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破产潮的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破产潮的启示

最近,无意中读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拯救日本 泡沫崩溃后的银行危机与华尔街行动》。我已经记不清是谁送我的这本书,总之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已经待了很多年,甚至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尘土。多年之后,我终于读到了它,然后便是震撼、爱不释手,以及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认为,每一位投资中国银行股的朋友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通过本书,大致可以了解到当年日本经济崩盘前的经济背景、房地产情况、银行情况,以及崩盘后日本经济政策失误导致银行破产潮的出现,为我们投资中国银行股指明方向。也正是基于此,我想写一篇关于此书的读后感,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书中重点内容介绍,介绍日本银行业的崛起和破产潮的出现。二是日本银行业破产潮的启示,三是对投资中国银行股的思索。

一、二战后日本银行业的崛起和破产

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信银行)为案例,描述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腾飞时期、经济泡沫崩溃后日本银行的起飞、壮大、破产情况;第二部分是介绍长信银行的拯救者——一个美国小子的发家史;第三部分是描述美国小子如何拯救长信银行。

作为银行股的投资者,我们只需要重点阅读本书的第一部分,即日本银行业的崛起和破产。

(一)关于日本银行业的崛起。可以说,二战后是日本银行造就了日本经济的崛起,也是日本经济促成了日本银行的崛起。

1.战后日本银行业经营态势的形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经济已经完全被打残,步入了一穷二白的阶段。到了195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开始思考如何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经过思考,当时的大藏省(也就是财政部)领导人池田想出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办法,「金融管制」。池田认为,「1950年代的日本资金极度匮乏,关键是把日本稀有的金融资源供给给能够迅速重建经济的产业。依靠股票和股票市场具有风险,因为个人投资者的目标和政府的目标可能不尽相同,最好使用银行来分配资金,因为银行容易控制。」基于这样的考虑,从19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扶持银行。

同时,日本政府对银行还进行了严格的区分,「不允许每家银行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而是给不同种类的金融机构指定不同的任务」。比如证券公司只能开展股票业务,城市银行为消费者服务,信托银行负责资管类业务,地区银行为小客户服务。

这样就造就了战后日本金融的结构:首先是分业经营态势,银行、证券被严格区分,不允许金融混业经营;其次是银行被严格划分,城市银行、区域银行、政策性银行,严格限制在各自领域深耕;第三是利率管制,存贷利率被严格管理,银行按照中央银行指定的利差向企业放贷,为经济发展提供低息贷款;第四是政府对银行进行严格管理,银行必须服从大藏省的命令,同时政府给银行提供信用背书。这便形成了战后日本银行业的经营态势,作为中国的银粉,大家对这样的银行态势是不是很熟悉?

2.战后日本银行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银行经营态势,二战以后,日本银行业开始为日本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低息资金。日本银行业对企业贷款的审核并不是基于企业经营情况,而是基于该企业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整体战略。「当日本的银行审核贷款时,并不会按照不同客户的信用风险调节利率,因为资金的价格是由政府决定的。」同时,要求资质不良的企业支付比优秀企业更多的利率,也被认为是可耻的,不符合国家利益。在这样源源不断低息贷款的支持下,从19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腾飞了。1953年至1970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600美元增长至11500美元,同期日本银行业贷款每年增长11%以上,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在这样的贷款增速和经济环境下,日本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二)关于日本银行业的破产潮。日本银行业的破产,伴随着房地产的大起大落。

1.房地产利益链的形成。上世纪80年代后,日本经济已起飞20多年,当年的中小企业都已变成大型企业集团,当年的中小银行也已变得资产庞大,世界十大银行榜单上开始出现日本银行的身影,就像现在的中国银行。本书主角长信银行也成长为世界第九大银行。繁荣的顶点也恰是危机的起点。这个时候的日本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转型挑战。一是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大企业集团掌控经济,这些大企业对银行间接融资的需求逐渐减少,开始纷纷通过发债、上市、集团内拆借等手段直接融资,银行的增量信贷市场出现枯竭。二是50年代池田金融管制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发作,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枯竭后,受政策制约,难以进入证券、基金、保险等新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边际增长空间被人为压缩。三是银行内官僚机制盛行,治理结构呆板,大量存在的都是所谓的银行通才,缺乏真正的专业人才。

在银行业增长出现挑战的同时,日本经济转型也面临困难,日元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新的经济增长点未能出现。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的房价出现了快速上涨,全社会形成了不动产将一直升值的共识。基于这样的共识,日本企业开始大举投资房地产,在全世界买买买。而日本的银行业,也终于发现了一个貌似无风险的新增长点,只要是购买不动产的贷款申请,迅速予以核准,甚至都不审查其不动产的价格风险。书中一句原话完美地诠释了当时银行的信贷发放:「它们急不可耐地要给我们资金,它们从来不关心我们的计划」。

就这样,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产生了。政府利用房地产刺激了经济,企业利用房地产实现了利润增长,银行利用房地产实现了信贷扩张。日本的经济、银行貌似又回到了新增长周期。

2.房地产崩溃后银行破产潮的出现。房地产利益链形成后,随着房价的长期暴涨,日本国内通货膨胀出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央行启动了一轮快速加息,15个月间连续三次加息,利率从2.5%提高至6%。让日本央行始料未及的是,由于日本企业背负了巨额的银行贷款,这样的快速加息,迅速刺破了信贷杠杆,房地产泡沫就这样无意中破灭了。由于日本企业多是依靠房地产价格上涨来实现盈利增长、层层加杆杆获取银行贷款,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迅速将企业、银行拖入了一个深渊。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和央行并没有认识到其可怕性,而只是将其作为普通的房价回调,禁止日本银行随意断贷,并强迫大型银行拯救、收购处于困境的小型银行。就这样,危机被暂时的压制了,但房价下跌的势头并没有止步,因为大量的企业在集中抛售房产获得生存需要的现金,一轮更大的危机正在走来。

同时,连续加息、信贷泡沫破裂,也冲击了股票市场,日本股票大跌,日经指数在18个月间从4万点腰斩至2万点。由于日本银行是以大量持有的股票作为资本金,因此,股票市场的大跌,直接导致了日本银行业资本金缩水,银行开始资不抵债。

终于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连绵不断的房价阴跌和股市阴跌后,日本银行再也扛不住了,银行业的破产潮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本书主角,曾经的世界第九大银行——长信银行破产了。

后来,日本政府、包括华尔街资本对银行业的拯救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这里不再累述。

二、日本银行业破产潮的启示

基于本书提供的思路,对日本银行业的破产潮,有几点值得重视。

一是关于银行的经营转型。当资产规模增长到一定的阶段后,日本银行业的业绩增长难以为继,主要原因是大企业纷纷转向直接融资,导致信贷增长停滞;同时日本银行业缺乏综合化经营的手段,使的边际增长空间减少。因此,未来中国银行业的增长,也要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消费信贷以及投资、资管、金融市场等综合化经营领域发展。

二是关于房地产泡沫与银行破产的关系。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日本银行业拖入到破产深渊,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注意。第一,将日本银行业拖入破产的主要是企业不动产投资,而不是居民住房按揭贷款。这是与美国次贷危机后银行破产潮的重要区别。第二,由于日本银行业在为企业发放不动产贷款时,普遍缺乏信用审核、资产抵押率也较低或者虚高,导致房地产破灭后日本银行业资产迅速缩水,银行资不抵债,迅速破产。第三,日本央行快速加息,使企业来不及主动降杠杆,造成了债务负担迅速上升。央行加息后,日本政府并没有强力驱动或帮助企业去杠杆,导致大批企业被银行利息拖死。

三是关于金融监管体制。日本从50年代起,一直执行扶持银行、压制直接融资的分业监管政策,这样的政策体制,初期时加速了银行成长。但在银行成长、经济发展停滞后,这样的体制反而压缩了银行的成长空间,因为银行业被严格限制下存贷领域,难以拓展新兴的直接融资业务。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承袭了日本的体制,希望监管部门可以认真吸取教训。

四是关于银行坏账的清理。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日本银行业和日本政府合力隐藏坏账,给外界以银行资产很好的假象,直到亚洲金融危机后,实在难以隐藏,才被迫暴露。坏账毒瘤长期难以清理,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反观08年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美联储对一些中小银行破产视若无睹,将坏账交给市场清理。短期的痛苦换来了长期的安宁。

三、对中国银行股投资的启示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大致也处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末的阶段,人均收入接近1万美元,经济增长面临转型压力,房地产泡沫出现,银行业绩增长出现瓶颈。面对这样的经营压力,日本的案例告诉我们,对银行业的选择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有竞争优势的银行。对银行信贷而言,大型企业贷款很难看出一家银行的风控手段,因为中国的大企业很难出现破产,也很难出现还贷困难。而中小企业信贷,由于其经营特征,恰恰能很好地反映一家银行的风控水准。同时,随着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开放,大型企业纷纷开启了直接融资步伐,银行信贷的增长必然依赖中小企业信贷。

二是在消费信贷业务中有竞争优势的银行。除了中小企业贷款外,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消费信贷业务也将出现很好的增长空间。同时,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也有着很好的增长空间。

三是在综合化经营中有较好布局的银行。未来银行的边际增长,还要更多的以来综合化经营。就像美国的大型银行那样,不仅从事传统存贷业务,也开展投资银行、资产管理、金融市场、保险等综合化金融服务,组建综合化金融集团。因此,在综合化经营中越早布局、布局越好的银行,未来的增长空间也会比较好。

四是理性看待房地产泡沫与银行破产。虽然日本银行业的破产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破灭,但实际上主要是商业地产泡沫、企业高杠杆负债拖累了银行,个人按揭贷款表现还是可以的。同时,虽然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于个人按揭贷款拖累 了银行,但前提是零首付、零抵押。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银行与房地产贷款的关系。那些在商业地产贷款上谨慎、个人按揭贷款首付比率较高的银行房地产贷款,我们不必过多的忧虑。

五是要高度关注政府去杠杆政策。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直接导火索是日本央行的一次迅速加息。本质上讲,加息也是一种去杠杆政策。目前,中国政府正强力实施企业去杠杆政策。这样的去杠杆,一方面表明政府开始忧虑企业负债水平,希望在新一轮加息前,提前帮助企业卸掉负担,防止出现日本式 的悲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高度关注行政去杠杆的尺度,稍有不慎,尺度变大,用力过猛,也可能带来类似的债务泡沫破裂连锁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