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詞語了。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進入大學的第一天便開始在考慮考研的事情了。各種考研輔導班的廣告貼滿了學校大大小小的角落,一些自稱是考研猜題大師的所謂教授像明星一樣走穴,並受到了比明星更熱烈地追捧。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但考研現狀卻是:儘管研究生招生規模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但考研人數的增加也以20%的速度增長,所以從絕對數字來看,每年的落榜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2003年考研人數79.7萬,錄取19.6萬,60.1萬考生落榜,2006年報名人數127.5萬,錄取34.4萬,93.1萬考生落榜。2006年雖然招生規模比2003年擴大了14.8萬,但落榜考生卻增加了33萬。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隨著落榜的考生越來越多,“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考生也越來越多,許多考生考研失敗後並沒有找工作,而是離校後在學校附近租一間房子,成為“考研專業戶”,早出晚歸地在學:校裡自習,聽課,這些現象在985,211等高校更加顯著。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陳明的某首歌裡有一句歌詞:我曾那麼接近幸福,怎麼可能就此打住。或許有很多考研的人因為幾分之差而失利時會勉勵自己捲土重來,去爭取自己的幸福不要就此打住,鍥而不捨越挫越勇的精神誠然可貴,可是,有多少考試可以重來呢?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考研是需要很大的付出的,事情就是這樣:你付出的越多,你就越想得到。當你沒有得到的時候,也就越想捲土重來。很多大學生考研的初衷或許是撈個碩士文憑或規避就業的壓力,但隨著他們為考研付出的越多,考試的理由便不是那麼的簡單了,考研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場考試,而成為了一種符號,一種圖騰,成為了他們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精神支柱。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經濟學中有一個詞叫做“沉沒成本”:假如你去電影院買的電影票丟了,你現在應該做的就是再買一張新的電影票而不是再回去找,因為前邊你的一切準備都已經成為了“沉沒成本”。有些人為了不浪費20塊的電影票而寧願花50塊錢坐車回去拿 ,有些人為了不浪費曾經考研付出的努力而浪費一年又一年的青春。既然曾經的努力已經成為了沉沒的成本,那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每次考研失敗以後都應該重新考慮是不是應該再一次考試,而不是心疼曾經付出的努力,更不應該擔心浪費了基本輔導書,否則,沉沒成本只會越來越多。
考研人數越來越多,那麼,考研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西緒弗斯因犯天條而被眾神之王宙斯貶下奧林匹克山,並罰他推巨石上山,只有將巨石推至山頂,才可重返天庭。可是,西緒弗斯每次快將巨石推至山頂,巨石就滾回山腳,他不得不重新開始這徒勞的苦役。對於很多考研專業戶來說,其經歷和西緒弗斯似乎完全相同,可是,西緒弗斯尚且能夠抓住一隻漂亮的蝴蝶的瞬間得到快樂,而那些考研一族得到的快樂是什麼?西緒弗斯是無奈的,因為他的命運掌握在宙斯手中,可是,任何考研的人都不是西緒弗斯,因為他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宙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