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笑中都带着泪

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笑中都带着泪

其实每个人的钱币收藏史,都是一把辛酸泪。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玩转大珍,称霸泉坛。

从最开始接触钱币到逐步增进泉识,从最初的品种派到兼具品相的审美,从最早的屌丝控到能够玩出名堂和声名,当初哪一个人不是学费给足,一步一坑,药药不停...

现在回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自己犯过的蠢,笑中都带着泪...

01

仨顺治换一崇祯,心里乐开了花。

刚开始接触钱币,就深陷于历史的魔力。

我刚玩钱那会儿,还在上初中,那时候最火的一本书,叫《明朝那些事儿》

我被当年明月的笔法所折服,对大明也是瞬间路转粉。

碰巧我那时候也是刚开始玩钱币,彼时市场上最多的,就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大样啥的,明钱很少。

经常卖我钱币的老爷爷告诉我,明钱很难收到,价值也很高。如果你想要的话,可能还买不起。

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笑中都带着泪

那时候我每天只有5块钱的午饭钱,一个顺治都要省上两顿饭,更别提明钱了。于是我主动提出来拿手上的清钱跟他换。

他开始还不乐意,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他终于同意我用仨顺治换他一枚崇祯。

换到崇祯那晚,我激动的一夜没睡着。

当你换到了第一枚明钱之后,就有了把大明凑全的冲动。

于是我陆续的用我的雍正换了天启,用我的道光大样换了万历...

后来我才明白,自己用了一堆硬货,换来的全是屌丝,而且不是裂的,就是翘的。

02

这字没见过,一定是好钱。

前些日子在饭桌上,听一个东北老哥给我讲、他最早是怎么接触上宋钱的。

他从小就喜欢古钱币,街坊四邻都知道,家里有个啥钱也都会给他。

那时候的东北还不像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原坑筒子一说,能见到最多的,还是清钱。

有一次在他下班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个人在卖钱,拎着一大麻袋,说是2块一个随便挑。

他去一看,全是宋钱。带着土锈,字面还算清爽。

毕竟宋钱接触的少,也不知道啥值钱啥不值钱,身上也就几十块钱,自己琢磨了一下,那就挑不认得的吧。

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笑中都带着泪

他觉得没见过的字,一定是好钱。

于是在那里挑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把自己身上的钱也都花了个精光。

满载而归。

那时候他一个月工资才600块,花了60,挑了30个钱,也算大血本了。

于是他开始研究他买的钱,逐渐的认出了他买的这些钱。

篆书的熙宁、明道、治平还有至道...

后来他也知道了宋钱的价值,买都买了,也无所谓了。

只是那天挑过的钱,在认识的字里面,有俩字叫“重和”,他又给扔了回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桌上笑着说,“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接触原坑吧,着实被“坑”了一把”。

03

这一定是假钱,差点给扔了

赵哥的清钱玩的好,本地人都知道。

我们俩经常一起去逛市场,他给我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他是小学六年级时就开始玩钱的,那时候同学们都会从家里带铜板出来打板子玩(估计是一种游戏)。

有一次他同桌带来了一个带方孔的康熙,在同学里显摆。

他想起自己家也有这钱,第二天偷摸的把家里的十几个康熙都带到了学校。

可是这么一对比,他发现,同桌的钱和他的钱长得不一样。

他的钱都是一般大小,一般色泽,他同桌的康熙明显小一圈,颜色还屎黄屎黄的,熙字还少了一撇。

他断定,他同桌的钱是假的。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这造假钱的连古代用繁体字都不知道,一定是个蠢货。再加上钱颜色不正点,而且小一圈。

于是他天天嘲笑他的同桌玩假钱。

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笑中都带着泪

同桌也觉得很惭愧,于是就把他那钱给扔了。

更搞笑的是他为了嘲笑他那同桌,又偷偷把钱给捡了回来。

后来他才知道,他同桌的那个钱是个大开门的罗汉钱,真正觉得惭愧的是他的年少无知,不懂装懂。

不管怎样,钱是保住了,至今仍在他的钱匣,每次看到这个钱,都会着实感慨一番。

想起那些年交过的“学费”,笑中都带着泪

对于初学者来说,吃个几回“药”,被坑个几回钱,犯个几回蠢,再正常不过了。

这就是所谓的“交学费”。

但是吃一堑长一智,在经验教训中不断增进泉识和眼力,才应该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最怕的是玩泉者不能汲取教训,走向了“国宝帮”的极端,那么也就只能一辈子被钱玩于股掌了。

PS:本文图片由贝壳刘,胡柏等人提供

最后一图罗汉转自网络

品一藏泉的小微店 看上可直接拍下

三包安全到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