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風血雨,主要涉事人被處以極刑的蘇州“哭廟案”是怎麼回事?

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文/韓尚蒙

1661年的江南,入清已十多年。然而,這裡依然無法海清河晏,安居樂業。是年,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的蘇州發生“哭廟案”,一時腥風血雨,主要涉事人被處以極刑,包括大才子金聖嘆。那麼,哭廟案是怎麼回事呢?

1659年,朱國治出任江南巡撫,1661年,任維初被朱國治任命為吳縣知縣。當時,蘇州地區發生災荒,莊稼歉收,人民困窘。但朱國治到任後,為完成清廷下派的任務,採取強硬手段逼迫農民繳納賦稅。其治下的吳縣,任維初亦是如此。為收繳賦稅,任維初對民眾施用酷刑,還導致一人死亡,民眾無不驚恐。但是,任維初卻監守自盜,將糧倉中的糧食高價轉賣給百姓,從中謀取私利,這引起了民憤。

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順治帝)

3月4日,吳縣百名秀才齊聚文廟哭廟,並發表《哭廟文》控訴任維初的罪狀。隨後,秀才們集體去府衙請求朱國治罷免任維初,沿途也吸引了大批民眾聚集在府衙門前。當時,順治帝剛剛駕崩,府衙上設有順治帝靈位以供祭奠,各級大員都在。朱國治見狀,一方面驅散民眾,並逮捕了十一人;另一方面,拘留任維初並開堂審問。但隨著案情的進一步審理,朱國治與任維初的相互勾結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面臨這種局面,朱國治決定歪曲事實,開罪秀才們。朱國治認為,秀才們哭廟抗糧,震動皇帝的靈位;又揚言攻打地方官,是藐視朝廷;且寫匿名說帖,觸犯朝廷法令。將這起案件上報清廷,作為“通海”大案之一,由朝廷派來的官員會審。

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蘇州文廟)

1659年,鄭成功攻入長江,震動江南,此後,反清力量依然頻頻擾動江南,清廷在江南的統治並不穩固。因此,才有“通海”大案,即與反清的海上武裝有聯繫。將哭廟案與“通海”聯繫在一起,增加了其嚴重程度。後來,朱國治又將新抓捕的金聖嘆等11人也解送到江寧。金聖嘆是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其評點《離騷》、《莊子》、《史記》、和《水滸傳》等書,為人所稱道。金聖嘆被捕後,就成了此案的主犯。最終,哭廟案的參與者18人被清廷以“抗糧謀反”罪處以極刑,4人因證據不足被無罪釋放。哭廟案的主要參與人被殺,但吳縣知縣任維初卻安然無恙。後來,朱國治在雲南擔任巡撫,在吳三桂起兵時被殺。任維初在朱國治的繼任者手上被斬,也沒落到一個好下場。

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金聖嘆畫像)

哭廟案中被處以極刑的十八人名單如下:金聖嘆、徐玠、沈琅、唐堯治、束獻琪、薛爾張、丁觀生、周江、顧偉業、朱時若、張韓、朱章培、葉琪、姚剛、丁子偉、王仲儒、馮郅和倪用賓。

參考文獻:

1、周志斌:《論清初蘇州的“哭廟案”》

2、小成:《金聖嘆與哭廟案》

3、劉彩萍:《清初江南賦稅問題探析—以“哭廟案”和“奏銷案”為例》

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華 興 春 秋

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腥风血雨,主要涉事人被处以极刑的苏州“哭庙案”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