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这两天,上海小学语文课本给出的最新答案是:

姥姥!

6月20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

图为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中,“外婆”被改为了“姥姥”。

↓↓↓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为什么进入上海小学语文课文,“外婆”要变成“姥姥”?

有网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外婆”属方言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据了解,《打碗碗花》这篇课文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教材。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另据微博网友@小阿_小圆圆 爆料称,同一本教材的第6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也全部用的“姥姥”这一表述

↓↓↓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这消息一出来,许多网友表示被刷新了认知!!

“姥姥”与“外婆”的称呼,其实地域性明显,北方一般叫姥姥,南方则多叫外婆

。但如果将“姥姥”归属于普通话语词汇,而将“外婆”归属于方言,不少人可能觉得有疑惑。在《辞海》中,“姥姥”这一词条的解释是:亦称“老老”,北方方言对外祖母的称呼,亦为对年老妇人的尊称。很明显,《辞海》的解释是将“姥姥”定义为方言而非普通话词汇的。但是在同学们几乎人手一本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情况似乎就有点复杂了……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

绿色为2002版现代汉语词典,红色为2005版。在2002版里,“外婆”一词的解释直接为“外祖母”,而2005版里“外婆”加上了【方言】标注。

尽管如此,多数网友还是坚持认为:“姥姥”是方言,“外婆”才是标准的书面语。就算追溯历史,古书中,几乎也没有出现过“姥姥”这种表述,就连在《史记》和《汉书》中,写到母系,也是表述为“外家”。只有在民间,才有姥姥这类称呼出现。

有网友就觉得:把“外婆”改成“姥姥”以后,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表述,都变得怪怪的……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来自杭州的吃货网友们则一片哀嚎,“莫非,以后去杭州人的餐饮品牌‘外婆家’吃饭,也要说成去‘姥姥家’了?”对此,“外婆家”的掌门人吴国平回应说:“我们不是‘姥姥家’,我们就是‘外婆家’。”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还有网友提出疑问:不管出于什么理由,修改原作者的文章,经过作者同意了吗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所以“外婆”和“姥姥”这一架,

算是谁打赢了?

小学语文让“外婆”变“姥姥”,网友:来一首姥姥的澎湖湾!

综合 重庆晨报(cqcb95)新华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