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对人造反式脂肪痛下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对人造反式脂肪痛下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拟五年内全球停用人造反式脂肪,为什么反式脂肪危害这么大?

2018年5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一项英文简写为“REPLACE”的指导意见,拟采取以下6项措施,

审查(Review)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的食品来源和所需的政策变化;

推动(Promote)用较有益健康的脂肪和油类替代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

立法(Legislate)或制定监管措施,以消除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

评估(Assess)和监测食品供应中的反式脂肪含量和人口消费反式脂肪的变化;

提高(Create)政策制定者、生产商、供应商和公众对反式脂肪影响健康的认识;

促进(Enforce)执行政策和法规;

计划到2023年逐步在全球食品供应中停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

理由是,WHO估计,全球每年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

反式脂肪酸是什么?怎么如此恶毒?

其实,反式脂肪曾经是健康饮食的天使,从天使到恶魔,这里有一个天海桑田的大反转故事。

反式脂肪酸与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是一类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是三大营养物质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物质。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三酰甘油酯。

其中,如果碳链间都是以单键连接为饱和脂肪酸,如果存在双链连接,称不饱和脂肪酸。

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时,分子空间构型上存在两种不同形式:顺式和反式。

顺式键在空间构型上看起来象U型,反式键看起来象线形。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对人造反式脂肪痛下杀手

存在反式脂肪酸的脂肪称为反式脂肪。

二是,使用工业手段往一些植物油中加氢制造而来,称人工或工业制造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从天使到魔鬼

有人说了,天天有人给我们科普说,饱和脂肪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有害健康;不饱和脂肪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病。反式脂肪既然是不饱和脂肪啊,岂不应该是好东西,怎么就成了恶魔?

反式脂肪的确经历了由天使到恶魔的转变。

早在上世纪初,反式脂肪已经可以通过植物油加氢(称为氢化)进行工业制备,用来替代从牛奶制造的黄油。

这些部分氢化油在理化性质上发生显著改变,外在表现上由常温下的液态变成固态,其性质更加稳定,高温下不易变质,制造商不需要频换更换榨油。更关键的是,可以极大改善食品的质地、保质期和风味的稳定性,因此,受到食品制造商的欢迎。

上世纪50~70年代,研究发现,食用饱和脂肪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急剧增加的罪魁祸首。这样,作为不饱和脂肪的部分氢化油一下子就变成了健康饮食的天使。

然而,好景不长,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发现,反式脂肪可以升高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胆固醇(LDL-C),降低“好”胆固醇,即高密度胆固醇(HDL-C)。

另外,有证据表明反式脂肪可加剧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

研究已知,血LDL-C升高,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炎症和内皮功能障碍也是同样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也就是说,进食反式脂肪从多个层面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说,饱和脂肪作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还有争议的话,反式脂肪则是众口一词,千夫所指,所有证据都显示它只有坏处没有一丁点好处。

更重要的是,大量临床观察数据也一致性证明,反式脂肪增加心血管病及其带来的死亡风险。

目前引用的数据来自2015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综述和荟萃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对人造反式脂肪痛下杀手

经过对多年研究证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吃富含反式脂肪的食品,患心脏病风险将增加21%,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28%。如果用(顺式)不饱和脂肪取代反式脂肪可以减轻反式脂肪对血脂的不利影响,进而降低心脏病风险。

为什么只针对工业生产反式脂肪?

虽然,牛奶、奶制品和一些动物肉也含有反式脂肪,但是,这些反式脂肪是天然存在的,不可能进行分离。而且含量极小,原本威胁较小。

更重要的是,含有天然反式脂肪的这些食物是健康饮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相对于营养好处,及其微量的反式脂肪的危害可以忽略。

相反,工业制造的反式脂肪造成的健康危险是人为制造的额外的风险,自然应该彻底消除。

反式脂肪存在于那些食物?

通常反式脂肪与饱和脂肪同时存在某些食物,包括:

饼干、曲奇、蛋糕、和其他焙烤食品零食(如膨化食品),

冷冻馅饼、冷冻比萨饼、冷藏的面团产品(如饼干和肉桂卷),

备用的糖霜,

快餐,

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

以及咖啡奶精等。

在人造反式脂肪没有完全停用之前,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远离这些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