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第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望山跑死马,听声走断腿。”意思是,你仰脸已经看见山顶了,但真要到达你看到的山顶,马都可能走死;你和另一个人各自站到对山,彼此已经可以交谈了,但真要见面握个手,可能得累到腿都走断才能见上一面。这话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在云南的很多年前,横断山、哀牢山、乌蒙山,那种沟壑纵横、雄山峻岭左拦右挡,交通的千难万险倒是真的。

云南第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起,云南大叶种茶就深受中土人士喜爱,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的布朗族、傣族就已种下了茶树。到大清王朝,马背上的英雄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更少不了这种苦涩但更清洌的大叶种茶解腻提神。茶曰普洱,因地而名,并因此有了茶马古道。我去看过、走过几段茶马古道,怎一句“又险又难”了得,那简直已经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彪炳战绩——光凭着云南小马四只蹄子,硬生生在坚硬如铁的石板上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给印上了无数个深深浅浅的蹄印。

时序前进到近现代,法国人把蒸汽机技术先带进越南,各种矿石需要运送出去,铁路就成了物美价廉的运输方式之一。于是先有了滇越米轨,就是那种两侧面对着排排坐,就必定膝碰膝的小火车,煤矿啊铁矿啊锡矿啊铅锌矿啊什么的,一车车从云南红河、从越南老街拉出去再转道南海,装船远洋。好吧,云南百多年前有了火车,但这并不意味着云南交通从此高大上——从昆明到河口,再从河口转道越南的老街河内,只那么一条线而已;再前进到上世纪70年代,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铁路成昆线也通了,但人背马驮,依然是主要的交通方式,对最广大的云南人民群众而言,油盐柴米酱醋茶,赶集走亲做生意,还是望山兴叹。自不必说云南的丰饶物产怎样与外面的花花世界完全互动起来,变现成财富了。

直到上世纪末,云南交通才真正迎来脱胎换骨和改头换面,一条条省内各州市之间直通互联的高速公路、网格一样的县乡级高等级公路也修建得平坦宽阔,与“旧社会”修的滇缅公路自不可等同而语。到写这个稿子之前,我回过一次我的滇东南老家,就算是前些年因山高壑深而被老辈人断言“几十辈子也不可能通汽车”的偏远山村,如今竟然也开山架桥,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寨,悠然欣赏老家山区的灵山秀水,昔日的贫困落后,悄然已成富足和美。

公路铁路加上目前已列中国第七大国际机场的昆明长水机场,每年从这里进出空港的人次已近四千万,已远比多数欧洲发达国家最大机场的客流量还要大得多!现代的云南,山水风物依旧钟灵毓秀、雄奇壮阔,但却已经闯得出去走得进来。加上并非工商业繁盛之地,自然环境在交通畅达的同时,还是保留着那份天然、纯净和多样的帮派生态,只是希望,这份天然纯净的原生态,能够代代相传,福荫子孙。

综此,云南十八怪中的“火车没有汽车快”,随着年后昆明到内地大城市的高铁次第开通,倒真是只能定格显示在渐显斑驳的记忆里了。

云南第四怪:火车没有汽车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