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和西汉有什么分别?

蔡天龙

东汉与西汉虽然都是汉,皇帝都姓刘,而且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也确实是西汉刘邦的后裔。但是,从政治史与社会史的角度来看,东西汉的差别之大,远大于两个不同姓的王朝。

西汉的社会结构延续自秦朝,是一个平民社会,基本上已没有贵族。而东汉已形成世家大族,完成了再度贵族化,是一个门阀社会。中国的门阀制度,即形成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延续至南北朝,并为隋唐所继承,于五代时瓦解。

从政治制度来说,西汉以外朝三公为政府领袖,而东汉则设“尚书台”架空三公之权,一切政令皆经尚书台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时人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西汉有外患,匈奴一直是西汉的威胁,东汉则从未有外患,只有内患。东汉中后期,外戚、豪族等权臣以“录尚书事”之衔入主尚书台,垄断了朝政。而君主要夺回权柄,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得势之后,复擅权乱政。所以东汉后期的政局,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轮流专政。


吴钩的钩沉

西汉时代

秦朝末年,农民出身的刘邦消灭了项羽以及他所分封的诸侯王国们,继秦朝以后再度统一中国。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即位,发生了吕后专权。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诸臣平定诸吕之乱,拥立刘邦与薄姬所生的代王刘恒为帝,这就是汉文帝。文景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趋于安定,但是依然对匈奴采取怀柔政策。

汉武帝时期,南平百越,北克匈奴,西通大宛,东灭朝鲜。“寇可往,我亦可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强音。武帝后期,国力有所衰微,但“昭宣中兴”挽救了局面。宣帝刘洵在位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进一步击溃匈奴,并且在神爵2年设置西了域都护府(历史教科书所选用的西汉最大版图即是汉宣帝时期)。




宣帝以后,国家终于日渐衰落,不复当初强盛。元、成、哀、平四代帝王个个纸醉金迷、放任外戚专权,埋下了灭亡的隐患。公元9年,权势滔天的外臣王莽篡位,废除孺子婴,建立了新朝。

东汉时代

西汉舀陵侯刘买的后裔,南阳人刘秀、刘演兄弟聚兵反抗王莽,逐渐形成气候。在新朝末年的乱局中,刘秀扫灭群雄,克定祸乱,复兴了大汉王朝。历史上将刘秀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光武帝刘秀虽然结束了国内的乱局,但是他无力对外用兵,只能维持百废待兴的现状。一直到他去世后,明帝刘庄和章帝刘炟励精图治,并收复西域,北击匈奴,开启了“明章之治”的时代。汉和帝永元年间,凭借着前代的良好根基,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汉和帝以后,东汉王朝陷入内外交困、一蹶不振。首先是长达13年的西羌之乱,导致关中地区荼毒深远,民生凋敝。其次,自汉顺帝以后,邓氏、宋氏、阎氏、梁氏等外戚家族先后专权乱上,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的巅峰。桓、灵时期,外戚的势力虽然瓦解,但是宦官干政又步入前台,造成了更加惨烈的结果。汉灵帝时期,在黄巾之乱和诸侯割据的冲击下,东汉已经日落西山。公元220年,权臣曹丕篡位,结束了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

东汉与西汉的联系与分别

西汉是农民阶级建立的政权,汉高祖刘邦本人出身于布衣草莽,他的幕僚武将集团也大多来自于民间。这些开国显贵大多不是世袭阶层,背后没有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东汉是士族与地主阶级所建立的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些大士族可以主导国家政治,小士族则形成地方割据。

刘秀这一支南阳刘氏距离汉高祖刘邦的直系血脉已经比较遥远了。刘秀属于没落的贵族阶层,他的出身远高于当初白手起家的刘邦,本人在南阳当地颇有威望。光武帝刘秀建国时,过于优待士族,虽然他本人能够压制士族集团,但到了后来,外戚、士族逐渐坐大、盘根错节,成为了拖垮东汉的原因。东汉时期,许多庞大的封建士族集团正式形成。三国时代的袁绍家族,司马家族;西晋时代的杨氏家族;东晋时代的王、谢家族都是在东汉时期才逐渐发迹的。
因此,刘秀建立的东汉虽然是西汉的延续,但其实也可以说是另一个崭新的政权,因为无论是开国过程、统治阶级的成份都与西汉时代相去甚远。


中外历史

一般来说,汉朝四百年基本上是连贯的。但是因为中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于是汉朝就被斩为两段,即一段为西汉,一段为东汉。

西汉创立者为刘邦,首都长安。东汉创立者为刘秀,首都为洛阳。相对来说,长安在西,洛阳在东,于是就称之西汉和东汉。如果从时间来算,历史上却称他们为前汉和后汉。

西汉大约经历二百一十年,即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起,到公元8年王莽篡汉。

就历史地位和贡献来说,西汉诸帝中,高帝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三人功绩最为显著。西汉末刘歆说:“高帝建大业,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武世宗。”可见,刘邦、刘恒、刘彻作为西汉历史三位功德显著的皇帝,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看法。除此之外,汉昭帝和汉宣帝也是西汉时期较为作为的两位帝王,在他们的统治时期西汉历史持续繁荣,在文景之治之后,他们再度创立了一个盛世,即昭宣中兴之治。但是从汉元帝之后,西汉历史就逐渐开始衰弱,并最终被王莽所取代。

王莽是横亘在东西汉中的一个厉害角色。他本是外戚,但是西汉末期,皇帝权位越来越弱,外戚于是作威作福,最终外戚王莽才抢走了刘氏政权,建立新朝。可惜的是,王莽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他也无法掌握失控的历史,新朝建立短短十五年就被刘邦的后裔刘秀等人给掀翻了。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为刘邦九世孙,出自景帝之子长安定王刘发这一脉。王莽夺权不过十五年,因为时间相隔较短,刘秀为刘邦之后应该是靠谱的,也正如此,刘秀将自己建立的东汉认是承接西汉刘氏政权的正统地位。

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一共一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三位皇帝。就皇帝的数量来说,东汉和西汉都差不多,但是就皇帝的能力来说,东汉远远赶不上西汉。

当时,刘秀认为,西汉乱于外戚,所以他上台以后非常警惕外戚,不允许任何外戚来干政。这种警惕性一直保留到汉明帝刘庄,但是在汉章帝以后,他们便渐渐遗忘刘秀祖训,于是外戚重新上台,从此东汉就陷入了强外戚弱皇帝的混乱局面。

东汉后期皇帝权力为什么弱? 主要是无论哪一家外戚上台从来都只是选年幼的可以控制的人来当皇帝。后来,幼小的皇帝长大以后,认为这些外戚都不可靠,于是就依靠提拔宦官掌权,于是东汉的政治江湖中,就出现了四派势力互相打来打去以至最后斗亡了国家。

这四派势力就是以皇帝为主的皇族;以丞相为主的文官集团,也叫士大夫集团,另外两个就是著名的外戚集团及宦官集团。这四派势力因为利益关系,互相拆台又互相联合,最后终于毁于内斗之中。


月望看历史

我是“红雨说历史”,西汉和东汉为我国历史上两个封建王朝。我国前四史中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基本都和两汉有着密切的联系。东汉和西汉国号都为“汉”,他们区分主要是后人根据两汉都城位置来加以区别。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在西安以东,所以叫东汉。因为有《后汉书》存在所以,西汉和东汉又称“前汉”和“后汉”。我们就来说说两汉的主要事件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开始了西汉王朝216年的统治。西汉共传12帝,公元8年灭亡。

楚汉争霸

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等才华横溢之辈。项羽刚愎自用逼走亚父范增。兵力强于刘邦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兵困垓下,虞姬自尽。最后,项羽突出重围自刎于乌江。 西汉疆域远大于秦国。东至东海,西至巴尔喀什湖,南至越南,北至大漠。 汉高祖刘邦继承秦朝制度,政治上实行“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称“郡国并行”。但是这造成了中央和地方矛盾,


文景之治与七王之乱

文景时期,民生凋敝,汉文帝和汉景帝提出休养生息策略,要求地方官吏鼓励农业,奖励耕织。文景时期多次减少徭役和纳税。他们还取消了秦以来的很多严酷刑罚。人民辛勤劳作,皇帝官员节俭行事,创造了“文景之治”。

后来汉景帝采取晁错来建议废除分封制,方式不当造成“七王之乱”,晁错在前线被当众斩首。最后周亚夫平定这样一场吴、楚七国之乱。


汉武帝雄才大略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此基础上新铸“五铢钱”,铸币权力收回中央,盐铁官营,国家收入猛增,经济实力强盛。从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上林赋》《子虚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磅礴阔大盛世气派。他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面对匈奴侵扰,汉武帝先后派遣李广、卫青、霍去病等镇压匈奴。西汉的大军直破匈奴王廷,给匈奴王惨痛的教训,熄灭的匈奴的气焰,多年不敢再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远销中亚,欧洲。据说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的衣服惊艳了全罗马。


昭君出塞

传到第八位皇帝汉元帝时期。这位皇帝用了一招史上“最肉疼”的“美人计”昭君出塞。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亲。昭君因为久在深宫得不到宠幸,自愿入匈奴。据说汉元帝看到有“平沙落雁”之貌的王昭君,后悔的要死。但是昭君入匈奴,为汉朝和匈奴带来50年的和平。据说昭君入宫不被宠幸的原因是坚贞不屈,不去贿赂画工毛延寿,被毛延寿故意画丑。最后毛延寿被汉元帝杀死。后来历代文人墨客写诗作曲赞美纪念这位有落雁美人。杜甫、李商隐、王安石等都有诗作传世,还有马致远的《汉宫秋》(《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汉末动乱与王莽新政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频发,农民破产,贵族享乐,社会混乱,矛盾尖锐。外戚王莽趁机夺取政权,建立“新”。王莽不看实际情况实行改革触动了地主豪强和平民利益,加上天灾水旱不断,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各地起义不断,公元25年,王莽兵败,被杀。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夺取了政权建立“汉”,就是东汉,又称后汉,传13帝,196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

昆阳之战:

公元23年,王莽集结40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镇压“绿林军”。当时里三层,外三层的把绿林军镇守的昆阳(今河南叶县)围了个水泄不通。城内仅仅不到一万的将士坚守。当时,年轻有位的起义军将领刘秀趁着夜色,带着12人逃了出去搬救兵。最后王莽40万大军,被刘秀领来的军队和城里军队里应外合打败。昆阳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刘秀建汉:战后,不久王莽死去,新朝灭亡。


光武中兴

刘秀作为汉室宗亲于公元25年在洛阳继位,成为东汉(也称后汉)第一个皇帝光武帝。刘秀当皇帝以后加强皇权,奖励功臣,释放奴婢,降低赋税,兴修水利铁制农具得到了推广,牛耕得到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后来班超通西域使得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党锢之祸:

东汉中期以后朝中连续发生外戚为首的官僚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政治斗争。桓帝时期,政权主导基本落入宦官手中,一些正直官员反对黑暗的宦官统治,被卷入官场斗争中,被杀,被囚禁。他们被称为“党人”,历史上称东汉这期间的党人灾祸为“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东汉末年,地主豪强吞并土地严重,东汉政权动荡,农民起义不断。公元184年酿成大规模黄巾起义。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的东汉政权下,取而代之的是军阀割据。汉献帝成为军阀手中的傀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制,广积粮食,官渡战胜袁绍,统一黄河中下游,成为最大军事集团。公元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帝建立魏国。


这就是西汉和东汉的历史。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传统意义上是属于一个朝代,都是汉朝,可实际上却是两个朝代,因为中间出了个新莽政权,好比一个家族被外人给灭亡了,这个家族的后人又重新夺了回来。刘秀的东汉确实是自己一步步打下来的,当时完全可以用其他字来命名,但是刘秀知道自己能登上皇位很大原因就是在于是汉室后裔,认祖归宗,干脆继续使用“汉”来命名这个新的朝代。这也无可厚非,同根连枝嘛!

(刘邦)

后人为了区分开来,就以新莽政权为界,前面是西汉,后面就是东汉,但是前面我也说到是两个朝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也就是题主所问的,东西汉有什么分别?

其一:王莽篡权后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权利的分布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制度上也有了创新,这个是西汉所没有的,退一万步来说,西汉从王莽上位以后就已经宣告灭亡了。

其二:刘秀是凭自己的实力得到皇位的,并不是继承来的,说的不好听点,保留汉的国号已经对得起刘邦了,真要重新取一个,还能拿我怎么办?刘秀也够意思,谥号是汉光武帝,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开国皇帝,只认为是自己夺回了自己家的东西,所以我才说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朝代。

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确实是两个朝代无疑,西汉和东汉,读书时老师也说过,就是让我们好划分才这样称的,说白了就是中间有个王莽穿越过去了。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


羽评历史

秦末乱世,英雄尽起,后天下稍定,楚汉争雄,刘邦胜出,定都长安。

王莽乱政,趁乱起势,刘秀脱颖而出,招内抚外,定都洛阳。

是为两汉。

刘邦出身是一亭长,而刘秀则是刘邦旁支,总之政治上都没有很大的先天优势。可以说是英雄不问出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经历由盛转衰的过程也是值得深思。

刘邦建立西汉后,实行“郡国制”,后来他的封王又遭到大幅度的削弱,刘邦死后,吕后专权,长达8年的吕家汉朝。刘秀夺取天下后,对大臣也是很有猜忌,大臣被逼死者,大有人在,和刘邦时期如出一辙。

刘邦后,便是著名的文景之治;刘秀之后则是明章之治;

文景之治之后是汉武帝军事上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明章之治后则是汉和帝诛灭权臣,派班超平定西域的军事作为。

汉武帝后出现了昭宣中兴,之后汉元帝完成暂时结束和匈奴战争的成就,但同时,随着统治时间增长,土地兼并也严重,为后来的王莽之乱埋下祸患;汉和帝死后,外戚专权屡次发生,东汉也由盛转衰。

王莽之后,天下大乱;汉灵帝后,军阀割据。自此西汉、东汉亡矣!

西汉顾名思义,建立在长安,东汉为洛阳。西汉有吕后之乱,七王之乱,但都趋于稳定,到后来大乱则是历史的必然,东汉时期则是宦官、外戚的时期,较比西汉要严重的多,其外戚窦氏、邓氏、阎氏、梁氏、何氏都是东汉大厦的倾覆者,看起来是人祸,但是它也继承了西汉腐朽的一部分。东汉沿用了西汉的政治制度,又有些许不同,尚书台作用逐渐体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在东汉末年十分严重,东晋时期则达到巅峰,察举制导致了士族垄断知识,垄断官僚。大族根深蒂固,最后司马氏颠覆了魏国,权力太大就导致过于腐朽,以至于有魏晋南北朝长达400年的乱世。


大眼大世界

一、前2O2一一公元8年为西汉。刘邦平定各路王侯建立西汉,经过分裂战乱而走回统一,功虽不及秦始皇,但也是应称道的。整个西汉由穷变富、变强、再变乱而亡。汉初国家很穷,天子仪杖队配不齐一样颜色的马,大臣上朝坐牛车并不寒酸。经过文景之治国力逐步回恢。汉武帝在此基础上,推∵行马政等强军措施,起同卫霍等良将,北上严厉打击了匈奴势力,消耗了外敌,也消耗了刚积累的国力。昭、宣时期稳定了几十年才又回恢。元、成、哀、平时代多为平庸之君,帝权渐衰而公卿日隆,直至王莽夺位。王莽在旧史书里一直被视为篡位者,有失公允。王莽很想改革局面,提出一系列国有化的强杆弱枝举措,想削弱地主豪强,扶助平民百姓,加强中央权力。以王莽一人之力反抗庞大豪强必然要失败。总之西汉在制度建设、富民强军、发展农业生产、开拓边贸等方面很不错,特别是树立大汉国威功不可没,标榜千秋,使人们至今享大汉崇誉。特别重要是形成大汉文化这一点,是在秦始皇之后的大贡献。另外,以汉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融合也始功于西汉。


二、公元25一一220年为东汉。绿林、赤眉起义之后,地方豪强群起反王莽,刘寅、刘秀兄弟经昆阳之战后,刘秀北上平定河北等地,即位皇帝,重新统一。刘秀是不可多得的明君。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办矿产治炼、发展商业等,使全国农商手工业迅速得到恢复和繁荣。东汉最显著弊端在于党争和宦官、外戚专制。最致命的在于豪强势力危胁中央。积累日久导致亡国。

东汉在燕然灭匈奴、发展文化科技、汉乐府、汉赋等方面贡献很大。地动仪、造纸等技术领先于世界若干年。


左说春秋

西汉和东汉只是后人对汉朝的史称,二者虽合称为汉朝,但因为处于不同的时期,因此有明显的区别。

仅从成就来说,西汉主要成就是开疆扩土和抵御外敌,最终开拓了北绝大漠、南到大海、西愈葱岭、东并朝鲜的辽阔疆域,奠定了现代中国的最基本版图。


西汉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经济方面发展也很迅速,特别是丝绸之路的打通,大大提升了“外交”方面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文化的交流。

如果说西汉是对外,那么东汉就是计较注重内部经济、文化的发展了。东汉时期四大发明出现了一半,蔡伦发明并逐渐完善了造纸术,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而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佛教也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所以说,东汉时期是比较注重内部发展的。


当然这里不是说西汉就没有注重发展,东汉没有注重外交和疆土,对于任何一个帝国,疆土和经济都是帝国发展评价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这里着选择性的析了一点。


詁韵奇谈

西汉和东汉都是刘姓王朝,都以刘邦为开国君主。但两者也有差别,西汉的首都在长安,东汉的首都在洛阳。这注定西汉会更强势。

因为长安靠近西北,接近游牧民族,要想安生,武力就必须更加强大。长安位处关中,形势地利也较好,易守难攻。东边有变,可以封锁函谷关;西边又更接近西域,适合拓边。所以西汉对西域的控制,超过东汉。

此外最大的差别就是意识形态了。西汉政权的前半期,基本是继承秦制,信赏必罚,也非常残酷,皇帝的陵墓巍峨巨大,民众犹有游侠之风,野蛮粗鄙,快意恩仇。后半期开始提倡儒学,但依旧以法家制度为底,儒家信仰只是辅助。但从元帝开始,政权的意识形态儒家化加剧,思想也逐渐人道,陵墓越来越小。这是王莽得以夺权,和平改朝换代的基础。因为在儒家意识形态灌输下,从上到下,都相信天下无常主,唯有德之人居之。而王莽就是那个有德之人。这本来是进步思想。无奈王莽这人太不争气,胶柱鼓瑟,志大才疏,瞎折腾,没几年把国家搞成一团糟,经济整个崩溃,天下因此大乱,重新陷入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最后群雄逐鹿,刘秀崛起,重新建立汉王朝。但儒家思想没有消灭,刘秀本身从小就接受儒家意识形态教育,信奉儒学。刘秀之后的皇帝,陵墓比西汉的皇帝,都小很多。但东汉一朝儒学意识形态渗透到各个阶层,信奉忠义气节,导致大臣和皇帝关系紧张。皇帝不信任大臣,提拔宦官作为自己的代理。最后大臣和宦官火并,天下大乱,三国崛起。


梁惠王

题主问东汉和西汉的不同之处,东汉和西汉是两个独立的王朝。西汉是刘邦创立,东汉是刘秀创立。有什么分别呢?

一,东汉开国将帅皆善终。政权平稳移至有才能的文吏之手。功臣也得到应有的奖赏,国泰民安,没有残暴的杀戮功臣行为。而西汉建立之初,由于没有很好的策略实行导致,功臣叛乱频发,许多功臣良将被诛杀怡尽。国力也因此更加衰弱!

二,西汉的文治和武功胜于东汉。汉武帝时的强盛的王朝使四夷宾服。到了东汉时己无力达到威摄周边的能力。疆域面积小于西汉的盛期!

三农耕技术和科技,及文化等方面东汉比西汉有了显著进步。主要方面有造纸术的发明,为文化的传播能够更加广泛。南方地区己有一年二熟的种植模式,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淼粮食。来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火药技术也渐渐运用到军事上面。总之东汉先进于西汉。

东汉皇权总体体现一个柔字,而西汉皇权处处显出一个刚字。是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