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文译文(二),人的道德规范经典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序",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一般人认为《弟子规》是在校学生所学的经典,其实"弟子"并非仅指在校学生,在这里,“弟子”泛指圣贤的所有学生,包括成年人。

《弟子规》原文译文(二),人的道德规范经典

三、谨

朝起早, 夜眠迟,老易至, 惜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晨必盥, 兼漱口;便溺回, 辄净手。

【译文】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惧紧切。

【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 有定位,勿乱顿, 致污秽。

【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贵洁, 不贵华;上循分, 下称家。

【译文】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在家时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

【译文】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 勿饮酒;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 立端正;揖深圆, 拜恭敬。

【译文】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 勿跛倚;勿箕踞, 勿摇髀。

【译文】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坎上,不要瘸腿斜靠着,落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双腿。

缓揭帘, 勿有声;宽转弯, 勿触棱。

【译文】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走路拐弯时角度大些,以免碰到东西或人。

执虚器, 如执盈;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在的房间一样谨慎。

事勿忙, 忙多错;勿畏难, 勿轻略。

【译文】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靠近。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

将入门, 问谁存;将上堂, 声必扬。

【译文】准备进入别人的家门时,首先要问一声:有人在家吗?准备上堂屋时,声音要平和大声。

人问谁, 对以名,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当别人问是谁时,就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是吾”,对方就弄不清楚究竟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傥不问, 即为偷。

【译文】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当面提请求,以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 及时还;人借物, 有勿悭。

【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里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不借。

四、信

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话,首先要讲求信用。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

说话多, 不如少;惟其是, 勿佞巧。

【译文】说话多,不如少说,因为言多必失,说的话只要切题恰当,切忌花言巧语。

刻薄语, 秽污词;市井气, 切戒之。

【译文】尖酸刻薄的话,下流不干净的话,千万不能说。粗俗的市侩习气,要彻底戒除。

见未真, 勿轻言;知未的, 勿轻传。

【译文】对于自己没有完全看清楚的事,不要随便乱说,对于自己没有明确了解的事,不要轻易散布出去。

事非宜, 勿轻诺;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对于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处在做也是错不做也是错的两难境地。

凡道字, 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

【译文】凡是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而且流畅。说话时不能讲得太快,不能讲得含糊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不关己, 莫闲管。

【译文】那个说东家长,这个说东家短,如果别人说的这些事情与己无关,就不要去多管闲事。

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

【译文】看到别人的善行,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得很远,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也会渐渐赶上他。

见人恶, 即内省;有则改, 无则警。

【译文】看见别人做了坏事,就要自我反省。如果发现自己有错就要加以改正,如果自己没有做错事也要自我警惕。

惟徳学, 惟才艺,不如人, 当自励。

【译文】只有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才应当自我勉励,发愤赶上别人。

若衣服, 若饮食,不如人, 勿生戚。

【译文】如果自己的穿着不如别人漂亮,如果自己的饮食不如别人的美味可口,用不着心里难过悲伤。

闻过怒, 闻誉乐;损友来, 益友却。

【译文】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恭维自己就高兴。如果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与你交往,有益的朋友就会与你断交。

闻誉恐, 闻过欣;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听见别人恭维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欣然接受,如果这样,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会逐渐与你亲近起来。

无心非, 名为错;有心非, 名为恶。

【译文】如果无意中做了坏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有意地为非作歹,这就叫“恶”。

过能改, 归于无,傥掩饰, 增一辜。

【译文】犯了错误却能够改正错误,就等于没有做过错事一样。假如犯了错还要加以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