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區: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帶動發展新路子

訊(朱組宣 張武明)城鄉一體化進程加速,城市框架逐步拉開,各類商圈市場、商業文創街區、商居合一等新業態紛紛湧入社區,“景漂”“景歸”一族、“兩新”組織黨員、國有企業改制黨員等在社區聚集,各種新現象、新矛盾逐漸顯現,這是珠山區面臨的“成長煩惱”。

發展問題要靠創新來破解,城市治理要從黨建尋求力量。去年以來,珠山區以強化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為基礎,積極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和多元共治,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小城市特點的黨建引領城市發展新路子。

破難題,黨建引領找到清晰方法路徑

問題千絲萬縷,只有“解剖麻雀”、找準“病灶”,才能對症下藥。珠山區藉助中國社科院的力量,圍繞城市治理要素進行了一次大調研、大排查,發現當前存在的基層黨組織缺乏統籌功能、社區居委會自治能力弱化等問題,都與現行的街道社區管理體制密切相關。為此,珠山區委確定了構建城市黨建“一盤棋”的思路,凝聚了改革社區體制的共識,明確了黨建引領下共治共建共享的方法路徑。

按照工作覆蓋“一張網”的要求,該區逐步形成“區委為一線指揮部、街道為龍頭、社區為戰鬥堡壘、網格為窗口、樓棟為末梢”的五級黨建工作聯動體系,構建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網格黨支部為基礎、城市轄區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

隨之推出的,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四化”模式 推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實施意見》,圍繞組織建設標準化、重點工作項目化、為民服務有形化、主題活動系列化,提出了16條具體措施。如推出以“社區支部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支部委員會、志願者協會”為框架的“四會議事”連心小分隊,化解物業和業主矛盾,推動物業費徵收率從之前的10%提高至80%,合力拆除“兩違”建築2600餘平方米;出臺《關於強化“黨建+”理念 助推用實幹擦亮瓷都對話世界窗口的實施意見》,把城市基層黨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如推出“黨建+雙創雙修”,在重點項目一線成立18個功能型黨組織,整合綜合執法、公安、城建等部門資源,動員轄區內駐區單位和非公企業、社會組織投入環境治理。

抓改革,推動一元治理轉為多元共治

在充分調研論證、考察學習的基礎上,珠山區突出核心引領、重心下移,在社區全面推行“3+X”運行模式, 著力推動社區從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轉變。其中,“3”指“一委一站一居”三方,“一委”即社區黨委,“一站”即社區工作站,“一居”即社區居委會;“X”指駐區單位、社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居民等。

年初,該區結合社區“兩委”換屆,對社區黨組織進行優化升級,同步成立46個社區黨委,在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相對集中的區域,建立了108個“兩新組織”黨組織。

著力明晰街居兩級角色定位。珠山區將街道相關派駐機構整合為“兩辦兩中心”,把街道黨工委工作聚焦到抓黨建、抓發展、抓城市治理等主責主業上來;將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治安、勞動就業、衛生計生等便民職能從街道剝離出來,下沉至社區工作站,實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代理服務相結合的運行模式。各項業務“前臺一站受理、後臺分類處置”,轉部門“條條受理”為社區“綜合受理”,變原來的街居“二級審批”為“一站式服務”,實現公共服務在社區全部辦結、居民辦事“最多跑一次”。

著力解決社區規模各異、城市治理互相“扯皮”等問題。該區將原來的92個社區居委會精簡合併為54個,全面實行網格化管理,每300戶左右劃分為一個網格,由社區“兩委”幹部兼任網格員。加大社區工作細分力度,設立民情理事會、志願者服務聯合會、計生協會等專業委員會,為居民充分參與社區事務提供渠道。

強服務,助力小社區展現大作為

為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珠山區以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為主軸,以城市各類基層黨組織為點和麵,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有效推動不同領域黨組織之間實現融合互通。

打造黨群服務新陣地,讓“小社區”有“大平臺”。該區籌集資金5000餘萬元,新建了6個面積達上千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改擴建了10個黨群服務中心,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裡村街道馬鞍山社區成立集糾紛調解、政策宣講、民情收集、助老幫困、便民代辦功能為一體的“580黨員調解流動服務隊”,大到房屋拆遷矛盾化解,小到家長裡短糾紛調處,“580服務隊”均能在8分鐘之內趕到。

創新服務群眾新機制,讓“小社區”有“大資源”。為發揮駐區組織行業優勢,該區以“百姓說事”“社區論壇”等平臺為抓手,把共建共享從“友情支持”上升為“分內之責”。今年以來,街道社區與轄區單位簽署共建協議260餘份,聯合開展文明創建、環境整治等活動480餘次,特別是在城市“雙創雙修”、棚戶區改造等工作中,街道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共擔義務,取得良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