯] 拉施特主编,余大钧译《史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11 月第1 版第108~109 页。 ③参见[ 明]宋濂等撰, 《元史》63《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阿里麻里”条下注。第1569 页。 ④参见[ 明]宋濂等撰, 《元史》63《地理志》第1569 页;又, 《世祖纪》载:至元九年十二月,忽必烈为加强那木罕的军力、物力,赐“北平王南木合(即那木罕) 军马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一、羊六万一千五百三十一,及诸王塔察儿军币帛”。第144 页。 ⑤参见[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8《世祖纪》第160 页。在此之前, 忽必烈基本是以宗亲关系为重,采取怀之以德的态度。 ⑥参见[ 波斯]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史集》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6 年8 月,第167 页;关于几大战役参见《无史》之《武宗纪》、 《月赤察心传》、 《床兀儿传》等。 ⑦参见[ 明]宋濂等撰《元史》卷23《武宗纪》;卷25《仁宗纪》。

乐经典

窝阔台汗国的土地为什么那么小?其实并不小,在铁木真分封四子的时候,这四个儿子的土地大小其实差不多,只是后来蒙古帝国扩张的变态的大,其它几个汗国的领土都有了几何级数式的增长,所以才显得窝阔台汗国小了。


铁木真给四子的封地

首先铁木真给四个儿子封地是非常非常早的事,大概是在公元1206年他统一蒙古各部,成为成吉思汗之后不久就已经分封了。最晚也是在蒙古第一次西征前后,而当时的蒙古领土相对于后来还非常之小,所以铁木真分封给四个儿子的土地大概就是以下这些:

长子术赤:花刺子模北部

次子察合台:花刺子模南部和西辽西部

三子窝阔台:乃蛮部和西辽东部

四子托雷:蒙古本部和金国北部

所以这四块土地其实是差不多大的。只是后来蒙古的扩张实在太变态,在当时这个分封的基础上又扩大了至少5倍以上,术赤、察合台和托雷的封地都有了几何级数式的增长,所以就把几乎没怎么增长的窝阔台封地衬托的非常小了。

铁木真分封四子大约是在图片里这个时期前后,所以其实几个儿子的封地大小差不多

至于窝阔台的土地为什么没有增长,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窝阔台的封地差不多在这四块封地的正中央,它几乎没法扩张。它要扩张就必需先侵占其它几个蒙古汗国的土地,所以先要通过蒙古内战获胜之后,它才有可能进一步扩张。

窝阔台汗国位于其它几个蒙古汗国之间,所以它要扩张,只能先打其它几个汗国

窝阔台汗国的扩张

而窝阔台汗国其实也正是这样做的。在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并建立元朝之后,蒙古的四大汗国事实上已经完全独立,而当时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海都就曾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尝试过对外扩张,和元朝打了30多年的仗,并一度几乎吞并察合台汗国。

海都时代,窝阔台汗国事实上已经吞并了察合台汗国

在最后一位事实上的蒙古大汗蒙哥死后,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开始内战,而当时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海都故意支持实力上处于弱势的阿里不哥,在阿里不哥失败之后,他正好以此为理由,拒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使窝阔台汗国独立。

公元1268年,海都和察合台汗国大汗巴刺以及钦察汗国代表会盟,共同反对托雷家族的所掌控的蒙古本部(忽必烈)和伊儿汗国(旭烈兀)。在此次会盟仪式上,这三个汗国的王公们指责忽必烈已被汉人同化,所以立誓对忽必烈用兵以恢复蒙古人的本性。

而忽必烈也根本不管其它几个汗国怎么看自己,反而在公元1271年发布《建国号诏》,公开建立元朝,光明正大地把元朝定位为中原王朝。因此也很快与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陷入长期战争之中。同时在察合台汗国大汗巴刺死后,海都趁虚而入,迫使察合台汗国各王公对自己称臣,并多次镇压了巴刺几个儿子的叛乱,成为了察合台汗国事实上的统治者。

美剧《马可波罗》里的海都,海都曾经和元朝大战30年

而在对外扩张方面,海都在公元1275年发兵攻打位于今天新疆乌鲁木齐的高昌回鹘。高昌回鹘是个信仰佛教的王国,当时已经完全臣服于元朝。元朝得报后也立即派军将海都驱逐。但由此也拉开了窝阔台汗国和元朝之间持续将近30年的大战,期间双方互有胜负。而直到忽必烈在公元1294年驾崩时,和窝阔台汗国之间的战争也没有分出高下。忽必烈死后,早亡的太子真金的儿子铁穆耳继位成为元成宗,他继续和海都做战,直到公元1301年,海都在和林附近被后来成为元武宗的海山击败并身受重伤,不久之后身亡。

台北故宫收藏的元成宗画像,他在位时彻底击败海都,灭亡了窝阔台汗国

海都死后,原本由其控制的察合台汗国复叛,发兵入侵窝阔台汗国,元朝也趁机反攻。继承窝阔台汗国汗位的察八儿情知不敌,先投靠了察合台汗国,但后来又发动叛乱被察合台汗国镇压,最后逃入元朝境内投降,窝阔台汗国灭亡。


所以总的来说,窝阔台的封地在初期和铁木真其它几个儿子的封地大小是差不多的,只是后来其它几个汗国的扩张使它显得小了,而它在其间也尝试过扩张,只是它要扩张面临的对手就是其它几个军事实力也很强的蒙古汗国,所以没有取得太大成果,最终还招致了灭国。


桃花石杂谈

蒙古帝国最大问题,是政治体制问题,带来了无穷的后世隐患。

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强人,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传统主义者,缺乏远见的政治建设。他建立蒙古大帝国后,并没有迅速的对落后原始的部落首领制度,彻底变革反而把这种制度强化,分封大片的领土,汗国,给各位儿子、亲信。他只是把那些汗国首领,换成自己的儿子而已。

同时,在继承人问题上,又建立了贵族民主推举制度,也即是忽里台大会。所有的蒙古大汗,都必须是黄金家族成员,必须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但是又必须经过这个大会的认可。

说白了,就是血统遗嘱+贵族推举。这两者一致认可的人选是同一个人的时候,没有问题,但是当遗嘱和贵族推举的人选,不是同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引发继承人之争夺大战。这就是蒙古帝国,从第三代开始,就走向内战的根源。

这样的分封制度,是成吉思汗留给后世最大的政治障碍。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可以强力压制。但是一旦他死了,蒙古帝国从第三代开始,就避免不了分裂的命运。

第二代蒙古大汗窝阔台,在第一次蒙古西征之前,就被成吉思汗确立为汗位继承人,所以在给蒙古四子分封领地时,成吉思汗遵循蒙古人的众子分家的习俗,将大帝国的疆土,分了出去。长子术赤分到了哈萨克及以北,次子察合台分封了新疆、蒙古西部,拖雷则是少子留家,继承了蒙古高原本部。窝阔台是未来的天下共主,他本来是不需要封地的,所以成吉思汗就给了他一块很小的封地,作为继位之前的栖息之地。位置就在新疆东部、甘肃西北一带,地域狭小,人口较少。

窝阔台即大汗位时,全体宗王曾立下“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子孙中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肉,我们仍要接受他为汗”的誓言,贵由汗即位的忽里台大会上,诸王也有类似的宣誓。

1251年,窝阔台的儿子贵由汗死了,忽里台大会,在钦察汗国大汗拔都等支持下,蒙哥以强大的蒙古高原本部的军事实力,军事威望,拖雷系新蒙古四子的实力,顺利的就被忽里台大会推举为大汗。

蒙古人是将就实力的,而并不是很看重上一任大汗的遗嘱。忽里台大会,才是最高的议会,拥有最终确立继承人的权力。

当年成吉思汗的遗命,都差点被拖雷推翻,只是拖雷实力还不够,被其他兄弟反对,这才没有推翻成吉思汗的遗嘱,自任大汗,只是监国。

作为大汗,窝阔台将是蒙古国疆土的领有者和管理人,驻跸之处在首都哈刺和林,他亦是唯一有权对新征服国土进行分封的人,因此,其后代的生存空间勿用担心。窝阔台即位后,便把将自己在也迷里的封赐给长子贵由,而将次子阔端封于凉州(甘肃武威),并把成吉思汗生前分给拖雷的雪你惕部和速勒都思部共3千户蒙古牧民转授于阔端名下。阔端受封河西,清楚表明窝阔台并没有得到一块面积可与其兄弟相比的封地,窝阔台系后王的封地不是一块完整地域。
在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窝阔台之子)时代,窝阔台系诸王虽然不少人身居高位,手握兵权,然而,当1251年宪宗蒙哥(拖雷长子)即位,大汗由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时,他们才发现本支诸王没有可以依靠的统一政治实体(兀鲁思)。而蒙哥又以阴谋政变为由,对窝阔台系势力进行严厉打击,流放诸王脑忽、失烈门;夺取该系诸王掌握的原属大汗的军队和自己组建的武装;分迁诸王于各所:迁合丹于吉木萨尔,灭里于额尔齐斯河畔,脱脱于额敏,蒙哥都于河西永昌,而海都被迁到海押立。

蒙古帝国的汗位,转到了拖雷系子孙后。窝阔台的后人因领地狭小,军事实力差太远,只能干着急。海都是一个很有能力,又很有野心的人,他抓着当年诸王的誓言,以及子承父业的老传统不放,认定窝阔台系才是合法的继承人,就是他自己,作为窝阔台系后世的老大,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海都开始暗中集聚力量,整合窝阔台系的各个王子王孙。蒙哥死后,他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海都故意支持相对较为弱势的阿里不哥,以搅乱拖雷系的稳定局面,并趁机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用武力夺去了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同时也因此造成了蒙古大帝国的大分裂。此时的蒙古大帝国,分成了两派。拖累系后代诸王,对抗术赤、窝阔台、察合台后代诸侯王。

此时的海都,实力最弱小,察合台汗国比他强大。而他最大的敌人,是忽必烈。他要联合其他汗国,进攻忽必烈,所以他也暂时不会和其他汗国,闹掰了。

也就是忽必烈的大元朝和伊儿汗国(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建立),对抗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蒙古帝国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其他汗国,基本上不再承认忽必烈后代的宗主地位,只有在忽必烈的继承人孙子铁穆耳手里,才被打服过,勉强承认,但是元成宗铁穆耳死后,又是乱成一锅粥。

成吉思汗的后代,在欧亚大陆上,开启了近百年的内战。各个汗国,再也不能和睦相处,打来打去。

海都死后,窝阔台汗国因为实力最弱,内部分裂,最终被察合台汗国吞并整合,继续与大元朝对抗。


三生有画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要首先考虑时代因素的,窝阔台汗国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及拖雷系的元王朝版图相比,似乎是小了不少,然而那都是各汗国数代统治者之后逐渐形成的,在成吉思汗分封诸子为所谓西道诸王时,窝阔台的封地并不比他的几位兄弟要少:

成吉思汗册封诸子封地(兀鲁思)的大体位置是:封给长子术赤及其家族的是,花拉子模旧地及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草原,中心为玉龙杰赤;封给次子察合台及其家族的是,西辽故地,中心为阿力麻里;封给三子窝阔台及其家族的是,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的乃蛮故地,中心为叶密立;封给四子拖雷及其家族的是,蒙古高原中部斡难河流域的所谓龙兴之地,以体现所谓“幼子守灶”的蒙古习俗。另外,成吉思汗还册封了他心爱的忽阑哈屯的独子阔列坚,这个特别的庶子的封地在今阿尔泰山东麓一带。

从上可以看出,在成吉思汗册封诸子时,窝阔台的封地面积与诸兄弟还是差不多的,而后来的形势发展,却使得各汗国的版图面积差异明显了。首先,长子西征的结果,使得术赤家族获得了巨大的征服领地,以致于拔都得以把父亲术赤当初的受封地全部转让给了其兄斡儿达,让其和他的子孙世代统领此兀鲁思,号白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则由于历任统治者通过与元王朝的对抗和蚕食,相继吞并了维吾尔亦都护领地和西域向阳地,在南方对印度德里苏丹国诸王朝的不断用兵,又吞并了阿富汗及印度河上游诸地,面积大大超过了察合台当初的受封地。至于窝阔台汗国本身,其在窝阔台任大汗时,家族得以另行受封西夏故地,号阔端河西王兀鲁思,只是由于托列哥那哈屯和贵由汗与阔端的矛盾,后者家族及其领地势力一直游离于窝阔台汗国主流派系之外。而贵由汗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禾忽、脑忽和阔失的儿子失烈门因反对蒙哥汗登基,而遭到了严厉的处罚,其中领地也被没收了不少。。。。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了,窝阔台在受封时,其兀鲁思面积并不比他的兄弟少,只是历史进程造成了彼此间的此消彼长,甚至是国祚长短。


史海悠游闾春晖

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及其子孙建立的国家。其领土范围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迷里(今新疆额敏县),如图:

蒙古四大汗国

在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前,成吉思汗就确立了窝阔台的继承人地位,所以,在分封诸子的时候,成吉思汗把最接近蒙古本土的土地封给了窝阔台。为什么不直接将蒙古本土封给窝阔台呢?因为蒙古的习俗是要将家产留给“守灶”的小儿子,所以蒙古本土封给了托雷。其实成吉思汗既然把汗位交给了窝阔台,是想让窝阔台征服更多的土地,这才是蒙古人的习性。

所以,窝阔台的封地并不大,比他的两个哥哥术赤和察合台小得多,甚至根本称不上是一个“汗国”,但是,成吉思汗却把蒙古最为精锐的军队交给了窝阔台,这才是他争雄天下的最大资本。特别是蒙古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怯薛军”,他们在“监国”托雷手里待了2年时间,库里台大会后,怯薛军就正式归属了得到大家认可的窝阔台汗。

窝阔台

窝阔台汗国的建立其实并不是在窝阔台手里,而是他的孙子海都。

窝阔台受封后,并没有回到他的封地,因为他还要作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跟着四处征战。于是,窝阔台把自己的封地赐给了长子贵由。由于封地实在太小,后来,窝阔台将次子阔端封在了另一个地方,还强行从托雷系的封地中抢了几千户过来划给阔端。托雷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四帝之母”——唆鲁禾帖尼,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女人,她强忍着心中的不满,带着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兄弟搞好了和蒙古各大贵族之间的关系,暗自发展,后来终于将蒙哥扶上位,从窝阔台系手中抢走了蒙古大汗的位子,以后的元朝皇帝,都是托雷系的子孙。

蒙古诸王分布

窝阔台死后,贵由继位,贵由死后,汗位就流落到托雷系的蒙哥手中了。蒙哥为了分化瓦解窝阔台系的势力,便把他们的封地分割,分授诸王。其中:窝阔台之子合丹大王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灭里大王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之孙脱脱领也迷里(也作叶密立)、海都领海押立(今伊犁西)。

在这几个主要的分封诸王中,发展得最好的就是海都,他的封地和白帐汗国(钦察汗国的属国)接壤,他极力讨好钦察汗别儿哥,在别儿哥的支持下,海都的地盘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后来托雷系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海都又借支持阿里不哥的机会,再次扩充地盘,他逐渐从海押立向西北延伸到乌伦古湖四周的一块条形草原地带,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海都

忽必烈称帝后,海都又联合窝阔台系诸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对忽必烈的元朝发起了进攻。海都的势力最强盛的时候,控制范围西至可失哈耳与答剌速河谷,南及天山南坡诸城,东抵哈剌火州(今新疆吐鲁番),北有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之地。应该说,海都统治的区域,才是正真意义上的窝阔台汗国。

后来,忽必烈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击,在一次大战中,海都受伤,后死于回师途中。

海都死后,窝阔台汗国再一次陷入分裂,察合台汗国和元朝趁机夹击窝阔台汗国,海都的儿子察八儿先投靠察合台汗笃哇,后又投靠元朝,窝阔台汗国就此灭亡。

窝阔台汗国的土地于是被察合台汗国和元朝瓜分,其存在时间只有84年,在“四大汗国”里面是最短的。然而造成这一切悲剧的,是因为他们自己人的同室操戈。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号“賨人客”。


蜀山笔侠

因为窝阔台是成吉思汗钦定的继承人,你看哪个太子是需要封地的,窝阔台汗国只是让窝阔台继位之前有个地方放马而已,窝阔台将来要统治的是蒙古帝国所有的疆域。

当然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最后托雷系上台了,对窝阔台系进行了惨烈的打压。

海都乘忽必烈无暇西顾,赤术系无暇东顾的时候折腾出了一些空间已经很不简单了,等忽必烈腾出手来,海都能自保已经不错了,谈何吞并。


阿光带你看秘密

拖雷和窝阔台不和,术赤和察合台无权继承汗位!直到拖雷死,窝阔台才真正成为大汗!所以他的封地才最漫不经心,无人经营,因为他是大汗!贵由短命,大汗之位直接由蒙哥接替。窝阔台系更是惨的很!虽有后人海都努力,只可惜忽大汗已成势!窝系已成烟云!


手机用户50243352876

呵呵,因为一开始窝阔台事继承的汗位啊,根本没有所谓的汗国,所谓的窝阔台汗国是指窝阔台家族的驻节地,放牧地,后来帝系转移到托雷系的时候,窝阔台家族只有那么一点点放牧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