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古人飲茶到底有多講究?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中國雅士素來看重一個 「清」 字, 而飲茶中的 「清」 更至關重要。

水本乃天下至清之物, 茶又為水中至清之味,得一「清」字,方可謂「口舌之味通於道」 。

從品茗中體味到清雅的情趣。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著意於 「清」,文人飲茶講究環境幽靜雅緻。

在山壑間松竹潭澗旁汲泉煮茗,「清芬滿杯, 雲光灩瀲」 ,情趣盎然,茶室、茶寮之設,也務求清雅脫俗。

明人陸樹聲在《茶寮記》中描 述小園中所設茶室:窗明几淨,有客來,童子生爐,茶香裊繞,出茶具,捧茶而至,頗有遠 俗雅意。

《遵生八箋》亦云: 「幽人首務」乃是設茶寮於書旁,寮中設茶具、焚香餅,供「長 日清談,寒宵兀坐」 ,這自是深得三味之語。若「盆樹庭,詩畫滿壁,鼎罇盈案」 ,那就是俗 氣逼人,而非雅士所為了。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文人清飲,以客少為貴。

陳繼儒在《茶董小序》中說: 「獨飲得茶神,兩三人得茶趣, 七八人乃施茶耳」 。

張源也說: 「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眾則暄,暄則雅趣乏矣。 」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文人飲茶,又須一個「閒」字。

若一杯清茗在手卻忙不迭地「一吸而盡」 ,灌將下肚, 自然無半點雅緻情趣,借妙玉的話來說, 這種 「不暇辨味」的飲茶不是解渴的蠢物就是俗不 可耐的驢飲。

魯迅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有 功夫。

這裡所說的「有功夫」正是脫卻匆忙、緊迫的悠閒怡情。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有了「清」與「閒」二字,士人之飲茶,自然塵心洗盡,物我兩忘。

《茶經 " 九之略 " 章有 " 若松間石上可坐 " , " 若瞰泉臨澗 " , " 若援 [ 上艹下三個田字 ] 躋巖, 引 [ 糹亙 ] 入洞 " ,則飲茶活動可在松間石上,泉邊澗側,甚至山洞中。

" 十之圖 " 章又載: " 用 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佈寫之, 陳諸座隅。 則茶之源、 之具、之造、之器、之煮、 之飲、之事、 之出、之略目擊而存,於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

室內飲茶,則在四壁陳掛寫有《茶經》 內容的掛軸,開後世懸掛書畫條幅的先河。

呂溫《三月三日花宴》序雲: " 三月三日,上已禊飲之日,諸子議以茶酌而代焉。乃撥花砌,爰誕陰,清風逐人,日色留興。臥借青靄,坐攀花枝,聞鶯近席羽未飛,紅蕊拂衣而不散……"

鶯飛花拂,清風麗日,環境清幽。

錢起《與趙莒茶宴》詩云: "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習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

翠竹搖曳,樹影橫斜,環境清雅。 此乃唐代文人雅士們在煮茶的飲茶方式下的多喜愛的環境。

室外則在美麗的自然美景中慢慢 品味茶的芳香;室內則在一清靜典雅備上所需的各種器具,或獨飲,或兩三友人,在茶的清香之中,或思考,或探討,或布一棋局相互比拼 .......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 唐代 ] 茶道,對環境的選擇重在自然,多選在林間石上、泉邊溪畔、竹樹之下清靜、幽雅的自然環境中。或在道觀僧寮、書院會館、廳堂書齋,四壁常懸掛條幅。

朱權《茶譜》則記: " 或會於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 牖。 "

舒舜欽《答韓持國書》 “ 靜院明窗之下,羅列圖史、琴樽以自愉悅,有興則泛小舟,出 盤、閭二門,吟嘯覽古於江山之間,渚茶野釀,足以銷憂。 ”

連文鳳《四望亭記》 “ 更創一亭 為棲息之所,左右引水,翼以詞沼,疊石前後,樹以花木,琴、棋、圖籍、筆床、茶灶、次 第於其間。 ”

梅堯臣《和邵不疑以雨止烹茶觀畫聽琴之會》 “ 彈琴閱古畫,煮茗任有期。 ”

陸 遊《閒中》 “ 活眼硯凹宜墨色,長毫甌小聚茶香。 ”

宋代點茶道對飲茶環境的選擇與煎茶道相同,大致要求自然、 幽靜、 清靜。

令詩有 " 果肯同嘗竹林下 " ,蘇軾詩有 " 一甌林下記相逢 " , 陸游詩有 " 自挈風爐竹下來 " , " 旋置風爐清樾下。 "

文人雅士們多追求一種閒適而清幽的意境。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比起唐代的奢華宋朝的講究,明朝文人比其他時段的各色人等,都會過日子些,日子過得味多些。

徐渭在《徐文長秘集》中說:“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飄煙”。

徐渭列舉了種種品茶的環境,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明人的更趨高雅的品茗意趣。

明末馮可賓的《岕茶箋》談到“茶宜”,提出了十三宜,即宜於品茶的十三個條件。

一無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酲、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鑑、十三文僮。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文人雅士對品茗環境的講究,是構成品茗藝術的重要環節,其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中“天人合一”的觀念。

人與人,人與自然萬物是和諧一體的。

所謂物我兩忘,棲神物外,心心相印其實都是說的一種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統一的最高境界。

品茶作為—門藝術修養,也以主客體的相合統一作為最高境界。

因此,對環境的選擇,對人品的挑剔都是圓滿完成品茗藝術的必要手段。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喝茶最美的場景,得其中一二,便勝卻人間無數

常說茶文,同講盞史,偶看山水,引經據典,多為編整,請勿K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