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意义是什么?

忠肝义胆岳老三

有一句俗语叫:“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意思是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情真意切、祸福与共、并始终如一。而瓦岗聚义却是虚情假意,兄弟们最终为各自的利益,不但分道扬镳,甚至还拔刀相向、作出手足相残的事情来。其中就有一段京剧名折--《斩雄信》(《锁五龙》中的一段),即唱的是:瓦岗好汉单雄信在上法场前,将其昔日的结义兄弟们,一个个骂得狗血淋头,备述他们(徐茂公、罗成等)的种种忘恩负义。

其实,瓦岗聚义又何止是到后来才出现的问题。其聚义之始,内部就充满了矛盾与互相不对付,最典型的就是其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罗成与单雄信之间互相看不惯,两人在秦琼母亲的寿宴上都几乎要大打出手。有传说罗成是白虎星临凡,而单雄信是青龙星降世,两人天生相克犯冲。如此互相不对付的两人,又怎么能让他们同心同德,始终聚拢在一起?

不只是单雄信一人与瓦岗寨好汉分道扬镳,到后来的瓦岗好汉中大多数都成了李世民的党羽,而他们的“大哥”魏征却去辅佐太子李建成了,两拨人又都各为其主了,斗得你死我活,其昔日结义的情分又去了哪呢?而《斩雄信》这一京剧名段,是借单雄信之口大骂兄弟们的“虚情假意”也真可谓是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而梁山108将聚义却也有瓦岗聚义一样,甚至比瓦岗聚义还要恶劣,其聚义不但是虚情假意,互相之间还充满了种种恶毒的算计。梁山108将之间也有许多互相不对付的人,美髯公朱仝就因李逵劈死3岁的小衙内而几次欲与李逵拼个你死我活。还有李逵杀了扈三娘的全家老少呢?纵然是扈三娘碍在黑三郎的面子上,不找李逵那厮算账,但还能将李逵视为“兄长”般看待吗?

宋江、吴用为赚得“兄弟”上梁山,其有些手段也可谓是丧尽天良。那些被断了归路的“兄弟们”,虽不得不上梁山,但是在他们的心中难道对宋江就真得没有怨恨吗?当宋江初上梁山时,晁盖执意要让位於宋江。可是,当晁盖临死前,宋江可以名正言顺的接位时,晁盖非要来一句: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以恶心宋江一把。难道,这些都是兄弟间的坦诚?

自古感人至深的朋友相交,无论是管鲍之交、羊左之交,还是刘关张之交,都是寥寥数人之间的交往。寥寥数人之间,因为意气相投,才约为兄弟,以共富贵与患难,互相之间就容易真心相对。而那些几十、上百人之间的大聚义,都是朋友圈+朋友圈而来的,就会有互相不对付的人,那么也就没法做到真正的坦诚相待、祸福与共了,也就只能互相以虚情假意相客套与笼络了。


历史闻知社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这句话来自一首小诗——“汉末英雄刘关张 ,隋唐豪杰推瓦岗。三人同心扶汉室 ,众友齐力反隋炀。麦城余恨悲白帝 ,洛阳萧索二贤庄。宁学桃园三结义 ,不学瓦岗一炉香。”它实际上告诉后人的一个交友原则——交朋友宁缺勿滥,朋友或者兄弟不在于多,而在于情意的真切。而桃园三结义和瓦岗一炉香,给我做了精彩的演绎。

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异性兄弟,他们是真兄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在刘备落魄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对其不离不弃,他们是刘备成就一番霸业的最重要的支柱。而在关羽被杀后,刘备冲冠一怒为兄弟,亲帅大军为关羽报仇,最后落得丧失蜀军精锐,自己也不久一命呜呼。他们三人以实际行动做到了“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他们的兄弟情义成为佳话,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瓦岗一炉香,瓦岗四十六歌好汉一个头磕在地,他们虽然成了异性兄弟,但很多人都是互不了解的。只有兄弟之名,没有兄弟之实。看着人数众多,然并卵用。在后来,他们更是为了个自己的利益,不但兄弟散伙,甚至兄弟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令人吹嘘不已。大哥魏征, 二哥秦琼, 三哥徐绩, 四哥程咬金, 五哥单通, 六哥王君可, 七哥尤通, 八哥王勇, 九哥谢映登, 十哥杜文忠, 十一哥张公瑾, 十二哥白显道, 十三哥屈突通, 十四哥屈突盖, 十五哥尚青山, 十六哥夏玉山, 十七哥尉迟南, 十八哥尉迟北, 十九哥唐万仁, 二十哥唐万义, 二十一哥贾云福, 二十二哥柳州臣, 二十三哥盛延师, 二十四哥丁天庆, 二十五哥黄天虎, 二十六哥李成龙, 二十七哥任敬司, 二十八哥铁子健, 二十九哥张公, 三十哥李义, 三十一哥金甲, 三十二哥童环, 三十三哥金城, 三十四哥牛盖, 三十五哥张转, 三十六哥杨合, 三十七哥李济, 三十八哥何辉, 三十九哥史大奈, 四十哥樊虎, 四十一哥连明, 四十二哥侯君基, 四十三哥毛公遂, 四十四哥吕公旦, 四十五哥柴绍, 四十六哥罗成。

桃园三结义和瓦岗一炉香的鲜明对比,警示后人交朋友宁缺勿滥,不在于多,而在于真。兄弟不在于多,有两三个足够了。各位,你们找到自己正真的朋友了吗?


密探零零发

桃园三结义,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所传递的理念就是忠义,而刘关张在之后打天下的过程中,忠义也贯穿始终。这种理念和价值观一直影响后世,对于弘扬正气、树立人格,都有积极的影响。



反观瓦岗。自从翟让拉起反旗以后,瓦岗寨就一直以一种松散、没有纪律性的山寨流氓组织的形态存在,李密夺取政权后,这种状态丝毫没有改变,甚至瓦岗高层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权利结构非常不稳定。李密时刻担心翟让会重新夺权,并且自己也确实没有能力把整个瓦岗的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翟让呢?自己虽然乐于退居二把手,但架不住手下这帮人不干。兄弟们辛辛苦苦聚在你的大旗下,还指望着将来升官发财呢,现在倒好,你自己乐的清闲自在,让我们这帮兄弟怎么办?!后来瓦岗内部火并,翟让本人及其心腹被杀,瓦岗义军大寨上空,弥漫着腥风血雨。所以,瓦岗这帮人,看起来称兄道弟,实际上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都只为自己谋利益,并且,瓦岗败亡以后,我们熟悉的秦叔宝,程知节也是先投王世充,再投李唐,虽然在这种天崩地裂的乱世,这种个人行为无所指摘,但是,瓦岗这种“兄弟”关系,却看起来很可笑,也很讽刺。



多说一点,瓦岗的单雄信,当时的评价是“轻于去就”,不在乎自己的主公是谁,跟着谁干都一样。当初跟着翟让,后来翟让死后又跟着李密,李密死后又跟着王世充,勇冠三军是没问题的,但实在称不上忠义。


姜小姐的浪漫满屋

谢 邀!

汉末三国刘关张,隋唐豪杰推瓦岗。三人同心扶汉室,众友齐力反隋杨。麦城余恨悲白帝,洛阳萧索二贤庄。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经历了多少惨痛的血的教训,才会有这样的劝人良方。这不是说历史,而是以史为鉴,阐述一个交友的原则。

“宁”,说明这是在做不得已的选择。其实这句话不能从前往后看,而要从后往前看。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学瓦岗”,如果一定要结交朋友的话也得是刘关张那样的“三结义”


其实“桃园三结义”中的“三”不是对应“瓦岗一炉香”中的“一”,而是对应“一炉”,这句话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

“一炉”其实是指一个香炉里插着的无数个先先后后代表着不同利益追求而来的香杆;“三”在这里既不是多,也不是少数,而是上限。

“宁学桃园三结义”的真实含义是说兄弟结义后的交朋纳友,不管你交的是诸葛亮、赵云这样的人才,还是曹操、袁绍这样的靠山,兄弟三人的情义都不会因为任何一竿子插进来而改变,这样的情义才是值得提倡的。

“不学瓦岗一炉香”的意思也不是提倡交友少就是好,这背后隐藏的真实含义是指人活在世,安身立命无可厚非,但不能做反反复复的小人,这是儒家提倡忠义的普世价值观,这是底线,也是原则。

背信弃义在任何时候都是被人唾弃的!

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坚持这份底线,人们才会尊重你,你才能再次东山再起;如果破了这个底线,一旦被人知道了,那么等待你的就是别人在背后藏刀的提防。你得势的时候别人当然不能拿你怎么样,如果失势呢?

所以关羽并不是真的有天下第一的能耐,也不是曹操没有见识过人才,而是关羽代表了义,代表了一种最基本的普世价值观,那就是坚持忠义,不背信弃义!

得罪关羽就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玷污,就是挑战世人的底线,会让天下人都对曹操留个心眼。

礼待关羽,遵守道义,博取名声,获得威望,这就是曹操擒住关羽后的一系列所为的背后原因所在。


所以隋唐交替之时,不是李世民不惜才,而是单雄信必须死!

人无信不立的这种普世价值观,曹操、刘备看得最清楚,李世民、秦琼也看得最清楚。

放眼汉末三国、隋唐交替,凡是干大事的人,只要不是太趋利逐势的都明白人心可用,忌惮人心背向。

这正是“知道义所用,才见世间究竟!”


江东汪郎

为什么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桃园三结义,关羽死后,刘备二话不说便发兵前去报仇,张飞于途中被手下所刺杀,刘备听闻后郁郁不得欢,后更是兵败驾崩,这所提现出来的感情便是不一般。

再看瓦岗,瓦岗46位英雄除却少数人外并不能真心相交,在这个乱世里逐渐被财富名利和权利所打败,虽然后面大唐建立后也有了凌烟阁功臣,但仍然不可否认他们得失败。

人生知己,三二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