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最大规模再融资将上演 银行业“补血”对市场冲击几何?

  农业银行5月29日发布公告称,中国证监会已审核通过了该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这是农业银行3月12日发布该定增计划以来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该定增方案4月已获得银保监会核准。若该项定增最终顺利实施,将成为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再融资。

 不过,在A股再融资整体低迷的背景下,农业银行为何选择此时推出巨量再融资计划?农业银行在内的银行股再融资热情升温又将对A股产生怎样的影响?

千亿再融资将创A股新纪录

 根据3月12日发布的非公开发行方案,农业银行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不超过274.73亿股A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

 此次农行非公开发行的对象共分别为汇金公司、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维资本、中国烟草总公司湖北省公司以及新华保险,拟认购金额为分别约:400.27亿、392.13亿、100亿、50亿、30亿、20亿以及7.6亿元。所有发行对象均以现金方式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

 按照惯例,上市公司增发方案在收到证监会批复后,应在六个月内实施,否则就会失效。到时候如果还要实施定向增发就必须重新申请批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银行千亿定增计划最迟落地时间也在年内。

 农业银行此次定增募集的资金量惊人。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定增数据的梳理发现,A股历史上已实施的单次再融资中,并无募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先例。因此,农业银行本次再融资是A股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定向增发。

目前募资最高的是在2015年11月发布定增预案的紫光国芯,其募资金额为800亿元,该预案目前尚未实施;而在已定增实施完成的公司中,募资金额最大的公司是盐湖股份,募集金额为774.84亿元。

A股历史最大规模再融资将上演 银行业“补血”对市场冲击几何?

国内银行业集体“缺血”

 农业银行史无前例的千亿定增震撼资本市场。对于此时推出定增的原因,农业银行方面也在不同场合做过解释,理由主要是为了增强竞争力。农业银行2010年才上市,是四大行中最迟的,这导致其资本充足率低于其他几家银行。

 近年来农业银行存贷比基本保持在65%以下,远低于同业76%的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行资产业务的发展。

 此外,合规也是农业银行急于获取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原银监会的安排,到2018年底,系统性重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要分别达到8.5%、9.5%和11.5%。

 此外,二十国集团2015年出台的《处置中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损失吸收和资本结构调整能力原则》,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银行距该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农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10.47%、11.08%、13.77%。其中前两个指标较2017年年底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资本充足率则基本不变。农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虽符合监管标准,但缓冲空间稍显不足。

A股历史最大规模再融资将上演 银行业“补血”对市场冲击几何?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从行业竞争力还是从合规的角度考虑,上市以来从未进行过普通股再融资的农业银行有十足的理由和动力进行定增。更何况,作为一家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农业银行资本水平的提升存在必要性。根据测算,此次增发完成后农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高0.8个百分点,有望拉近与其他银行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农行千亿再融资只不过是国内银行业整体“缺血”的一个缩影。

 普华永道此前表示,部分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出现下跌,反映核心一级资本面临一定的压力。

 银保监局的最新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8%,资本充足率为13.64%,较上季末分别下降0.04个百分点、0.07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

 对此,有业内人士曾直言,2018年银行们应该将全部精力投入补充资本,这个工作做好了,至少能五年中保持行业主动权,“能融多少融多少,能早融尽量早融。”

 为缓解银行业对资金的需求,相关监管部门曾联合出台文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发行资本工具,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件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资本工具创造有利条件,并简化资本工具发行的审批程序。

 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仅去年就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二级资本合计募资2000多亿元。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近期还透露了未来三年将继续进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计划。

 再融资对市场冲击大为减弱

 此次农行千亿定增方案出炉并快速获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有不少人担心如此量级的再融资会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并进一步拖累二级市场走势。此外,近期银行股再融资热情升温,更加剧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公布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引发市场恐慌。沪指当日和次日分别大跌5.14%和7.22%,中国平安更是连续两日跌停,该方案最终搁浅。

 不过与中国平安的惨痛经历不同,此次农行的定增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比较有限。理由有三点:

 首先,农行并非在二级市场直接募资,九成以上资金来自大股东或国资,对二级市场的冲击较低;

 其次,此次定增的发行价不低于每股净资产,而农行在内的大多数银行股已破净,因此定增反而可能对股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最后,在锁定期上,农行大股东汇金公司、财政部本次认购股份锁定期5年,其余5个配售对象锁定期为3年,远超再融资管理办法规定的3年和1年的锁定期。

 此外,有了中国平安的前车之鉴,监管部门仍批准农行定增也显示监管层对影响已有评估,投资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忧。从市场反应来看,农行披露定增方案后的首个交易日(3月13日),股价反而上涨了2.48%。而5月29日方案获批后的三个交易日,农行也收获了两个上涨,表明投资者对此并无太大担忧。在农行定增方案出炉后,中金公司甚至在研报中重申农业银行作为A股市场的首推标的,目标价较当时股价上涨空间逾五成。

 不过,农行在内的银行股再融资意愿升温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2010年银行业上一轮大规模再融资曾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当时的再融资均采取配股方式,对二级市场流动性的冲击较为直接。但近几年上市银行再融资以定增为主,且主要由大股东和国资参与,对市场的直接冲击力度已大为减弱。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银行业整体再融资压力基本可控。目前,除农业银行外的其他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在11%以上,高于农行同期水平。2018年第一季度末,25家上市银行不良率仅1.56%,环比下降3个基点,自2017年起已经连续五个季度环比下降。

 未来随着经济进一步企稳,国内银行业的坏账情况有望继续好转,市场对于银行潜在不良率的担忧也将会逐渐下降。因此,整体来看此次银行业再融资对市场形成的压力并不大。

  而且从国内整个银行业来看,再融资对市场心理的负面影响可能大于对资金面的实质影响,投资者不必过分担忧。

A股历史最大规模再融资将上演 银行业“补血”对市场冲击几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