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原子簇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化學大師盧嘉錫(1915-2001),福建廈門人。他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他一生研究涉及到物理化學、結構化學、核化學和材料化學等多種學科領域,尤其在結構化學研究工作中貢獻突出,在全球化學界享譽盛名。盧老1930年進入廈大學,1937年進入倫敦大學,獲得物理化學哲學博士學位,1939年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鮑林從事結構化學研究,其中發表的不少論文成為結構化學的經典文獻。曾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中國化學原子簇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盧嘉錫先生在作報告)

開展中國原子簇化學研究領域是盧先生一生中最突出的學術成就,原子簇化學19世紀70年代國際上十分活躍的一個研究領域。其中人們從對固氮酶的研究中比較一致地認識到其固氮活性中心很可能是由Mo、Fe、S三種原子組成的原子簇,從而對原子簇化合物及其可能存在的生物活性更感興趣。同時,這類新型化合物中存在著同核或異核的金屬-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具有應用於催化過程的前景。經過長期不懈的研究和多少個日夜的通宵達旦,1978年,盧嘉錫在中國化學會年會上發表了《原子簇化合物的結構化學》的論文,當時對國內這個領域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令西方化學研究者瞠目結舌,甚至用不可思議來形容。他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和過渡金屬原子簇化合物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豐碩:(1)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結構模型;(2)關於"活性元件組裝"設想;(3)關於"類芳香性"本質的研究。這些成果受到美英法日德蘇等國家專家的重視,對國際原子簇化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於盧嘉錫在原子簇化學方面的突出貢獻,曾獲得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和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中國化學原子簇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原子簇示例模型)

另外盧老所指導的新技術結晶材料科學研究,成績斐然,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到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結構化學業界無所不知不用。

擔任中科院院長期間,盧先生指導下的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天花蛋白空間結構的測定,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核糖共活性蛋白的分子模型,此外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科技人才,可以說對於整個中國化學科學事業的發展功勳卓著。中國化學原子簇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合成氨新手段)

全文結束。祝各位讀者雙節快樂,事事順意!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