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曙光:金雞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饒曙光看來,金雞獎的生命力依然旺盛,而如何將它與不斷髮展的中國電影產業相結合,就是擺在這項有著近30年曆史的電影獎項所面臨的一道時代課題。

金雞獎不僅憑藉專業性在過去多年,影響著中國電影的發展,而且在設置上也有著獨一無二的特點,那就是每一屆都會選擇在不同的城市舉辦。饒曙光認為,這樣的賽制最初是考慮讓不同城市的觀眾近距離接觸到中國電影的發展,感受電影的魅力。

饒曙光:金雞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資料圖片)

但如今我們從這一特殊性上看到的,卻是金雞獎的專業性標籤不斷被舉辦城市的商業宣傳所稀釋。饒曙光認為,這種流動舉辦的模式,給金雞獎的專業性、聚焦性和傳播力,都帶來了不小的衝擊。因此,有必要將金雞獎舉辦的地點固定下來,從而讓金雞獎真正落地生根。據瞭解目前組委會已經開始進行調研,在眾多有強烈意願申辦成為金雞獎永久舉辦地的城市中,組委會將充分徵求專家和觀眾意見,最終作出最佳選擇。

在舉辦時間上,金雞獎也有些特殊設置。逢單數年舉辦金雞獎,逢雙數年舉辦百花獎,前者是專業獎項,後者是大眾獎項。這樣的設置,在最初看來是合理的,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一年快似一年的發展,影片數量急劇上升,金雞獎已經出現無法跟上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的徵兆。儘管每年都會舉辦金雞百花電影節,但金雞獎在專業方面的引領作用卻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據饒曙光介紹,每屆金雞獎都會收到二百五十五部到三百部電影的報名申請,最終送到評委面前的影片數量,大概在五十部左右。而無論是初選還是評委最終的專業選擇,都遵循著金雞獎近30年來的評選原則,那就是“六親不認,只認作品。八面來風,自己掌舵,不報成見,從善如流,充分協商,顧全大局。”

饒曙光表示,之所以制定這一原則,是因為金雞獎在設立之初,國內已經有了代表觀眾的百花獎和代表政府的文化獎,所以選擇代表電影專業性,就成為金雞獎的特色和最終目標。正是因為始終強調專業性,所以在普及性和商業性方面的矛盾開始凸顯。饒曙光指出,在意識到這一問題之後,金雞獎已經開始作出改變,包括通過對金雞獎影片進行展映。但在饒曙光看來,金雞獎需要作出改變,但同時更需要堅持原則和標準,並且讓更多觀眾瞭解和支持金雞獎的這種標準。

在採訪中,饒曙光談到了當前民間電影評價體系對專業獎項的影響。他指出,豆瓣等社交媒體為獨立影評人及自媒體人提供了全新的發聲平臺。這些平臺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引導電影消費、提升觀眾欣賞水平的作用,但也存在魚目混珠的情況,給電影市場帶來負面影響。金雞獎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應該積極適應不斷變化的電影格局,為中國電影的發展樹立起一面專業性的旗幟。力求在唯票房論的市場中,通過對代表藝術發展趨勢的電影給予表彰,讓觀眾更多地看到電影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