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今日六一兒童節。祝所有的孩子節日快樂!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作者

樵髯

若不是板兒跑到探春的屋子裡,指著床上懸著的蔥綠花卉草蟲的紗帳說,“這是蟈蟈,這是螞蚱”,我們便不能想象板兒的鄉下生活。鄉野間應有大片大片的莊稼,莊稼裡蹦跳著各種草蟲。夏天的時候,地頭上的楊樹嘩啦啦的響,孩子們在墳堆裡捉迷藏玩。

用現代的眼光看過去,板兒及所有鄉下的孩子都生活在巨大的天然的空調裡。渴了喝口河裡的水,餓了摘個田裡的瓜,隨便往草裡一躺,就有一張床,看看天上的白雲,聞聞地上的花香,捉弄一下那些跑得正歡的螞蟻,騷擾一下那些慵懶的鳥兒,困了索性就睡上一覺——生活是如此得自由愜意,我們不僅要問,他們有煩惱嗎?當然有。昨天看一張圖片,很感慨:大山裡的姐姐和弟弟抬水,山路崎嶇,雜草叢生,弟弟抬不動,一邊走著一邊仰臉大哭。因為隔著距離而生出的詩和遠方哪裡擱得住我們一點點窺探?簡陋的用具,不蔽風日的屋子,頂著冰花上學的孩子,真的攤開來,生活的模樣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美好。鄉下的板兒會因為貧窮而吃不飽、穿不暖,有病看不起,他還會聽到父親的抱怨,看到母親的隱忍,他小小的心裡會時時聚攏起濃重陰雲。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假若沒有姥姥,某一年的冬初,他的家就會陷入窘境:先是她的姐姐可能走襲人的老路,然後是他,大觀園裡那些抱著大掃帚掃地的小廝,或許便是板兒的另一個人生版本。幸虧他有一個姥姥,帶他走出命運的沼澤地。但不是所有的窮孩子都有一個可以救命的姥姥。我們可以想一想,紅樓世界裡,還有多少像芳官一樣的小姑娘被賣入梨園戲班?還有多少像智能的父母一樣把小小孩兒送到饅頭庵找一條活路?還有多少英蓮們坐在臺階上,一眨眼的功夫就被人販子抱走?還有多少巧姐們因家族敗落被賣入青樓?即便那些能安穩的坐在家裡的,像卜世仁的女兒銀姐,看見自己的表哥來借貸,無動於衷,只淪落成父母表演的用具。

這樣看起來,板兒的無拘束的童年是有天花板的。更何況不讀書,整日在野地裡玩,總是給人一種荒廢光陰的感覺。提到讀書,便想起賈蘭。賈蘭,這個生在侯門的孩子,完全不用為吃不飽、穿不暖而煩惱。可是賈蘭有煩惱嗎?當然也有。因為從小失去了父親,所以用力學習;因為從小失去了父親,所有那些躲在父親的蔭庇下的撒嬌、偷懶,甚至因為揮霍青春而被訓斥的幸福,全都沒有了,他小小的心裡很早就生出了男子漢的意識。他要人請才去參加家族聚會,這是自尊的表現,他一定是以這種方式喚起家族的人對他的關注。當然也看不上週遭其他孩子的喧鬧,他是寂寞的,孤獨的,他寧願呆在這寂寞裡、孤獨裡,也不願意參與別人的糾紛。他和媽媽住在稻香村,那是個具有鄉野氣息的住所,但正如寶玉所言,系人力穿鑿,那些雞鴨,全是擺設,不是他的玩伴,所以我們看不到哪怕他追著一隻雞、一隻鴨玩的身影。偶爾追逐一隻小鹿,只是為了練習射箭,小小的他一刻不停地跑著,向著他的目標,讀者看著都替他累。這種緊張的狀態,讓我想到現代的孩子。曾經有一個孩子,他告訴我,願意做一個小狗,為啥,我十分詫異,他說,小狗不用寫作業。彼時,街心花園裡正臥著一個曬太陽的顯得很自在的小狗,小狗的旁邊搖曳著一株蒲公英,遠處是人潮洶湧的繁華。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小小年紀的林妹妹被囚在深閨,道德的枷鎖、勢利的家族氛圍以及因客居姥姥家而生出的拘謹,林妹妹該長成怎樣的女孩?仗著讀過那麼多詩書,仗著聰慧,她寫出了令人擊節的“ 一畦春韭熟, 十里稻花香”;她的嘲諷劉姥姥的“母蝗蟲”的戲謔也應來自書的積累。她究竟沒有機會在鄉野瘋玩,也沒有機會去看看真正的一畦春韭和十里稻花。

是的,這些完全有條件讀書的孩子,書是讀了,可是,童年也是不完整的。他們的長輩或同輩因為生在富貴之家而從小嬌弱(就像巧姐很容易生病),很多都過早的逝去了,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傷痛,花團錦簇裡總有重重陰影。他們的不快樂不是有很多書讀就可以解決的。探春從小額頭上就刻著倆字,庶出,她全部的努力就是為了上升到和寶玉黛玉一樣的位置上;迎春也是庶出,沒有探春的這種煩惱,可大家都忽視她,甚至瞧不上她,可她還覺得“在嬸嬸這邊兒過了幾年開心日子”——愈發覺得她可憐;惜春沒有父母只能自己照管自己,又總有自家的流言蜚語傳到耳邊。史湘雲在家裡的日子更是難熬,自己的零花錢也不太能做主,出門為了面子大熱的天還要穿上厚厚的衣服。寶釵的處境和賈蘭有點相似,父親一沒,就迅速長大了,說話行事都是大人作風……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所有孩子,不可避免的長大,有著無人傾訴的傷痛,無法釋懷的煩惱,所以,侯門裡的“叛逆”——寶玉要反抗這種宿命。他固執的讓自己停留在孩子階段。他為自己造了一所有著恆溫的大房子並把它放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窗外的風景在變,路在延伸,但是他從這所房子裡,看見的依然是朵朵花開。他對未來不是沒有一點朦朧的擔憂,但他只渴望他這座美麗的房子消失之前,他先於它化灰化煙。他看見漂亮的鴛鴦,就扭股糖似的嚷著要吃胭脂;父親走了,他像個被解放的猴子指東道西;他不肯讀指定的書,也不肯擔負起家族的重擔。他認為,家族裡少了誰的供應,也少不了林妹妹和他的。他和賈蘭的全力以赴不同,和林妹妹的多愁善感不同,和其他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不同,他真是個典型的孩子。他看到魚和魚說話,看到鳥和鳥說話,這種場景,凡是家裡有孩子的自然不會陌生,孩子便是喜歡這樣旁若無人地和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們對話的。如果說他感受到了華林裡的悲涼之霧,我覺得那是他覺察到了美好年華不能長久擁有的無奈。從某種角度來說,《紅樓夢》敘述的是一個孩子拒絕長大的故事。

作者送他的主人公一個老祖母,一個優渥的家族,一個大觀園,一群才貌雙全的姐妹。他在他的書裡,悄悄地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打量這個世界,他看見人之人之間的爾虞我詐,看見性感成熟的女郎香豔的偷情故事,看見老祖母的悲傷,看見每個人都有過不去的冬天。當然,也包括他的摯愛。他看見她悄悄長大,再不是那個目下無塵的女孩,學會了經濟算計,竟得出出得多、進得少,以致能說出長此以往後必致手不接的話了。他一定意識到了他全力建造的寶黛愛情的城堡已有了裂痕,世事洞明的他該怎麼辦?是讓生活模糊了摯愛的林妹妹的面目,還是要她保留本來的純美與清潔逝去?原本詩意的靈魂也可以為了柴米油鹽而弄得滿身煙火,他不想,所以他讓他的林妹妹選擇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方式香消玉殞,這其實是很孩子氣的。釵黛合一的論調首先是他的知己脂硯齋放出來的(第四十二回:釵、玉名雖兩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有餘,故寫是回,使二人合二為一),後人才會有這樣的猜測。脂硯齋一定熟悉那個曾經佔據曹雪芹心中最重要位置的女性的蛻變模樣。客觀來說,黛玉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變成寶釵的模樣也是可能的,但是,他不肯正視它。這是他構思小說的任性,也是他歷經滄桑之後仍然願意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的任性。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作者寫出這樣一個事實:板兒的祖上是敗落的,板兒才得以親近鄉野,才會跑到探春的房裡,指著帳子上的草蟲說,這是蟈蟈,這是螞蚱,因為他見過,他玩過;而寶玉身在富貴中,才會煩惱家族的責任,讀書的苦楚,才有行動不自由的抱怨。紅樓中所有的孩子不是少了親近自然的機會,就是少了讀書的機會。只在野地裡玩,以後的人生難免會變得侷促和狹窄;只在學校讀書,只為了考取功名,擔負家族重任,未免對孩子太殘忍。

紅樓開篇,秦可卿託夢,有一場段話,“目今祖塋雖四時祭祀,只是無一定的錢糧;第二,家塾雖立,無一定的供給。依我想來,如今盛時固不缺祭祀供給,但將來敗落之時,此二項有何出處?莫若依我定見,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將家塾亦設於此。合同族中的長幼,大家定了則例,日後按照房掌管這一年的地畝、錢糧、祭祀、供給之事。如此周流,又無競爭,亦不有典賣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這祭祀產業連官也不入的。便敗落下來,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祭祀又可永繼。”為什麼開篇不久,作者就借秦可卿之口寫下這麼一段話?固然是要告訴我們,秦可卿也是“異樣女子”,同時這也應是作者的心頭之痛吧,曹家當年為什麼沒人想到這種辦法?繁華過後,安然守著一份小小家業,孩子無衣食之憂,又能盡得鄉野之趣,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管

巧姐和板兒互換佛手,巧姐在警幻冊子上的圖畫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以此大約可以判定,板兒最後娶到了巧姐。按說巧姐的人生安穩了,這是幸運。不,作者仍然把她放在了薄命冊,或許從一個官宦小姐變成村婦,總是有所遺憾的。但我的想法是,作者終於在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畫面上留下了若干可供猜測的溫暖空白。我們有理由想象板兒和巧姐的孩子,或許便是一個既能享得鄉野之趣又能讀書的孩子。作者的希望,歸結起來無非是這句話,願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顧!在此,我也想說,無論大山裡的抬水弟弟,還是城市裡的奔走於各個補習班的孩子,願你們也都能得到社會和大人們的妥善照顧,不讓紅樓夢的悲劇在我們這個時代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