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個辦法,讓觀賞魚寶寶更加健康

這五個辦法,讓觀賞魚寶寶更加健康

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有鮮豔色彩或奇特形狀的魚類。

觀賞魚

這五個辦法,讓觀賞魚寶寶更加健康

水質管理

觀賞魚對水質的要求比較嚴格,用水要經過選擇,自來水必須除氯,禁用雨水,鹽度不超過0.5%,pH 7~8,個別種類尤其熱帶魚類pH在7以下,溶氧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放養密度要適宜,以保證水的質量;飼養過程中,要勤排汙、除糞,認真觀察水質變化,必要時徹底清箱;換水時,新、老水的溫差不要超過5℃,還要採取措施防止晝夜溫差驟升驟降。

魚缸、魚池和工具的消毒

養魚容器要經常刷洗、消毒。魚缸、水族箱等可用3%~5%食鹽水浸泡1~2天,也可用20毫克/升漂白粉消毒。若魚缸等發生過魚病,必須徹底消毒;新購進的觀賞魚放養前,應進行魚體消毒,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洗觀賞魚5~15分鐘, 可預防細菌性爛鰓病等,可殺滅車輪蟲、鯉斜管蟲、瓢游魚波豆蟲、秀麗三代蟲等。但全長在1.5釐米以內的魚苗,不能進行藥物浸洗。

苗種搭配與放養

首先,同缸(池〉魚體型、大小不宜相差太大。金魚體長一般不宜相差2釐米以上,熱帶魚尤其要注意體型,如地圖魚、瑪麗魚不能混養在一起。第二,性情相近的魚可混養。如兇猛的食人鯧魚、地圖魚、滿天星可混養,不能與性情溫和的神仙魚、接吻魚混養,否則極易造成溫和性魚類傷殘。第三,活動特點相近的魚宜混養,好動的和愛靜的不能混養,如虎皮魚與神仙魚不宜混養。

科學投餌

飼料要新鮮、清潔、適口,若養殖規模較大或活餌缺乏時,宜採用營養成分豐富的配合飼料,從野外水體中撈取的水藻等有可能將某些病原體帶到魚缸中。因此,一般鮮活餌料在投餵前要進行消毒:用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分鐘或10毫克/升漂白粉浸泡5分鐘,然後用淨水衝去藥液再投餵。在魚苗階段每天投餵2~3次,幼魚和成魚階段每天1次。觀賞魚大多貪食,應防多投而脹死。因此,投餌量一般以10~30分鐘內基本吃完為宜。

加強操作管理

換水、換魚時要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捕撈和倒缸等操作時,要做到細緻、小心,避免離水時間過長;加水時,防止水流過快而擊傷魚體;擠卵、精時,動作要輕柔適度。

這五個辦法,讓觀賞魚寶寶更加健康

飼養期間,經常觀察魚的活動狀況,若發現水體中有活動異常的魚,應及時撈出檢查,病情嚴重無法治癒或死亡的應予以處理,並對其他魚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操作要細心,避免魚體受傷後感染疾病而影響觀賞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