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血薦軒轅!看魯迅的自題小像與陸游的自題傳神誰分伯仲!

我以我血薦軒轅!看魯迅的自題小像與陸游的自題傳神誰分伯仲!


陸游與魯迅當然是不同的,一個出生在古代南宋,一個出生在近代中國。一個是以詩歌為主,一個是以散文為主。唯一相同的,就是兩人的愛國情懷,願意把生命獻給國家的高尚情操。

魯迅先生的履歷便不說了,近代中國發生的事,想來沒幾人是不清楚及悲痛的。

這首《自題小像》的創作背景,是在近代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空前危機的年代。而魯迅先生這首七言詩,表達了他願把生命敬獻給祖國的決心。


我以我血薦軒轅!看魯迅的自題小像與陸游的自題傳神誰分伯仲!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先生的這首《自題小像》的詩題,是他的好友許壽裳在其發表的《懷舊》一文所加上去的。

①.靈臺無計逃神矢

全詩一開頭以希臘神話“愛神丘比特之箭射心”的這個形象的比喻,來傾訴了還在異地求學時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對帝國主義的憎恨。

近代的中國,都知道不僅是列強壓迫,清政府末年的政治也極度昏暗。許多有為的思想者,革命者學習西方先進思想的同時,亦關注著國家時局與民族命運。

在孫中山先生的民主民族革命思潮的影響下,像愛神之箭般射中了他的心。使得魯迅先生將挽救國家危亡當做是自己的神聖職責,積極戰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胸懷。

靈臺:古人認為心有靈臺,能容納各種智慧,故指心。

②.風雨如磐暗故園

風雨如磐,形象的比喻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侵略與壓迫下,如同磐石壓頂,泱泱中華大地暗無天日,岌岌可危。

與前一句“靈臺無計逃神矢”的那種思想情懷形成了強烈對比。遠在異域他鄉,終日的聽著那在列強宰割下危難重重的祖國的消息,內心的憂憤躍然於紙上。

暗故園:寫出了當時中華那種黑暗動盪的政治形勢,同時也寫出魯迅內心裡的憤慨和深深的憂慮。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

這裡,是魯迅先生“寄言流星”的浪漫主義的想象來表達自己欲拯救祖國的心願。是希望他那救國救民的思想上的“吶喊”能喚起當時麻木不仁的人們,希望人們能覺醒起來。

毛主席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人民群眾覺醒之時,這把火不僅可以燎原,亦可變天。

寄意寒星:出自宋玉《九辯》“願寄言夫流星兮”。宋玉以流星比賢人,而此處的寒星從“流星”轉化而來。

荃〖quán〗不察:出自屈原《離騷》“荃不察餘之衷情兮”。古時多用於比喻國君,而此處是比喻祖國人民。

④.我以我血薦軒轅

軒轅:大家都知道的。此處引申為“中華民族”或“中國”。

這最後一句,可謂是魯迅先生的強烈自我吶喊了。他這番血薦軒轅的誓言與決心,表達了他要窮極生命之力來喚醒廣大群眾,一起參加戰鬥,撒熱血,書春秋那激昂的獻身精神。

我以我血薦軒轅,

這般令人熱血沸騰的高昂話語,比之於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來說,也不遑多讓。雖不同於時代,但愛國之心是不分朝代時間長短的。

下面,我們來看看晚年陸游所做的《自題傳神》與魯迅的《自題小詩》的異曲同工之處。


我以我血薦軒轅!看魯迅的自題小像與陸游的自題傳神誰分伯仲!

自題傳神
識字深村叟,加巾下版僧。
簷挑只草覆,壁倚一烏藤。
得酒猶能醉,逢山未怯登。
莫論明日事,至死亦騰騰。

陸游的這一生悲情,報國無門,不斷被貶謫打壓的事蹟就不多說了。初戀前妻唐婉是他一生無法抹滅的傷痛,至死還吩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欲報國而無門的終生遺憾。

傳神,是指生動逼真地刻劃出人或物的神情。多用來以形容藝術手段,是中國肖像畫的傳統名稱。

陸游的這首《自題傳神》,就是相當於給他的自畫像題詩,總結一段人生之意。

①.識字深村叟,加巾下版僧。

這裡的意思是說,這個僻靜的小村莊住著一個識字的老叟,經常頭戴一頂帽子,往返於村中。

加巾與版僧,都是一種帽子。加巾,是宋時的一種冠禮帽;而版僧是僧侶帽,類似於濟公的帽子。在陸游的畫像裡,常見頭戴一頂很大很寬的那種帽子,約莫指此。

這一句,是陸游對自己畫像的描繪,古時常有繪畫題字表達心意之作。

②.簷挑只草覆,壁倚一烏藤。

結合前句,形容陸游的畫像姿態,一位年老放翁,頭戴破帽,肩與脖子肩掛著一雙草鞋,手上佇著一根烏藤手杖。

簷與壁,按字意,是簷瓦與山壁之意。這裡是形容手法,簷挑是將東西掛在兩肩邊緣;壁倚是手臂握著並倚靠在手杖上。

烏藤,指藤杖。蘇軾曾有詩云:“莫把山林笑朝市,老夫手裡有烏藤”之語,亦是指此。

從一二句之中,看到了一幅老年姿態的陸放翁的自畫像。同時,也是陸游老年生活的一種寫照。


③.得酒猶能醉,逢山未怯登。

由第三句開始,熟知的陸游的報國精神出來了。從一二句的自畫像描述來說,陸游此刻已經是暮年之人。

可陸游人老心志不老。得酒猶能醉,意思是陸游對別人也是對自己說:你不是說我老了不能喝酒了嗎?那咱們就試試看,看你敢不敢喝,你醉我醉。頗有那“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意味。

逢山未怯登,亦有身老心不老之意。你不是說我陸游老了爬不動山了嗎?你看,此山能奈我何,我依然能攀登至山頂,俯瞰這大好河山。

④.莫論明日事,至死亦騰騰。

這最後一句,就是陸游一生愛國之志不變的體現。此句有他問及自問之答的意味。

莫論明日事,可看做是別人勸誡陸游別去管明天以後的事,人老了得放下折騰,安享晚年。也是陸游的內心的一種自問,我是老了,是該休息,只是你看我今天是在玩,可我卻是“至死亦騰騰”,從未忘記放下過自己心中的抱負。

騰騰,是形容陸游某種形狀心志達到了很旺盛,很厲害的程度。這裡,自然是指陸游的強烈愛國情懷了。

若要問這股愛國的心中火焰如何熄滅?抱歉,陸游說他“至死”都不會熄滅與改變。

不是直到死後才熄滅,而是死了都不會熄滅。


陸游的“至死亦騰騰”與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兩者的意味意韻,那種愛國報國的理念理想,是不是很相似呢?

魯迅的自題小像,讀之令人熱血沸騰!而陸游的自題傳神,口吻雖平淡,卻也是至死不休!


我以我血薦軒轅!看魯迅的自題小像與陸游的自題傳神誰分伯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