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楚宝,精彩绝艳的曾侯乙墓珍品


曾侯乙铜尊盘:这套酒器由本体、各部附件和镂空附饰3部分组成。铜盘内立有1件铜尊,铜尊装酒,铜盘盛冰,就可以起到冰镇的作用。尊口、盘口和铜盘上的4个抠手做成细密繁复、玲珑剔透的镂空纹饰,尊的颈部有4条圆雕的龙形装饰,它们头部向外,口吐长舌,身体也是由镂空纹饰组成,这些圆润灵动的纹饰使尊盘成为一套造型端庄、纹饰精巧的艺术珍品。

“虺”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龙,生活在水中,它们在尊盘上形成华丽的镂空蟠虺纹。这些虺是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失蜡法是青铜冶铸史上的重大发明,现代称之为熔模铸造。它的原理是在蜡做的模型之外浇淋耐火材料,待干透形成铸范后,通过高温煅烧使蜡融化流出,整件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向内浇注铜液。

铜液冷却后将泥范脱落,形成铸件,再焊接到本体上。

整个尊体使用了34个部件,通过56处铸焊连成一体,铜盘使用了38个部件,经由44处铸焊连成一体,铸造、组合工艺都极其繁复,造型、装饰、设计十分精巧,是战国时代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

铜鉴缶: 鉴是一种盛水器。鉴内装上一种叫“缶”的酒器,在鉴与缶之间可以放置冰块。战国早期还未发明蒸馏酒,自然发酵的酒液在炎炎夏日容易变酸,冰镇可以让酒液保持爽冽的口感。这时候的酒液还会存留酒渣,所以还需搭配过滤器,用来过滤残渣。

曾侯乙墓有2套铜鉴缶,搭配1件铜过滤器。出土时,每套鉴缶各配一勺,置于鉴上,鉴和缶都是方形,以精致的龙形纹饰作为装饰。为了使缶在鉴中不会晃动倾倒,鉴的底部设计有3个弯曲的拴钩,其中1个钩子上安装了活拴,缶的圈足底部对应3个榫眼,当拴钩套在榫眼里,钩子上的活拴会自动倒下,防止拴钩滑脱,即可起到固定作用。如此巧妙的构思,在同时代器物中仍属罕见。

铜联禁对壶 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铜禁制作于西周早期。周朝灭商之后,周文王吸取前朝奢靡亡国的教训,将盛放酒器的器皿命名为“禁”,告诫子民禁止酗酒。曾侯乙墓的铜禁上,承放着两件形体硕大的铜壶。这对壶的造型雄伟奇特,两条龙攀附在壶身上成为壶耳,壶身遍饰蟠螭纹,壶口作镂空设计,壶颈内壁有两行七字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


这对铜壶和禁的总重超过240公斤,所有的重量都落在禁的底部四只身躯玲珑、昂首张口的小神兽身上。如果它们的位置稍有误差,壶身就会倾斜,不仅表现出古人对力学的精确掌握,更是力与美的结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