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计划供地4300公顷

住宅用地1200公顷 副中心供地占全市13%

《北京市2018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昨日发布,今年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43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安排1200公顷,与2017年基本持平。同时,首次明确落实总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要求,年度土地供应和减量相挂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不低于3625公顷的明确指标。

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用地200公顷

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促进职住平衡,是此次土地供应的重要导向。今年计划安排1200公顷住宅用地中,商品住宅用地计划安排650公顷(含单列共有产权住房用地200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安排350公顷,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用地200公顷。住宅用地主要分布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等区域。

供应计划明确,将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在薄弱地区和重点领域的配置,综合利用疏解腾退空间,推动存量土地优化,修补完善道路、绿地、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副中心供地占全市13%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供应计划,核心区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城市基本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中心城区推进功能疏解提升,增强服务保障能力,重点保障公共服务设施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城六区的土地供应量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18%,同步实施减量任务不少于13.2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任务总量的37%。

副中心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优先保障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的承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服务生活圈。土地供应量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13%,同步实施减量任务不少于4.25平方公里。

今年的供应计划紧密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两轴”地区以综合整治为契机,重点体现国家行政、国际交往及文化设施等功能,土地供应量约550公顷。“多点”地区加强与中心城区的联动发展,承接发展与首都定位相适应的文化、科技、国际交往等功能,土地供应量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48%,同步实施减量任务不少于15.75平方公里。“一区”以生态保育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土地供应量约占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19%,同步实施减量任务不少于3平方公里。

减量用地超3000公顷

今年本市安排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4100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200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公顷,特殊用地2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7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100公顷,住宅用地1000公顷,商服用地180公顷。

供应计划首次明确落实总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要求,年度土地供应和减量相挂钩,实现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净减量不低于3625公顷的指标。落实总规减量目标要求,重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对既有违法建设进行腾退整治,推动实现减量集约向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全市建设用地计划供应总量中,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供应规模不低于2365公顷,占比约达55%。

压缩产业用地引导“高精尖”入园

北京城市总规提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将市域空间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实现“两线三区”的全域空间管制。“2018年的土地供应导向中也明确,城市各类建设项目应在集中建设区内进行布局和建设,生态控制区内原则上不新增新扩经营性建设项目。”

供应计划提出,将压缩产业用地,引导“高精尖”产业入园入区。做好冬奥会、世园会服务保障工作,重点保障冬奥中心场馆、冬奥村等建设,推进冬奥会、世园会交通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投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