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服務民生 瀘州這款神器被《人民日報》“點名”

6月21日,《人民日報》13版刊載了介紹四川省瀘州市信息公開服務監管平臺的圖片新聞。

为了更好服务民生 泸州这款神器被《人民日报》“点名”

什麼平臺這麼牛?可以讓全市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瞭解辦事所有需要資料、實現村(社區)財務監管等功能?請隨清風哥一起去看看。

“這個平臺好,交齊所有資料後,讓我們一次就辦好事情了。”日前,瀘州市瀘縣玉蟾街道黃金村4組村民何洪章在該村勞動保障協理員張宜春的幫助下,在瀘州信息公開服務監管平臺查閱信息時高興地說。

为了更好服务民生 泸州这款神器被《人民日报》“点名”

群眾在平臺上辦事

今年69歲的何洪章患有冠心病兩年,其女兒在外地看到平臺內申報大病慢病卡所需資料後,便立刻電話告知家人申報所需資料。收集完所有資料後,何洪章一次性將資料帶到了村辦公室,如今已經進入了申報程序。“平臺很方便,上面把申報大病慢病卡所需資料詳細陳列出來,我們在準備好所有的資料後,直接交到村辦公室,不用再跑第二次。”何洪章說,該平臺能讓當地人在外地瞭解到村上的相關信息,十分方便。

为了更好服务民生 泸州这款神器被《人民日报》“点名”

今年開通的“瀘州市信息公開服務監管平臺”覆蓋了全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整合了基層信息公開、社情民意收集、群眾訴求辦理、網絡政務服務等功能,開通“我要看”“我要辦”“我要問”等板塊,公開16個大項80個小項。

为了更好服务民生 泸州这款神器被《人民日报》“点名”

少數民族同胞在平臺上查看村務、低保政策等公開情況

截至目前,已在全市143個鄉鎮(街道)、1639個村(社區)全覆蓋試運行該平臺,累計發佈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城鄉低保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土地徵用(租賃)補償費、新農合新農保參保、黨費收繳管理使用、村級財務收支等情況信息18.3萬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