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痛失重要盟友,加拿大與中國合作研發人工智能技術

6月22日,由上海科技技術政策研究所主辦的中加科技創新合作研討會在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召開,加拿大駐上海領館官員,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領導,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美大處莊嘉處長致辭,展望了中加科技合作的前景。

美国痛失重要盟友,加拿大与中国合作研发人工智能技术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說郭鐵成副所長分享了中國創新戰略與創新系統,國際領先的認知機器人技術倡導者重慶兩江微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宇先生介紹了微鏈科技在加拿大設立研究院的的成功經驗,微鏈與加拿大丹尼雷克斯工業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的WETHINK機器人。在中加雙方的努力下,全球第一臺認知機器人WETHINK COGNITIVE ROBOT已經在2018年成功下線,並應用於中國科學院植物遺傳研究所的植物基因研究。

安大略省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魁北克駐上海代表處負責人、阿爾伯特省駐上海代表處負責人,廣東省科技服務業研究院院長、廣東省科學技術交流合作處曾路處長、江蘇省科技廳國際處負責人、北京市科委國際處負責人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顏明峰總裁主持講解了中加創新載體合作與實踐。張宇先生重點介紹了認知機器人的價值。

當機器人擁有慧眼,柔性生產成為可能

3D視覺識別系統是微鏈機器人感知世界的另一大重要途徑,讓機器人可以看到工作環境的變化,根據最新的生產需求迅速做出調整,從而實現“剛性生產”到“柔性製造”的轉變。

“以往的生產都是剛性的,例如工廠接到訂單做iPhone 6,那麼生產線及所有配套設備都是按照iPhone 6來佈置的,如果要改做iPhone X,產線就要作出巨大調整。”

“但如果機器人有了3D視覺系統,只需重新識別生產環境及工件,通過後臺系統調整,機器人最快一天的時間就能認知到新的產線運轉模式,很快投入到轉產的工作中去。”張宇舉例說道,柔性生產大大縮短了調整產線的週期,同時也降低了投入成本。

美国痛失重要盟友,加拿大与中国合作研发人工智能技术

△WETHINK認知機器人

除了會思考判斷外,這個“大腦”還具備學習能力,通過及時採集機器人的工作數據,形成大數據系統,隨著收集的信息越來越豐富,機器人也會不斷進步和升級。

美国痛失重要盟友,加拿大与中国合作研发人工智能技术

△通過微鏈智能設備採集儀

此外,同一工作環境下的機器人都通過後臺的認知系統相互連接,使兩個甚至多個機器臂可以協作完成更復雜的任務。

據張宇介紹,目前微鏈科技的認知機器人技術已在汽車製造、3C電子、金屬與機械加工等行業落地應用。“以手機出廠質檢為例,認知機器人已可以完全取代人工檢測,不僅可以發現外觀上是否有瑕疵,同時還能模擬用戶跑一遍所有的應用,檢測電池是否發熱、內存佔用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