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来自唐代的网红旅游博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潇洒豪迈的李白常常游历名川大山,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那些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和“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等语句就是他畅快游历的写照。比如他在十八岁的时候从自己读书的大匡山出发,游历过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同时作为一个剑客,他也在山川江河之中寻求一种全新的进阶力量。在广泛的游历之中,他发扬自己的任侠的精神与出世的洒脱,使自己与广阔的自然融为一体。

到了公元724年,已经二十四岁的李白又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他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乘舟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例如《峨眉山月歌》等著名作品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

李白,来自唐代的网红旅游博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到了还在较繁荣的开元年间的公元7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从蜀地而出,他在这地势险峻而且雄奇美妙的故乡之地四川境内跋山涉水,纵览了绝妙雄奇的巴蜀山水。在这段游历之中,李白的诗歌境界更加洒脱高妙,飘逸豪迈的风格与精巧凝练的文字使得他的作品更富艺术性与感染力。同时他的剑术也得到了提高,之前在称为“剑圣”的裴旻的悉心教导下已经娴熟于心,如今在游历中的顿悟之后,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这里的裴旻并不是后世杜撰出来的人物,他真的是一位剑术高超的不凡之人,著名的书法家都曾为他写过诗歌:“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师父都这么厉害了,李白的剑术之妙就合情合理了。

李白,来自唐代的网红旅游博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这次蜀地之游在李白的人生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正是通过这次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的蜀地之游,使得李白的气质更为洒脱以及魅力更为吸引人。这种气质和魅力使得他在后来能够结识孟浩然和王昌龄等大家,甚至使得年仅二十七岁的他能够娶到上任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下面这首《渡荆门送别》正是他出蜀时所创作的: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代 李白 《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就是李白游历过蜀地到了荆门时赠别家乡所创作的,那种飘逸豪迈可见一斑。李白这次出蜀的大致路线——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他接下来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的故地游览,可以说他之后他将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李白,来自唐代的网红旅游博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运用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就十分潇洒地概述了这次出蜀壮行的情况。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行船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的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脉逐渐消失不见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旷原野。江水奔腾泻下,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一般,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转换与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一个“入”字写出了宏大的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振奋的激情。

李白,来自唐代的网红旅游博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开始运用大笔描写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似的;到了白天,仰望天空会发现奇形怪状的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的这些云彩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颈联“飞”“非”的动词以一种动态来反衬江水的波澜不兴,展现了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写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他对此充满依依不舍的眷恋。这里他没有直接写自己不舍之情,而是运用拟人手法写水送自己。充满深情厚谊的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令人感觉非常新奇与巧妙。同时这样写故乡之水“万里送行舟”,也使得这首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白,来自唐代的网红旅游博主: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仗剑远游的李白出蜀而去,奔向名山大川并在那里尽情徜徉,但是他的洒脱豪迈却潇洒的背影仿佛在这首诗歌之中越来越清晰了。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