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差”低价股须谨慎

炜言大义

上周A股市场上的一大新闻是22年来再现非ST“仙股”。中弘股份6月20日和22日两次盘中最低跌至0.99元,22日收盘1.03元。

投资者还发现,近期“1元股”与“2元股”明显增多。6月22日收盘,沪深两市可交易的A股中,共有28只“1元股”,较月初多了1倍以上。“2元股”中,江苏阳光、*ST龙力、利欧股份、重庆钢铁等跌成“1元股”的风险较大。其中,*ST龙力4月11日复牌以来股价“一泻千里”,从停牌前的8.74元跌至6月22日收盘2.09元。6月22日,*ST龙力盘中最低跌至2.01元。

“1元股”“2元股”乃至5元以下低价股增多,看似因为A股走熊的缘故。大盘调整,股价重心整体下移,低价股数量增多。可实际上,这些低价股的出现,反映出投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绩差股、垃圾股、问题股及退市风险股逐渐成为“弃儿”。有市场人士统计发现,A股2007年10月转入大熊市,到2008年10月下旬最低跌至1664点。2008年11月初市场人气低迷至极,但2元以下的个股数量未超过20只。相比之下,上证指数目前只是跌破2900点,“1元股”数量却大幅超过2008年。

沪深两市现有的28只“1元股”,以ST股票为“主力”,共占了14只。其中,ST锐电、*ST华信、*ST保千的股价低于1.5元,6月22日收盘分别为1.08元、1.41元、1.41元。另外,“1元股”还包括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退市吉恩、退市昆机、烯碳退,6月22日收盘分别为1.13元、1.22元、1.34元。退市吉恩、烯碳退上周五仍连续一字跌停,若分别再出现二三个一字跌停,就将成为“仙股”。

有市场人士称,“1元股”“2元股”等低价股,大多属于被利空困扰的“差评股”。不少公司业绩亏损,还存在高额债务、管理失控、治理混乱、被立案调查等问题,短期很难看到基本面出现重大转机。拿中弘股份来说,导致其上周跌成“仙股”是因为受到两个利空的冲击。该公司6月21日公告称,终止非公开发行股票;6月22日又发布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告,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为41.13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

中弘股份2017年亏损25.11亿元,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今年一季度亏损3.15亿元。大幅亏损叠加巨额债务、重组告吹、控股股东股份被司法冻结等利空,使中弘股份“跌跌不休”。该股2月14日复牌以来,累计跌幅逾45%。虽然中弘股份表示将通过寻求重组、加快资产出售、催收应收账款等方式解决逾期债务问题,但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有分析认为,考虑到“仙股”可能因不满足交易标准要求而被强制退市,部分资金提前“割肉”离场,是中弘股份下跌的主因之一。

A股中小投资者长期以来热衷于“炒差”“炒壳”,豪赌垃圾股、问题股“乌鸡变凤凰”。假如继续难改“炒差”“炒壳”陋习,背离价值投资理念,很可能损失惨重。投资者须看清三点:其一,部分“1元股”“2元股”寄望于重组来摆脱困境,但由于并购重组监管趋严,以及自身问题积重难返,重组失败率或明显高于前几年。其二,“1元股”“2元股”看似便宜,实际上存在“低价陷阱”,股价低不等于安全边际提高或抄底价值提升。在结构性行情中,“1元股”“2元股”有可能流动性越来越差。其三,单靠游资投机炒作很难“咸鱼翻身”。一言以蔽之,“1元股”“2元股”不是香饽饽,而是“烫手山芋”,投资者勿因股价低而盲目买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