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狀元坊戲服有限公司是“廣州老字號”嗎?

手機用戶95420748789

2018年3月29日,在廣州老字號協會第三屆二次會員大會上,廣州老字號協會宣佈,新認定廣州市狀元坊戲服有限公司為“廣州老字號”,今後將從政府、社會等層面多方保護。兩年前,廣州狀元坊最後一間戲服廠因租金高企面臨關門的消息傳出,引起許多市民感慨作為嶺南文化一部分的“老字號”傳統手工藝逐漸消失。針對狀元坊戲服廠的困局,經廣州多方努力研究扶持辦法。

廣州戲服屬於嶺南刺繡服裝之一,緣起清代康熙年間,至清末民初最為鼎盛。狀元坊作為那時戲服制作的集散地,對“衣箱”的製作,在行內可謂數一數二。當時,粵劇演員以到省城狀元坊定製“衣箱”為榮。

狀元坊作為戲服制作的集中地,最繁華時曾有50多家戲服店,3000多個繡娘。

由於離當時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很近,狀元坊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商關注。據資料記載:“當時曾有外國商人經過十三行,被狀元坊裡的精湛技藝所吸引,便買了一幅繡卷帶回去,獻給他們的國王。沒想到國王看過後大喜,又讓那位商人將自己的畫像帶回狀元坊來繡……諸如此類的故事不勝枚舉。”

通過十三行,狀元坊的繡品開始走向世界。此後數百年間,梨園行頭皆以出自狀元坊為榮。

十幾年前,兩位來自西安的導演千里迢迢來廣州找到了狀元坊戲服廠,他們之所以慕名前來,是為了定製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的演出戲服。

時過境遷,隨著老手藝人越來越少、租金貴、成本高等現實問題的突顯,舊日狀元坊戲服一條街熙熙攘攘的景象也像其他城市的傳統手工藝聚集地一樣逐漸冷清。直到兩年前廣州狀元坊最後一間戲服廠因租金高企面臨關門的消息傳出,引起許多街坊和戲迷的惋惜。

當時的傳承人董惠蘭,人稱“蘭姐”,眼看著陪伴自己長大的狀元坊戲服廠要離開,心中五味雜陳:“我生於1961年,長於狀元坊,20歲進入戲服行業,師從譚權、黃慶秋、龐成等老藝人,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承包戲服廠傳承粵劇服裝藝術,一直堅持至今……當時廣東就剩下我們這一家戲服廠了,如果我們不做的話,那就真的沒有了。”

狀元坊的手工藝失傳,是最可惜的。“戲服很難全部機械化,特別是刺繡。”蘭姐說,如果全部用機器來做,戲服的花樣就會顯得很生硬,沒那麼生動,全手工繡就會栩栩如生,能體現傳統粵劇的質感。

狀元坊的老師傅說,由於做工細緻、技藝精湛,不少業內藝人的戲服都曾在這裡加工製作過。現在戲服廠店面的牆上,還能看到李嘉欣在《杜十娘》裡的戲服照。。聽到這個趣聞,徒弟們靈機一動,在婚紗上做了改良,用LED燈來代替燈泡。

當被問到今後將怎樣去傳承時,蘭姐用手機打開了一個叫萌版《紅樓夢》的視頻。原來,視頻裡的小演員們是煙墩幼兒園的學生,他們因為畢業表演《紅樓夢》,便找到蘭姐做戲服。她說要讓孩子們從小就瞭解這些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