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尹建莉父母学堂

所有家庭教育问题

这里都有答案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这个六月注定要过得心惊胆战了。高考生的成绩正在陆续公布,中考生的名次也将揭晓,余下的孩子还在期末考试面前苦苦挣扎……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甚至有些孩子没能坚持到他人对自己说“毕业快乐”的那一天:

2011年2月28日,黑龙江高三学生跳楼自杀,高考艺考双重压力酿悲剧;

2013年6月12日,19岁男孩两次复读失败,第三次高考后跳楼自杀;

2014年5月25日,深圳市一高三女生因压力过大,学校内切腹自残;

2017年6月7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镇五金高层一名22岁男子轻生跳楼。该男子是某高中复读生,120医护人员到场确认已经死亡。

最近有则新闻称,六月初时,山东淄博某中学一个常考第二名的孩子,在放学路上用水果刀捅了第一名 13刀 将其杀害。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甚至在学堂辅导员的身边也发生了这样的例子,她居住的小区内有个读初中的女孩受不了考试的压力,穿着中学的校服从楼上一跃而下。而且这个小区还是有名的“学区房”。令人惋惜的悲剧,引发了辅导员们对于家长以及学校教育的讨论。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家长往往在悲剧发生之后才顿悟,比起孩子的生命和幸福,学习成绩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生命只有一次,这些醒悟的代价太过沉重。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你考进100名,就恢复你的拉丁舞课”

很多家长总会把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划分给孩子的奖励,他们常常对孩子说:

如果这次考第一,假期的游戏时间都让你自己决定……

这次要是考前三名,就让你某地去旅游……

如果能进前十名,就送你最想要的那个玩具……

这些讲条件有预谋的物质奖励,往往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考试成绩会能否自由、能否实现愿望、能否讨父母的欢心,所以考试成绩是一切的基础。孩子们不再专注于学习本身,反而是把学习作为一种手段,真正应该重视的目标丢失了。

最近引起不少讨论的综艺《少年说》中也有位这样的家长。

孩子特别热爱舞蹈,把拉丁舞当做自己的梦想在坚持。学习拉丁舞7年多,过了12级,但因为成绩下滑,拉丁舞课就被妈妈停掉了。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听完孩子的哭诉后,妈妈立马回话:“我会考虑你的建议的。”孩子有些担心:“你要是反悔怎么办?”

这位妈妈喊道:“我不会反悔,当你学习进全校100名的时候,我会兑现承诺的。”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虽然表面说着会考虑,但依旧拿出了考前100名的硬性条件。这哪里是在考虑?这是 把自己置于道理的制高点,对孩子进行“温和而坚定”的控制。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一定会把考试成绩当成实现一切的基础,毕竟连自己最爱的梦想都要为它让步。但考试成绩有太多运气和心态的加成,一旦动摇,孩子的那方天地便也面临着坍塌。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观念,可想而知隐患会有多大。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讲过, 她从来不因圆圆的考试成绩而进行物质奖励,因为对于考好了的孩子来说,成绩本身就是一种奖励,父母合上成绩册时的一句“很好”和眼中的愉悦,都已经足够孩子再接再厉了。

“生活不是线性,生活是有机的”

有人在回忆高考时说: “那只是一种已经慢慢淡忘的回忆,回想起来,悸动不再唯有唏嘘。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平静地看待那次的成绩,但对于告别对于重生对于家人有了新的定义。”

高考尚且如此,更何况月月年年常相见的期中期末考?

生活不是考试,不是只有对错两种答案。升学是对的,选择运动是对的,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对的,找到自己的天赋并愿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是更好的。

她在节目中说:“我今天就是来打脸的,打那些曾经瞧不起我的人的脸。”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她初中时的成绩并不好,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担心她考试作弊,甚至在家长会上直言她就是个废物。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美国知名教育家肯·罗宾逊爵士是国际公认的开发创造力、人力资源方面的领导者。他在TED《展开学习革命》的演讲中说道: 人类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天赋的多样性,不是单一能力的构架。

人们常常被线性思维所桎梏,认为必须按照一条路,做好每件事情,然后上大学,大学才是教育的顶峰。上大学固然是好事,并不是说孩子不应该上大学,但并非一定要是现在,我们可以迟一点上大学。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在演讲中罗宾逊分享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小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消防员,但是受到了老师的当众嘲讽。老师认为他浪费了自己的天赋,男孩应该努力考一个好大学,然后到纽约去,成为一个金融白领,这才是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梦想。

但是男孩依旧坚持了自己的梦想,中学过后便成了一名消防员。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他从碰撞变形的车里救出了几个人,其中一个正是他曾经的老师。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生活不是线性的,中途断点了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生活其实是有机的、多元的,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天赋,一定要留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家长的教育理念是真正的起跑线”

盖洛普公司曾做过一个快乐指标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6%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活得很快乐,英国是36%,印度是37%。而中国,只有9%。也就是说,十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认为自己活得很快乐。

财经作家吴晓波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三分之二的富豪活得不快乐。

第三个调查是胡润做的“百万富豪幸福感报告”,结果表明: 中国越富有的人越不快乐。

说这三个调查报告不是为了证明:“985学校一点都不重要,就算你成绩再高也一样不快乐。”而是想说:“为什么大家只关注学历、成功,不关注幸福呢?”

比起成绩和学历,让孩子过得幸福而充足难道不重要吗?

我没什么志愿,只想活着毕业!

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是为了给孩子们去寻找梦想的工具,如果某一次失败了,也不必气馁,可以采用别的方式,也可以拥有新的梦想,只要孩子能够过得充实而知足,又有何不可呢?

父母们总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真正的起跑线是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 不执著于成绩,不施压给孩子,让孩子对学习有正确又积极的概念认知,帮助孩子发现天赋、实现梦想,才是家长需要做到的。

安吾乡,学堂才女一枚,曾获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在《成都商报》《济南时报》等多家媒体发表稿件百余篇,做过电台主持,聊过人间凡事,热爱亲子教育,相信爱与自由的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