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起这句话,尤其是为人父母的。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父母,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决定人与人的差距的,除了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天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

所有的父母,都在努力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削尖脑袋把孩子送进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考试是孩子之间的战争,而争夺教育资源,则是父母的战争。为了让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父母简直是操碎了心,能花钱的花钱,能托关系的托关系,能玩潜规则的玩潜规则,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光中国这样,国外也是这样。

印度电影《起跑线》中,就讲述了一个扎心的故事,一对富一代夫妻为了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经历的痛苦和艰辛。甚至于,他们还一度不择手段,放弃了做人的底线。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男主拉吉是一个裁缝的儿子,他对漂亮的女顾客米塔一见钟情,默默地展开了追求,以真诚和爱打动了女神,最终抱得美人归。

几年后,很有经济头脑的拉吉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服装大佬,而米塔则当起了全职太太,还为他生下了女儿皮娅。表面上看,他们生活富足,夫妻和睦,家庭美满,可谓过着令人称羡的幸福生活!可是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烦恼,摆在夫妻俩面前的,就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女儿的教育问题。

米塔的观念是,自己和丈夫都吃了没太多文化的亏,现在好不容易有钱了,一定不能让女儿重蹈覆辙,所以要动用一切资源,给女儿最好的教育。她的目标是,送女儿进当地最好的学校。

这所学校有上百年的历史,培养出了很多举世闻名的政客、明星、经济学家……总之,就是精英的摇篮。自己的女儿最好也能进摇篮去摇一摇。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可是,米塔一打听才知道,这所学校牛是牛,但并不是谁都能进的,想要入学,至少得满足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你的住宅必须在学校三公里范围内。这概念就跟你在北京想送孩子上某所学校,得有学区房差不多。

拉吉一听要买学区房,立马懵逼了,倒不是买不起,而是自己住惯了老宅子,不想搬家。可是米塔说“不搬家是吧?不搬家女儿就上不了好学校,上不了好学校她就会跟小混混学坏,跟小混混学坏,就可能吸毒,吸毒……不跟你废话了,总之,不搬家你从此别想有性生活,哼!”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耙耳朵拉吉一看女神发飙了,立刻服软,隔天就去学校边买了套大别墅。

虽然搬进了高级住宅区,穿大牌的衣服,喝名贵的洋酒,搞高端的party,可是还是融入不了上流社会的圈子。再有钱,这所学校附近的精英家长们照样看不起你。因为本质上,在他们看来,你就跟他们不是同一个阶级。

米塔一想,融入不了上流社会就不融呗,我们搬过来是为了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又不是为了融入上流社会的,爱谁谁吧。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为了通过学校的面试,他们还报了培训班,让女儿接受特训,夫妻俩也接受了面试培训。

可是在学校的面试中,他们最终还是被嫌弃了。倒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虽然很有钱,但毕竟是开服装店的,就算是年薪百万,学校一样瞧不上他们,相比之下,其他孩子的家长的社会地位更高一些。对,学校招学生不光看家长有没有钱,还看家长有没有名望。

真的是扎老心了。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起跑线》以辛辣的手法讽刺了印度的教育,它揭示了一个现实,最好的学校,不是为普通人而办,而是为贵族而办!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北京的高考文科状元说的话,他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

为什么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能接受更好的熏陶,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起跑线上,就拉开了大大的距离。

而像《起跑线》中,为教育设立门槛,使得教育的差距就拉得更大了。这就加剧了阶级的固化,贵族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更有机会获取更好的工作,更牛的社会地位,而普通人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更差,到头来如果没有过人的天分,多半还是只会成为普通人。这就是一个可怕的死循环。

不过相比于穷人,没有社会地位的有钱人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打破这种看似牢不可破的死循环。就像《起跑线》中的拉吉,虽然面试失败了,但他还可以找政客帮忙写推荐书,还可以提着一大包钱去贿赂校长。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就算这两个计划都行不通,他一样还是迎来了事情的转机。他和妻子正一筹莫展,他公司的一个员工却跑来给他送喜饼,告诉他他儿子居然进了那所最好的学校。一所贵族学校,年入千万的有钱人的女儿进不去,而那些比自己穷地位也比自己低的人的儿子却进去了,你可以想象拉吉夫妻俩那吃了屎的表情。

这是电影最具讽刺意味的地方,原来,学校为了政治正确,体现教育的平等性,每年会留一些名额给穷人的孩子。这实际是个很鸡贼的做法,事实上,很多穷人的孩子进入学校之后,不出一年,也会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节奏等等原因退学的。

但对于拉吉夫妻俩来说,这是个好机会。为了女儿能入校,他们搬到了穷人的聚居地,伪装成贫困户。

在这儿,你不得不感叹于印度的贫富差距之大,在贫民区,到处都是传染疾病的蝇虫,而所有人的口粮都是集体供应,每天都有固定份额。也就是,生活在同一个国家,却有两种截然不同资源分配模式。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在贫民邻居希亚姆的帮助下,拉吉最终成功通过考核,他的女儿和希亚姆的儿子一起获得了进入最好的学校的资格。

但是,在最终的抓阄的环节,拉吉的女儿得到了入学的机会,而希亚姆的儿子却没得到。希娅姆的儿子甚至觉得,没被抓到,不是体制的不公,不是运气不好,而是自己不好。

这一幕再次让讽刺达到了高点,伪装的穷人的孩子得到了入学机会,而真正的穷人,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

就像影片的最后,希娅姆得知了拉吉其实是富人的真相后所吐槽的“你们富人掌握了政权,占据了土地,如今,还来偷我们孩子上学的资源。”

其实,比富人偷走穷人孩子上学机会更可怕的地方是,那所学校的校长一直都在和富人合作,操作着这种事。

所以,最终拉吉戳破了整个事件的真相,当着所有家长的面揭露校长的腐败,并痛斥:“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现在教育是门生意了。”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起跑线》的结局是有些理想化的,希亚姆虽然知道拉吉偷走了自己儿子入校的机会,却没有选择告发,而拉吉最终良心发现,去找校长说明了真相,并让女儿退学,去了公立学校。

两个阶层的人,无论是有钱人拉吉,还是穷人希娅姆骨子里都非常善良。一开始,当拉吉的女儿得到入学的资格,希娅姆还为他们付不起对穷人而言高昂的入校费而发愁,甚至还为此在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碰瓷了一辆车,敲诈了一笔钱给了拉吉。

而拉吉最后的选择,更是非常理想化,好不容易不择手段让女儿进入了名校,真的会选择退学吗?

但影片中,对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的揭露,却异常大胆,名校建立得富丽堂皇,犹如皇宫。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而公立学校,却缺乏资金,孩子们上课连桌子椅子都没有,厕所也简陋得让人心酸。

揭印度教育黑幕,这部电影比《神秘巨星》还敏感!

当我看到这种天差地别的设施时,我就突然明白拉吉和米塔为什么要拼命把女儿送进私立学校了。

为了让女儿得到好的教育,拉吉和米塔可谓不择手段,甚至于,窃取了穷人的机会,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他们一度放弃了做人的底线。但这是他们的错吗?并不是,是制度的错,是肉食者的错。

当社会开始失衡时,人性就会失控。《起跑线》并不只是拍给印度人看的,更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也并不只是拍给父母看的,而是拍给那些真正有权利有能力改变制度的人看的。

这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但希望无论如何,教育能够公平一点,只有教育越来越平等,阶级的高墙,才不至于,越来越高,越来越牢不可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