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之惑——去普通学校做尖子生,还是到名校做普通生?

小升初的节奏越来越紧锣密鼓,甚至影响到了我们办公室的气氛。

早上,我的同事奕奕妈满腹心事地走进办公室,还没等坐稳,就开始向我们几个问道:

“吴老师,你辅导过我儿子的语文,知道他的水平的噢,你觉得他是去ZJJT中学的地段班好,还是去CS中学好呢?”

ZJJT中学,以奥数见长,这么多年来升学率(升入上海四大金刚的比例)稳居浦东第一,前几年为了给儿子找个好初中,奕奕妈买了那个初中学区的一套60多平米,一楼的小房子。

而CS中学,虽也算区重点,但相比较之下就逊色不少了。但奕奕家就在学校附近,上下课方便,家里也舒适,而且周围都是从幼儿园、小学一起升学上来的同学。

择校之惑——去普通学校做尖子生,还是到名校做普通生?

奕奕是一个性格挺敏感的小男生,文文静静,喜欢看书和听歌,成绩属于“都还行”,但没有在语数外任何一门上体现出特别的天赋和聪明过人的潜质。

对于去ZJJT上学,奕奕自己是非常拒绝的——比如他觉得去那里自己会很累,他想要和朋友们在一起,他觉得好不容易班里成绩比他好的几个同学都去其他学区读书了,他就可以在CS中学拿第一了。

面对儿子的激烈反对,本来一心让他上名校的奕奕妈也犹豫起来,担心万一强迫了奕奕过去,但他不配合不好好学习,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坚定的决心也动摇了起来。

办公室的老老少少们立马分成了两派,激烈辩论起来:

支持“宁做凤尾,不做鸡头”派的大约占70%以上,基本以妈妈阿姨的年龄级别为主,所持主要观点如下:

“我是过来人跟你说,我们家云云先去了一个市重点,头一年吊车尾,她说太累了跟不上,要疯掉了,我就给她转学到了区重点,刚开始前半个学期学习成绩很好的,期中考试一过她又开始往后走了哦。所以你不要以为去了鸡窝就一定会当鸡头,小孩子没有自学性的,他分分钟给你当鸡尾巴去!都当尾巴,那你还不如当凤尾呢。”


“我就觉得水涨船高,老师水平、同学水平摆在那里,哪怕再笨,听多了也会开窍的。而且能上ZJJT中学的孩子,要么是家里有学区房,要么是特别聪明,而且家里教育条件也好的。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才是奕奕以后的人脉呀,你要是去郊区,家长群里都没法聊天的。”


“你以为名校就只是成绩好吗?名校的资源是普通学校根本拿不到!你看ZJJT中学,每年参加各种国际大赛的,获奖的那么多,都是学校有这个条件和师资,有这个资格参赛的呀。这种奖拿几个,你申请什么高中和大学不行?而且SHZX每年那么多名额给ZJJT,别的学校有吗?人家教学体系都是一脉相承的好不好。”


“什么快乐教育,那是富裕阶级的说法,那是不用考虑升学、就业,只需要考虑决策、投资、社交的那个阶级的人的教育。我们就先努力几代人把阶级升上去再去做这个选择题吧,不然你等着,等你到中考的时候,学校名额不够,自主招生考不进,看你后悔去。而且你以为普通学校的鸡头就那么好当啊,人家也是在那个阶层拼关系、拼资源、拼智力的呀!”

择校之惑——去普通学校做尖子生,还是到名校做普通生?

支持“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只占了30%不到,而且以年轻妈妈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他们所持的主要观点如下:

“读书不好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好,说不定情商很高会做生意,艺术很有天赋可以当画家或者唱歌,哪怕做饭很厉害也可以开饭店或者面包店呢?人脉不是靠一起学习就能建立起来的,都是一群一样类型的人,在一起可能反而相互攀比,建立不了牢固的友情。如果以后人脉三教九流都有,不是更加强大吗?”


“孩子如果不喜欢、压力大、不开心,为什么一定要逼他去做凤尾呢?他做鸡头可以建立自信,而自信是他一辈子立足的根本!你想要你孩子因为没有信心变得懦弱、没有个性吗?以后他做什么都不敢主动争取,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结婚后什么都听老婆的不敢反抗,你觉得你就开心了吗?”


“我当年就是CS中学考到HE附中的,当时学校有五个推优名额,就给了年级前五名的人,所以鸡头也是很有优势的嘛。我初中可开心呢,成绩好、会唱歌会弹吉他,好多女生暗恋我的……回想起来都很美好啊,你就让你儿子自己选择,他选了,以后也不会怨你强迫他,不然你费心不讨好,还破坏母子关系。


择校之惑——去普通学校做尖子生,还是到名校做普通生?

听完同事们的辩论,奕奕妈更纠结了——这到底是选鸡头好呢?还是选凤尾好呢?

可能这个纠结,会持续到奕奕上了初中、高中、大学,持续到奕奕妈这辈子多了个口头禅:

——如果选择了当凤尾,奕奕妈可能会说:“哎呀,当时选了CS中学就好了,就不会一路读书那么苦了,现在看起来也不怎么样么。”

——如果选择了当鸡头,奕奕妈可能会说:“哎呀,当时选了ZJJT中学就好了,那你就能考上名校,现在工作不要那么苦了。”

然而,我所相信的事实却是,无论奕奕妈怎么选,哪怕有1千万种可能性,让她真正满意的结局,估计是0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