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訴訟調查難?取證難?執行難?武漢成績槓槓的,祕笈共享!

共抓長江大保護 促進綠色新發展

湖北武漢:破解公益受損難題促進執法司法共贏

位於長江中游的“千湖之省”——湖北,如珍珠般星羅棋佈的大小湖泊鑲嵌其中,與流貫全省的“母親河”長江一道,哺育著荊楚大地的人民。為守護這片水鄉澤國的綠色生態環境,2015年7月以來,湖北省檢察機關將公益訴訟作為服務大局、司法為民、促進法治建設、強化法律監督的重要發力點,精心部署,穩步推進,成效顯著。

作為省會城市的武漢,更是在履行這項關乎民生、利在千秋的檢察機關新職能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經過近三年的積極探索和全面推進,武漢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60餘件,推動行政機關解決了一批環境汙染、違法用地、國有財產流失等問題,破解了一些歷史遺留及權責不明的管理難題,為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多渠道收集線索

助力政府解決難題

長江是中國的黃金水道,也是武漢市的一張亮麗名片。2016年3月,媒體報道,長江武漢段新建了兩個渣土轉運碼頭,轉運船舶偷偷將裝載的垃圾倒入長江,嚴重影響長江生態環境和航道安全。

武漢市檢察機關對該事件迅速展開調查,查明違建碼頭位於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水汙染防治法明令禁止在此區域內修建任何與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環保部門在執法中未能及時排查該違法建設行為,在碼頭建成後也未將違建碼頭徹底拆除。修建碼頭的公司對行政機關的查處置若罔聞,遲遲不願遷走碼頭。

檢察機關針對環保部門監管不到位、處罰不及時等問題提出檢察建議,並與地方黨委、政府、環保部門多次溝通協調,對違建公司多次進行法治教育,積極引導其妥善解決問題。最終違建碼頭被順利拆除,飲用水水源地恢復生態原貌。

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以來,武漢市檢察機關通過群眾舉報、媒體報道、環保督查、信訪投訴等多種渠道收集線索,幫助政府查找社會治理中的漏洞,協助解決行政執法難題。

2016年7月,武漢市遭遇特大暴雨,某公司附近河道內汙水不斷翻湧,周圍居民發現後立即向水務部門和檢察機關舉報。經調查核實,該公司為搶工期,未經批准私自截斷市政排汙管道,臨時修建一條通往內河的汙水管道,因管道設計不合理、質量不過關,出現破裂,生活汙水不斷湧入內河,水質惡化為劣五類。

據瞭解,武漢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中,有九成通過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整改到位。

真心為公益

獲得行政機關的配合支持

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是維護公共利益辦好事,但在辦理具體案件過程中,常常面臨重重阻力。

2015年,武漢市檢察機關在履職中發現,某房地產公司在開發建設樓盤項目時,拖欠人防易地建設費1000餘萬元,人防部門多年未予追繳。調查過程中,人防部門心存疑慮、不太配合,檢察機關遂發出檢察建議,並多次上門溝通、耐心解釋,但人防部門始終未依法履職,將易地建設費追繳到位。

檢察機關遂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督促人防部門依法履職。提起訴訟後,該房地產公司很快將拖欠的人防易地建設費全部繳納到位。庭審結束後,出庭應訴的人防部門負責人感慨地說:“開始總覺得檢察機關是來‘找茬’,經過公益訴訟,我們意識到,檢察機關是在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追回流失的國有財產。”

房地產公司負責人也表示,今後在經營中一定會更加註重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毋庸諱言,在公益訴訟工作開展初期,一些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思想轉變不到位,對公益訴訟不理解,對於被檢察院告上法庭也不適應。”汪祥旺坦言,“但隨著公益訴訟工作的推進,特別是檢察機關在每一起案件中嚴格司法,尊重事實、證據充分、程序到位,讓我們的工作人員受到了觸動。尤其是隨著一些典型案件的辦理,大家感受到了檢察機關真心為公益的監督目的,各行政部門及其負責人從思想理念到建章立制,都有了很明顯的提升,工作的主動性、程序的規範性、執法的嚴格性等都有了提高。

克服取證難

探索汙染源頭治理

試點初期,公益訴訟工作在全國沒有先例可循,鑑定時遇到的問題有時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2016年9月,檢察機關在辦理武漢市某大型湖泊圍欄圍網養魚汙染環境案中,需證明圍欄圍網行為會損害湖泊生態環境。由於湖泊汙染原因眾多,水體汙染難以固定,檢察機關找到鑑定機構時,得到的答覆是“太難了,搞不了”;找到相關領域專家,對方表示“都是圈內人”,不想惹麻煩。

在損害鑑定多次被拒後,辦案檢察官對婉拒的專家說:“保護公益,利國利己,功在千秋。您願意自己家孩子吃到的魚是在汙染的湖泊中養殖的嗎?”在檢察機關的多次溝通下,這位專家逐漸消除顧慮,主動聯合其他專家,對市內兩大湖泊汙染出具了一份極具分量的專家意見書。隨後,檢察機關順利對該案提起公益訴訟,督促行政機關依法拆除圍欄圍網面積2萬餘畝。

2017年6月,有群眾舉報稱,某造船廠在長江邊露天作業,且未採取任何遮擋措施,打砂及噴漆的粉塵直排大氣,造成汙染。武漢市檢察機關調查後,發現確定損害後果是個難題:大氣汙染物難以採集,不同取樣點,不同檢測環境,取證結果都不同,以何為據?檢察機關和環保部門都難以確定,而且國家及地方並未出臺相應的揚塵汙染物排放標準,專業部門及專家對此也束手無策。

面對這一問題,檢察機關一方面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環保部門及時作出行政處罰,責令船廠停產整頓,促使船廠改進生產工藝,從源頭降低汙染。另一方面為填補汙染物量化標準的空白

,檢察機關與環保部門共同研究,推動武漢市出臺揚塵汙染物排放的量化標準,為行政機關辦理類似案件提供執法依據。

促成行政部門出臺文件

攻克執行難頑症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在公益訴訟中,一些久拖未結的問題,不少是歷史遺留或部門權責不清造成的,並非行政機關不積極履職。

在辦理多個非法佔用土地公益訴訟案時,武漢市檢察機關發現,行政行為執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於,對於沒收房屋如何處理的程序性規定不明,行政機關為此也很頭痛。檢察機關通過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或提起公益訴訟,督促國土、國有資產管理等部門協商完善工作銜接機制,最終促成國土部門出臺《違法用地上新建建築物及其他設施處置辦法》,明確責任主體和執法程序,破解了長期以來土地違法案件執行難問題。

“在辦案中,我們也有不少遺憾。”辦案檢察官坦言,一些環境汙染問題,因行政執法機關調查取證標準與檢察機關不同,導致公益受損後果無法量化,最終難以成案。比如在武漢市檢察機關辦理的多起大氣汙染案中,一些環保執法部門的監測數據僅為發現違法和整改到位兩個時間點的數據,無法形成違法事實的完整證據鏈。

“而損害後果是民事公益訴訟成案的必備要件。”檢察官指出,關鍵監測數據的缺失,導致損害後果無法鑑定,結果案件因證據不足而無法起訴。

“新鮮的空氣、安全的食品,都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檢察官也期待廣大群眾增強維權意識,一旦發現身邊有公共利益受侵害的情況,及時舉報,提供線索。

攜手維護公益

取得共贏效果

“近年來,武漢市在環境保護、汙染治理、市政管理等方面,有了檢察機關的助力,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這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是幫助政府治理社會難題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我們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徑。”汪祥旺認為,公益訴訟追求的公益性和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屬性,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上,政府和檢察機關的目標是相同的,雙方只有攜手並進,才能取得共贏效果。

如今,經過兩年的探索,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已經正式確立。汪祥旺表示:“希望檢察機關在下一步工作中,進一步建立起‘一盤棋’‘一體化’的格局,精準聚焦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痛點’問題,結合武漢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探索一條具有武漢特色的公益訴訟之路。此外,積極搭建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的協作平臺,通過檢察機關的監督,督促行政機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問題,形成檢察機關公正司法與行政機關嚴格執法的良性互動,凝聚保護公益的共識和合力。”

孫光駿表示:“在推進公益訴訟的進程中,檢察機關將繼續以積極服務大局的政治擔當和法律智慧,同政府一道,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檢察公益訴訟助力

讓長江之水浩蕩東流

公益诉讼调查难?取证难?执行难?武汉成绩杠杠的,秘笈共享!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

王玲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充分發揮了法律保障民生的作用,是對黨委政府工作的最大支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有力舉措,也是對政府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促進。湖北檢察機關這幾年開展公益訴訟深得黨委政府支持,人民群眾歡迎。

加強公益訴訟,特別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工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2017年初,湖北省人大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決定》,專門提到:“加強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推進生態長江司法建設和司法協作。”希望全省檢察機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圍繞汙染長江環境、破壞長江漁業資源、非法採礦等重點問題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有效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同時,充分發揮好訴前檢察建議的作用,督促有關行政機關積極履職,使公益訴訟成為促進地方政府更新發展理念、改善民生的“加分項”,成為促進企業轉變經營模式的“助推劑”。湖北省人大將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充分履職,為檢察公益訴訟助力撐腰,讓一江清水浩蕩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