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5種特殊掩護圖,僅止於基本原理,諸位領略精髓即可,兼談火箭勇士今日大戰,有相關戰術者則略展開。以下正文。

NO.1 掩護掩護人(Screen the Screener)

「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基本戰術如上,4先為3掩護,1傳球給2,隨後1為4掩護(STS,Screen the Screener),4切出。

NO.2 單人/雙人掩護(Single/Double Screen)

「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如圖站位,得分手2可以借4的單人掩護切出,也可借3的掩護切出;3則在2切出之後選擇借4或借5的掩護對側切出。

NO.3 梯次雙掩護(Stagger Double Screen)

「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早期對該戰術的使用,一般是BOX站位,大個子站罰球線兩端,後場球員站低位,隨後,射手2先借3掩護切出,中途再借5掩護;3為2掩護之後可借4掩護對側切出。

但是,現在的NBA對梯次雙掩護的使用已經極其靈活了。以今天休斯頓火箭第二個進攻回合為例。

保羅弧頂持球,安德森為埃裡克-戈登掩護,戈登繞切籃下,隨後卡佩拉再為安德森掩護,安德森上提接球。

如果埃裡克-戈登借安德森和卡佩拉兩人掩護上提接球,就是一個典型的梯次掩護。但這個回合打的實際是一個stagger split戰術。

典型戰術圖如下。

「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然後我們回憶下NO.1所講的掩護掩護人(STS),在火箭這個典型的stagger split進攻回合裡,安德森是掩護人,但他在為戈登掩護後,再接受卡佩拉的掩護切出,則是一個典型的掩護掩護人。

再看火箭第四個進攻回合。

戰術啟動相同,但這一次安德森沿底線切至對側,阿里扎溜底角得到一點空位,但格林的補位也實在是快。

金州勇士的進攻,early offense是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有很多快速推進過半場的快速短配合,所以直到第一節還剩5分半時,我才找到了一個勇士使用梯次雙掩護的回合。

這是一個金州勇士極其常見的戰術。肘區交叉掩護,主攻點克雷或者庫裡,以本圖為例,克雷可借貝爾的下掩護外切,也可以如圖所示擺脫到對側,藉助伊戈達拉和麥考的stagger screen。而我們常常也能見到另一個選擇,一旦防守人在防守肘區交叉掩護交代不清,喬丹-貝爾就可以順下空接——在類似這樣的回合裡,凱文-杜蘭特,克雷-湯普森,格林,甚至庫裡都能得到偷下上籃的機會。

當然,以金州勇士掩護戰術喪心病狂的程度,本場第三節最後一攻,他們祭出了tripple stagger,三人梯次掩護。

麥考,楊,魯尼三個人一字排開,為庫裡溜底線切對側設置掩護。火箭的防守並非無防備,但是注意庫裡的擺脫和格林的傳球時機把握,順便提一句,金州勇士的一眾大個子裡,沒有一個人比格林的內切擺脫乾淨利索的,甚至放眼NBA都不多——勇士傳切高效,但並非每個隊都玩得來,你得有頂級的空切手,也得有優秀的策應人。

NO.4 水平雙掩護(Parallel Double Screen)

「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顧名思義,即大個子球員站位與底線平行。主攻球員借掩護外切(防守球員繞掩護時外切)或者繞切(防守球員追過掩護時繞切)。後續的選擇也較多,掩護人4和5掩護後可分別內切,或者其中一個藉助另一個掩護內切或外切。

今天火箭對勇士的比賽中,有兩三次底線球均是大個子罰球線附近水平站位,接球球員借掩護擺脫散開以求得到接球機會。

NO.5 垂直雙掩護(Perpendicular Double Screen)

「戰術談」5種特殊掩護,兼談勇士火箭大戰對特殊掩護的使用

顧名思義,大個子球員平行邊線站位。主攻球員可繞切,可外切,大個子球員的後續選擇與水平雙掩護類同。

結語:

對於每支NBA球隊來說,基本的陣地戰戰術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十套上下,能人盡其才,讓對手防不勝防即可,但其中的變化則可以紛繁複雜。據傳,傑裡-斯隆打造的巔峰爵士,十數年間所用戰術不足10套,對手可謂知之甚詳,然而不妨礙猶他爵士橫行天下。

所以,評價一個教練,以其戰術手冊的厚薄論,恐失之偏頗。如史蒂文斯,極盡巧思,ATO(After time out)和EOG(End of game)堪稱獨步天下,固然難得,但如麥克-德安東尼這樣,能一舉改變球隊進攻風格的教練,也足以以偉大戰略家稱道。而史蒂夫-科爾對金州勇士的變革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