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世界并自定游戏规则!放弃百万年薪创业的她做到了丨专访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内容创业已经形成了头部效应。据新榜数据显示,2017年内容产业领域,73%的投资金额都是被头部创业者拿走了。

其中,内容持续性强的“日日煮”(Day Day Cook)B轮融资获得了1亿元。从香港走出来的一家“煮饭”的公司,是如何一步步从短视频到电商再到线下实体店,实现完整的生态链发展?

打造新世界并自定游戏规则!放弃百万年薪创业的她做到了丨专访

Norma接受创客猫采访

进军内地

日日煮2012年在香港成立,一开始是以图文的形式传播,到了2012年底开始拍了第一条视频放到YouTube上。在香港发展了三年,2015年,日日煮创始人Norma(朱嘉盈)决定进军内地市场。在她的复盘中,这是日日煮发展过程的第一个关键节点。至此,日日煮全面视频化。虽然短视频在如今的发展是如火如荼,但在2015年,短视频也是刚刚起步。所以,日日煮算是在美食领域第一批冲击短视频市场的公司。

为什么要进军内地市场?这是Norma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Set the goal high and don't stop until you get there。这是她的答案。

她表示,在香港做了三年,有人建议她可以去做美国欧洲市场,但她却选择了内地,第一因为内地市场足够大,第二是当时还没有人在内地做这件事。“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年轻人只会想接触更好的生活方式,我认为我们当时做的内容是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所以即便很多人告诉她,内地市场很难做,而且作为非本地的女性创业者,更加是难上加难,她也并没有退步。“作为创始人,我知道一件事很难,但不等于我就不去做,相反的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说明这件事有很多机会。” Norma说。

进入上海后,由于进入得早,需要时间去教育市场,也需要让投资人看到日日煮的价值在哪。但机会在于,由于是第一批做这个市场,很容易让别人就记住,同时不断领先这个市场。

从香港到上海,生活习惯大有不同。定位于“以美食为灵感”的生活方式品牌,更是要好好了解当地的用户,如果没有抓住当地人的脉搏,将会寸步难行。刚去上海时,Norma两地跑,周一到周四在上海,周五到周日在香港。在内地跑了一年后,她认为公司已经做得不错,但却迟迟没有投资人投资日日煮。

“后来一位投资人告诉我,Norma你不能这样做内地市场,因为你不是打工的,你是创始人,你要全情投入这个市场才可以。”在自我消化了之后,2016年Norma就把自己全身心放到了内地市场。

开始融资并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2016短短一年之内,日日煮相继完成3500万元A轮融资和3500万元A+轮融资。到了2017年,日日煮再次获得K11郑志刚、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领投的1亿元投资。

在获得投资的同时,日日煮“自我造血”能力也在一步步扩大。首先是电商,日日煮2017年的收入达到了2016年的16倍,其中80%来自电商,而2016年广告收入则占到95%。

其中有意思的是,日日煮推出的DDC plus业务为日日煮带来高出广告收入2—3倍的收益。DDC plus带来的收益,是指日日煮+品牌商的商业合作收益。日日煮拥有内容制作和渠道传播的优势,而品牌商拥有商品。日日煮和品牌商共同挖掘潜在的爆款产品,并将商品植入到《烹饪教学短片》、《趣食》、《辣椒测评系列》等节目中引导消费决策,最终在APP、微店、淘宝、线下超市等多个渠道完成销售。DDC plus主推的是和供应商的联名产品,联名产品之外,日日煮也在进行自有产品的尝试,已有酱料、Ready to Cook半成品、盒饭等12个SKU,首先在香港上市,目前在内地市场仍主推联名产品。

另一个版图扩展是MCN尝试,这似乎是每个短视频平台都会涉及的领域。日日煮发现,美食生活垂直领域中还有很多细分领域,都可以找到一个细分标签“代表KOL”,例如营养膳食、地域美食等,日日煮将深耕这些细分领域,和KOL共同孵化内容、开发产品。

打造新世界并自定游戏规则!放弃百万年薪创业的她做到了丨专访

Norma在创业日上演讲

开线下店,打造完整生态圈

当Norma告诉她的团队她要开线下店的时候,她的团队都很诧异,这就是日日煮的第三个发展节点。

If you can dream it,you can do it。这句话用在Norma决定开线下店时再合适不过了。虽然新零售很火,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短视频出身的公司来说,开线下店是绝不轻易碰的。但Norma是例外。

“2017年我就在思考日日煮之后要变成怎么样,其中一个肯定就是要更好地保证用户体验,而线下店对用户体验是很好的途径。” Norma表示,用户可以到线下店体验日日煮打造的生活方式,而不再只是隔着屏幕看视频,而这对于公司来说也会形成比较完整的生态圈。

从线上的视频、电商到线下的实体店,运营模式完全改变了。不过,日日煮本身有强大的线上IP流量,加上获得K11郑志刚投资后也拥有场地支持,只要补齐了运营的短板,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Norma陆续请来了在Muji、星巴克、Nike等顶级的传统消费品牌有多年运营经验的资深人士来进行线下门店的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日日煮线下店已经在上海、广州、重庆陆续开业,接下来还会在武汉、杭州、南京、深圳、北京等一线跟新一线城市落地。线下体验店就是日日煮的“线下内容”,也是烹饪方法的“课程化”,同时也有插花、烘焙等符合日日煮年轻化用户娱乐消遣的生活方式内容。

在今年的发展计划中,日日煮还推出了新品牌“DDC TV”,除了教煮饭外,还有其他跟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比如煮饭给宠物、旅行、健身等。“以前100条视频都是教做菜的,今年整体的内容会增加到300条,其中100还是教做菜,其他200就是其他的生活方式内容。” Norma说。

创业是靠人的 找到适合的人就是最大的成功

从线下店这个想法萌生到最终落地,Norma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这自然离不开日日煮整个团队的高效执行能力,但更离不开创始人自身对用人的认知。如今日日煮已经有260多个员工。

“这家公司我做到今年是第六年,过去很多人问我成功是赚到钱、找到投资还是找到人?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其实就是找到合适的人。” Norma表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或者团队都做得挺好的,但其实挺好是不够的,我们要追求的是更好、最好,这是她一次一次犯错后得出的结论。

创业是靠人的,Norma将人分为三类去观察。第一是创业者本身的观察,这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一家公司可以发展到多大,这取决于创业者本身的思维方式,只有不断去提升自己,你的公司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会一直告诉自己,我们是一个要自我挑战的团队,我们要不停地推进自己。”

第二是管理层的观察,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学习过程,Norma说她每年都要学习一次。“我们每年都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当发展得很快时,我有几次发现,我的管理层是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节奏。”这个时候,Norma认为应该到了更换公司架构的时候。

“也许原先的管理层在一开始陪你‘打仗’的时候是很适合的,但当公司以成倍的速度在发展时,当初的人是否还可以陪你继续‘打仗’,这是未必的。所以创始人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管理层也是要一步一步去提升的。”

第三就是不断吸引新的人员进来。如果胡乱请人,结果就是经常炒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是很浪费资源和时间的事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找到适合的人,永远不要满足于请一些认为还不错的人,这样才能确保你的团队和你的公司的发展。”

一路走来,质疑声不断,挑战不断,但Norma一直用自己的坚持在告诉外界,自己一定可以做到最好。就像她喜欢的那句话一样,“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即便是后来遇到了不少竞争对手,但她从未却步。“我不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我一直都只想着做到我心目中认为的日日煮最好的样子。所以我每天想的都是我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超越自己,而不会去对标其他人。”

对于接下来的计划,Norma表示,日日煮打造的品牌生态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还做得不够好,所以会一步一步做到最好。当在内地市场做到最好时,她会将日日煮扩张到海外。她开玩笑说,以后或许可以做全宇宙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