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之死 是被同情還是他咎由自取?

在中國古代,貌似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歷來功臣都枉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長孫無忌是不是也屬於這一種?

長孫無忌輔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權,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以功第一,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中,長孫無忌居第一。

長孫無忌之死 是被同情還是他咎由自取?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終於不顧大臣們的冒死極諫,詔廢王皇后和蕭淑妃,冊立武則天為皇后。後來武則天也因此事最為記恨長孫無忌,但他不僅是朝廷重臣,更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想要扳倒,需要時機。

長孫無忌之死 是被同情還是他咎由自取?

顯慶四年(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宗費盡心機,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一樁朋黨案,進行惡毒陷害。唐高宗先是吃驚不信,繼而傷心懷疑,命許敬宗再察。

長孫無忌之死 是被同情還是他咎由自取?

唐高宗懦弱昏庸,竟然不與長孫無忌對質(或者他需要不進行對質),就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但准許按一品官供給飲食,算是對元舅的照顧,對當年為其爭得帝位的報答。長孫無忌的兒子及宗族全被株連,或流或殺。三個月後,高宗又令許敬宗等人複合此案,許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殺。

長孫無忌之死 是被同情還是他咎由自取?

長孫無忌之死,是與他所處的位置有關:他是皇帝的親舅舅,又是唐高宗登上帝位的最強有力的支持者;他是"建義"之臣,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是凌煙閣的第一功臣;他掌握著唐朝的實際權力,是唐朝的實際執政者,連皇帝—他的外甥都聽他的;他妨礙著武則天行使最高權力。

長孫無忌之死 是被同情還是他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