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全市上下牢记嘱托奋力决战深度贫困足迹回望

初夏三晋,满目青翠,生机无限。一年前的这个美好季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访农户、察真贫;进企业、话创新……所到之处,倾注了人民领袖对山西这块红色土地和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山西发展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为山西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动力,引领山西走进了新时代。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厚爱和期许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三晋大地,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带着强烈的责任和浓厚的感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空前迸发,奋发有为的新气象在三晋大地上冉冉升腾。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本报从即日起开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谱写新时代山西新篇章”专栏,梳理这一年践行的诺言、开创的局面、收获的成果;同时,在回望中增强信心,在重温中汇聚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全市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非常之力、恒久之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市县乡村四级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率先把帮扶工作放到“一票否决”位置,创新实施驻村帮扶积分制管理,责任压力传导到 “神经末梢”;

市委、市政府不断完善“本质脱贫”“以户为基”等攻坚思路,坚持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固底板,确立 “聚力攻坚计划摘帽县、巩固提升率先摘帽县、夯基固本深度贫困县、加压加力非贫困县”分类实施原则,更加有力有效推进脱贫攻坚;

2014—2017年,全市脱贫16.8万人、退出40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由10.9%降至3.7%,昔阳县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省脱贫成效考核晋中稳居“综合评价好”之列;

2017年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7%,增幅高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个百分点……

初夏的晋中,从漳河之滨到太行山巅,从化石之乡到革命圣地,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脱贫攻坚之势恰如夏之蓬勃,如火如荼。

一年前的这个美好季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并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一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带着强烈的责任和浓厚的感情,聚焦聚神聚力,实施精准方略,落细攻击点位,抓实各项举措,奋力决战深度贫困,以实际行动践行“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一年来,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攻坚战果持续扩大,贫困户脱贫质量稳步提高,一心一意谋发展、脚踏实地奔小康的新气象正在广大贫困村、贫困户中不断显现……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全力以赴攻坚深度贫困堡垒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

牢记谆谆教诲,不忘殷殷重托。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后,市委、市政府率先学习部署,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两个实施意见,及时制订出台了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攻坚深度贫困的实施方案》两个实施方案,切实把攻坚深度贫困作为兑现军令状的底线任务,作为坚中之坚、重中之重来谋划部署、推动落实。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保证。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指示,创新实施包保责任制——市委书记、市长牵头抓总、统揽全局,坚决扛起扛牢脱贫重任;市委副书记包和顺、带昔阳,专门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晋中市打好打胜和顺精准脱贫攻坚战领导组,代表市委对和顺县脱贫摘帽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指导、督导;分管农业副市长包左权、带榆社;其他市级领导分别担任脱贫攻坚重点工作专项领导组组长;贫困县县级领导负责包保贫困村,特别是围绕攻坚深度贫困村建立起严格的责任体系。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责任落实到位是关键。一年来,我市紧盯责任落实、工作推进、扶贫成效开展严督实导,逐月报告通报,并实行最严格激励问责。对指标任务不达到序时进度的县领导直至县委书记、县长进行约谈,市直部门负同等责任;县长连续2次被市长约谈的,市委提出处理意见;县委书记连续2次被市委书记约谈的,市委报告省委建议作出相应处理;对帮扶工作不到位、帮扶成效不明显、所包村脱贫任务未如期完成的,在年度考核中对帮扶单位“一票否决”,对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严肃问责,提前兑现军令状。

坚持精准方略 细化实化举措

多措并举筑牢稳定脱贫基础

“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紧盯最困难的地方,聚焦最困难的人群,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集成措施、精准施策、靶向攻坚,多措并举筑牢稳定脱贫基础。

精准确定深度贫困攻坚对象。依据省级深度贫困确定标准,参照省级攻坚深度贫困县要求,我市将170个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村确定为深度贫困村;把因病、残、灾和年龄等因素,家庭主要劳动力失能的32485名贫困人口确定为深度贫困群体。

统筹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在指导推动昔阳县巩固脱贫成效、大力推进和顺左权两县脱贫摘帽的同时,针对榆社县深度贫困实际,市委、市政府在扶贫政策、财政资金、帮扶力量上优先倾斜,支持该县强化基础保障、发展基础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做实基础工作、固牢增收根本,特别是大力支持该县实施易地搬迁,将“十三五”期间1600人的搬迁任务放大到9404人。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解决好整村搬迁“7个问题”指示,2017年全市开建房屋6814套,有近万人入住或具备搬迁条件;今年力度进一步加大,剩余1.6万余人、170个深度贫困村将全部搬迁入住,将比全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搬迁任务。与此同时,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上做足文章,2017年市级财政扶贫投入达到1.69亿元,总量、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之首,特别是市财政拿出3290万元专项支持深度贫困村发展产业,县级不低于市级配套,确保村村有主导产业。和顺县在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附近流转土地,建设1600个大棚,41个整体搬迁村、3368名深度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得到保障;榆社县坚持强旧产、引新业并重,通过榆社古建、榆州刺绣安置1776人就业,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昔阳县新建仿真花扶贫车间为400个贫困户解决就业,以“六个倾斜”为搬迁劳力提供300个公益岗位;左权县放大生态扶贫效应,80%搬迁人口依靠核桃产业、生态建设稳获收益。

切实做好深度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我市提前一年实现了脱贫线、低保线“两线合一”,今年底109兆瓦的光伏扶贫电站建成并网后,深度贫困群众将全部覆盖,实现产业与政策“双重兜底”;2017年健康扶贫政策服务实现全覆盖;建立从学前到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在完善社会救助的同时,市县财政出资1500万元推进贫困户产业保险,切实筑牢“支出型”贫困防线。

此外,我市还积极实施了“五洁净”“六要六有”工程,贫困村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广大贫困群众从物质到精神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汇聚强大合力 放大帮扶效应

勠力同心擦亮脱贫攻坚成色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决战深度贫困,啃下剩下的硬骨头,需要凝聚全市上下的共识,汇聚全社会的合力。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大各方帮扶力度”的指示,在汇聚帮扶力量、发挥帮扶作用、提升帮扶成效上用重力、出实招、下狠功,全市脱贫质量和成色不断提高。

加大领导联系帮扶力度。实行市级领导包联、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特别是和顺县、左权县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包括深度贫困县都由县级领导包保,重点抓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到村到户,持续推进增收产业稳步发展,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持续改善户容户貌、村容村貌。

汇聚单位包村帮扶力量。全市共组建1502支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4193名工作队员帮扶653个贫困村和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1167个;省市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派驻村达到441个,派驻率达到68%,其中左权、和顺两个国定贫困县的派驻率达到90%,为全省最高。2017年中央、省、市、县四级驻村帮扶单位投入和引进资金4亿元,实施项目1068个,受益贫困户超4万户。

发挥协作结对帮扶作用。在县际间,扎实推进灵石县与榆社县的县际间协作帮扶,去年以来,灵石借助榆社的资源优势,榆社依托灵石的经济条件,开展脱贫攻坚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村际间,9个脱贫任务县全部组织开展富裕村与深度贫困村结对携手奔小康,寿阳县21个贫困村全部结对经济条件好的小康村,切实优化了扶贫资源配置。

提升企业合作帮扶成效。在全市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重点引导帮扶深度贫困村,加强企业产业扶贫项目覆盖深度贫困群体。全市149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254个贫困村受到帮扶,贫困人口受帮扶总数超4万人。

强化挂职帮扶助力。2017年,市委、市政府选派4名副处级干部在4个贫困县担任驻县大队长,并挂职副县长;从市农委、水利、林业、畜牧、农机、山西农大、职业学院等部门单位抽调66名技术骨干,在全省首家组建了农业科技扶贫团,分别深入到4个贫困县,为贫困村、贫困农民进行驻县技术服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重愈千钧的庄严承诺,需披星戴月的辛苦付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晋中将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决战决胜的勇气担当,聚焦聚力深度贫困,坚决攻克坚中之坚,向着连战连胜、决战决胜的目标奋勇前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