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有椎間盤突出,你會選擇保守治療,還是微創手術、開放手術?

我是西醫畢業,現在從事手法處理工作十多年,期間見過各種症狀的患者,也見過各種方案處理後的人,也跟過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我本人9年前也曾患有過l5-s1腰椎間盤突出症,現在做檢查還是有l5-s1椎間盤5mm。


重在預防

選人不要選方法

椎間盤突出症的方案選擇,我覺得倒不如說選擇一個合適的醫生採取擅長的方案去處理,選擇方法對於一個病人來說是很無奈的,方法從來不是萬能的,也不存在專用藥,方法不同的人操作效果也不一樣!

手術能不做不做,能晚做就晚做

微創和手術也是方法,未必做一定會康復,但是術後造成的破壞,術後瘢痕脊柱不穩遠大於椎間盤突出本身,哪怕一個突出10mm的,不做手術,沒症狀康復,也比一個手術後,沒症狀康復的身體要好,生活質量要高!

從診斷找方案

腰椎間盤突出症,要根據症狀分析有沒有伴有腰肌勞損,腰椎小關節紊亂,臀中肌和梨狀肌綜合徵,這都是一個長期腰椎間盤突出症常會伴有的問題,症狀表現也類似,只處理神經根的壓迫關係顯然不是完整的!

寄語

談到專業,寫的就有點囉嗦,我會一直努力的做椎間盤突出科普,從預防、處理到鍛鍊,減少損失幾率,避免不必要手術!


健康新語


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情況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在咬文嚼字,其實這一字之差,不僅體現了嚴重程度的差異,同時,在處理上也會有明顯的差異。一般我們所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是檢查報告中(如腰椎磁共振)描述的結果,此時如果沒有合併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狀,那麼就不能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而只是影像學檢查發現了腰椎間盤突出。著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有一項研究對98位沒有腰腿痛症狀的人進行MRI檢查,結果發現在該人群中有接近2/3的人有影像學上的“腰椎間盤退變”的表現,如椎間盤膨出、突出,許莫氏結節形成等。這種影像學上的退變表現並不一定會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注意平時生活習慣養成,避免長時間坐姿工作、腰部外傷等,防止椎間盤突出急性加重,進而壓迫神經出現相應的症狀。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不僅需要影像學檢查發現存在腰椎間盤突出,而且要表現出相對應的臨床症狀(如下肢麻木、酸脹、無力甚至大小便障礙等),這樣才能確定診斷。


明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後,怎麼辦?

1、臥床休息:當症狀初次發作時,以臥床休息為主。臥床2-3 周後帶腰圍起床活動,3 個月內不做彎腰動作。

2、持續牽引:採用骨盆牽引可使椎間隙略為增寬,減少椎間盤內壓,擴大椎管容量從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

3、針灸、理療、推拿、按摩:可使痙攣的肌肉鬆弛,進一步減輕椎間盤壓力。但目前國內這方面從業人員甚多,水平參差不齊,故療效差異較大。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暴力推拿按摩。



脊樑修理工


再說說缺點:

(1)微創手術的風險與標準開放手術相當,微創但並不是危險也小了。

(2)不能完全摘除椎間盤,存在復發可能。



對於恢復期,也只就是治癒期間,不再復發,需要老師根據病情突出情況,制定椎體空間拉伸動作,腰背部肌肉鍛鍊動作增加對身體的支撐減少椎體的壓迫。

對於您處於什麼階段那就私信老師諮詢吧!


關注老師,歡迎患者評論私信,一起討論您的情況。您身邊的的骨病康復老師。


骨病康復老師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結合自己的診治經驗,來聊聊我的觀點吧。

優點:不開刀、心理負擔小、花費少及不用擔心手術併發症。

缺點:病情容易反覆發作,甚至經久不愈,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微創手術

目前,脊柱椎間孔內鏡技術蓬勃發展,是未來發展趨勢,其具有損傷小,術後利於恢復,療效還很好等特點。目前重點人群為年輕及老年患者,追其原因是因為年輕的朋友不想過早做開放融合手術,年齡大的患者不能耐受開放手術那麼大的創傷。


微創手術畢竟是一種手術,同樣也會存在手術併發症,比如感染、復發等情況,建議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參考醫生的意見作出選擇。

開放手術

不足之處有創傷大、費用高、術後恢復慢、臨近節段退變風險增加以及感染等等併發症。


骨科醫生老牛

因此,我用我的經歷告戒各位,只要症狀沒有出現大小便障礙,就應該給自己機會,選擇合適的鍛鍊方法,堅持下去,最多一年半載,奇蹟就會發生!

再次強調,選擇正確的鍛鍊方法,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如果你不知怎麼鍛鍊,歡迎溝通!


突出鬥士


瑛勇3

1、跑步會增加腰椎的壓力,可能會引起症狀病情加重。

2、比較有效的鍛鍊,可以做五點支撐,也可以做臥式小燕飛。

4、游泳也是最佳的腰間盤突出患者的康復運動。


葛氏老黑膏


緣聚廣州45488581


一天過去我們又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