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和宋徽宗,哪個人的書法比較適合現代人書寫?

纖城浪子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不知如何才能闡述的更加明確一點。因為每個人練習書法的狀態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歡王羲之的楷體,有的人喜歡他行書,除此之外,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也有不少。

△ 王羲之 行書


△ 宋徽宗 瘦金體


若說哪個人的書法比較適合現代人,其實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就好像從小到大我們初次學習寫字一樣,每個人的字跡都不同,書寫的習慣也不一樣。提筆,運筆都會有個人風格,就算前期我們是臨摹的也好,但是人嘛總不能臨摹一輩子吧,還是要形成自己的風格。


那麼相對於王羲之的書法而言,他最大貢獻在於對於筆法的突破,這種突破指的是較之於他的前輩大師如鍾繇等人來說的。

△ 鍾繇 《宣示表》


眾所周知,在他之前的書家始終拘囿於圓筆中鋒用筆,所書線條厚重高古,但畢竟只是一種狀態,對於毛筆筆鋒的開發相對乏力。

毛筆尖、圓、齊、健四德之中,圓與健為毛筆性能,所有書寫者都要使用,只有發揮出毛筆的性能才為書法家,尖與齊則是毛筆形態,束毫則尖如錐,鋪毫則齊似刷。


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練習和深厚的功底,我們不能單單只是說,現代人更適合練哪個,因為你無法定義現代人的審美,審美這個詞太具有主觀性,審美也沒有特定的規定的。


而且,後世有很多書法大家,其中地位也是一個比一個牛,寫法也各有千秋,就看你怎麼去選擇了,而不是更合適。


再來說說瘦金體。

我問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甚至有的人已經可以當老師,他們很多人都表示瘦金體精美絕倫。

於是我又問,那麼美為什麼不練?

大家幾乎都是統一答案,因為太難練。

瘦金體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練成這種書法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閒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


這麼一說好像王羲之的更好學習一樣,其實是有這個意思層面的。只是,我認為自我的選擇才是第一位,有的人筆法蒼勁,對瘦金體情有獨鍾,那麼他就適合練瘦金體,有的人筆法渾圓,連貫而成,更適合王羲之的書法,所以不能放在一起討論。

重在自我適應啊。





東家APP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書法藝術鼎盛時代,書體的變化從篆、隸、章、草蛻變出來,形成了真、行、今草書體。儘管後來的各朝代書法家也有擅長篆、隸、章、草的,但畢竟是個別的,只是作為書法藝術來欣賞,而真、行、今草已為大家所接受,被廣泛應用於社會交往,同時在士大夫階層中形成了普遍的風尚,作為雅俗的分野標準。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書法家,如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陸機、王珣等,遺憾的是隻有陸機《平復帖》和王珣《伯遠帖》得以流傳,其餘則無真跡傳世,只能從《淳化閣帖》等去窺見他們的書法面貌。


齊白石《四言篆書對聯》(八十六歲作)


王羲之書法雖無真跡傳世,但有勾填本如《蘭亭序》。在我國古代被冠以書聖的曾有好幾位,但最後能將書聖桂冠一直保持的只有王羲之。主觀上王羲之書法造詣精深,影響很大。客觀上唐太宗李世民、武則天對王羲之書法的喜愛,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唐代書法家歐陽詢、褚遂良、張旭、孫過庭等均承淑王羲之。後來的各朝代在學習王羲之書法方面就象滾雪球,學習的人越來越多,覆蓋面越來越大。宋代“四大書家”之一的蘇軾小時候就學王羲之《蘭亭序》。元代趙孟頫的書法曾學“羲獻諸家”。明代董其昌雖先學顏真卿,但後來也學王羲之等人。直到清代乾隆皇帝闢“三希堂”,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列為“三希”之一,足見乾隆皇帝也是王羲之的忠實粉絲。雖然清晚期書法多宗北碑,但仍有不少人臨學王羲之書法。就連齊白石的書法也出自王羲之。齊白石晚年書學李邕,而李邕則書學“二王”。由此可知,學習王羲之書法並非古人專利,近現代仍然可以學習王羲之書法。


於非闇《秋梧鳴禽》


宋徽宗趙佶不僅在宋代帝王中是最能書的一位,就是在歷代帝王中也是最能書的佼佼者。他所首創的“瘦金體”為後世所稱頌,書體遒麗瘦硬,疏朗端正,獨闢蹊徑,自成一家。“瘦金體”的流傳不如“王體”綿延不絕。將“瘦金體”傳承最到位的當屬近現代的於非闇及門人俞致貞等,他們將“瘦金體”配以工筆重彩畫,堪稱雙絕,渾然一體。由此可知,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也適合近現代人書寫。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您是不是學了一點八大山人?寫的時候又實在不能放棄玩點筆法和變化?

就事論事,適不適合要看學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很想在書法裡學點真功夫,書聖在哪兒呢,還比什麼?大成的書法四維:線條、結體、節奏、氣韻,書聖先生都是絕佳範本,甚至從寫字到做文到做人境界。

如果只是實用主義,讓自己寫字漂亮點兒,間或人前露一小手手,學趙佶還真是不錯的選擇,理由有3:

1、世人好俗媚,就像世人愛吃糖一樣,瘦金體雖然不俗,那媚態可是一等一的。怎麼也是學來可以讓人誇漂亮的好範本;

2、瘦金體點畫變化不大,倒適合硬筆書寫,尤其是那彎頭的所謂書法鋼筆一寫出來,還不怕叫好一片?

3、瘦金體容易學,有其規律性,咱們書聖先生沒啥太多規律,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沒有很多年的功夫,根本不知道龍之首尾何處,鳳之翎毛幾許。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大成國學

我是一人。宋徽宗的瘦金體比較適合現代人書寫。

適合書寫程度上來說,我覺得是宋徽宗的瘦金體。但是如果想要練習書法,一定要多多臨寫王羲之。

書聖的字怎麼比不了亡國皇帝。聽我慢慢說。

現在需要彰顯個性字體。

不創作難受不變革難受,就是要個性。

我要創作,我要博眼球。要安安穩穩的寫字那真的是,不夠現代。

上面是不創作心裡難受,下面是要變革要改革書法的迫切心理。

現代人,寫的好,寫的不好的人都想著要出位不同。

王羲之的楷行草,都沒有宋徽宗的瘦金體,這麼的有“明顯的鮮明”的特徵,個性十足。

宋徽宗瘦金體,瘦金體屬於楷書。

王羲之《黃庭經》,小楷。

視覺衝擊力上,選擇宋徽宗的瘦金體的人很多。符合現代某些人的審美。

難易程度,軟筆學王羲之太難,硬筆王羲之更難寫出風貌

宋徽宗的瘦金體,對比王羲之,特徵明顯,學的有點像相對簡單。但是宋徽宗的草書狂草也非常的好,也非常的難學,很少有人學寫宋徽宗的草書。

一個人的草書風貌和楷書有很大的關係,宋徽宗的草書非常的好,非常的難學。

但宋徽宗的瘦金體,只是相似,很多人用硬筆都能寫出幾分感覺。

如果要寫王羲之的字,還是拿硬筆,那需要苦練,吃力不討好的苦練。

因為王羲之用筆之多變,硬筆很難表現出來。

至於用毛筆,寫王羲之和宋徽宗的字,那難易程度,王羲之的楷行草都是非常的難學,比宋徽宗的瘦金體難學很多,寫的要有王羲之的幾分神韻,那可能需要花去一生的時間。

現在是一個節奏比較快的時代。為了書寫,當然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比較合適。因為比起王羲之的字,更易學。但如果想要練習書法,在王羲之和宋徽宗之間,當然是選擇王羲之。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的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與王羲之的情況大大不同的是宋徽宗趙佶的書法作品傳世也有很多,像樓主發出來的《儂芳詩帖》以及被上海博物館從拍賣會買回來的千字文,以及宋徽宗作品中的各種題字等等都是我們學習趙佶書法的重要的資料。特別是宋徽宗創立的瘦金體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雅俗共賞。但是,細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宋徽宗之後很少有學習瘦金體的,基本上就是絕種了,近現代的畫家於非闇也是學習瘦金體,單語宋徽宗相比基本就是小兒科。雖然瘦金體十分的精美,但畢竟瘦金體的難度係數太大,以至於後人都望而卻步,再加上風格太強烈,所以大家都很少學習。

給大家拜個晚年!!!


書揚文化

這問題關鍵詞在於“適合現代人書字”。

那麼現代人的書寫是什麼呢?回答肯定是硬筆字了。

作為硬筆字,瘦金體的字體、字形還是很適合的。


它結體瘦硬、筆畫剛利、章法統一、辨識度高。如果以它寫篇報告、簡歷或用軟筆在“花鳥”畫上題點字還是不錯的。

但“瘦金體”比起王羲之的“東晉風流”書法來說,畢竟檔次、內蘊等來說就如“小道”一般。如要系統學習書法,還是應該從王羲之開始。


臨池管窺

首先我認為是王羲之!如果為了快速上手,讓自己的字變得好看一些,我認為王羲之的!王羲之的字俊美飄逸,其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更是讓後代人爭相臨摹學習,其楷書也是晉風韻之代表,平常學習,也有很多帖子可選,更好入手,也更實用!


宋徽宗的字硬朗,千古一人,自創瘦金體,據傳為特製筆書寫,沒有一定功底很難用普通的筆寫出手瘦金體的味道!其草書也獨樹一幟,站在現代人實用的前提上相比王羲之的字更弱一些!個人觀點,僅供探討!


憶棠館書法

學習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和《聖教序》是兩部經典的最高妙的法帖,使你瞭解和掌握” 行雲流水”的行書技法!應該是學習行書的首選!而學習草書則宋徽宗的《千字文》可以使你領悟狂草”一瀉千里”的高妙與書法是線條美的內在本質!讓你真正掌握古人草書的玄妙之處!


秦翰書畫院

始終有種感覺就是瘦金體被高估了,從內涵和審美兩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