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工业强国又是汽车王国,为什么连烧机油的毛病都克服不了?

用户3708573353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德国车发动机问题确实不少,烧机油,漏机油屡见不鲜,汽车工业基础如此强大的德国连这点事都整不明白吗,如果说德国人没能力解决烧机油问题我是不相信的,因为在国产车身上都很少出现烧机油现象。



什么是烧机油,烧机油简单的说就是机油由于某种原因进入燃烧室和油气混合气一起参与发动机做工,就造成了机油的非正常消耗。

德国车烧机油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德国的路况环境要比国内好的多,高速都是不限速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汽车都能以较高的时速行驶,国内情况正好相反,上下班堵成狗,一公里开个半小时很正常,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就需要更多的机油对活塞进行润滑,需求多了消耗自然也就多了。另外长时间低速行车也会使积碳增加,当积碳卡住活塞环后就会使活塞环失去密封作用,机油也会大量窜入气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心循环,机油消耗量越来越大。



二,有人会说其他车系也是走同样的路为什么不烧机油呢,这就要说一说德国人的造车理念了。德国人想问题其实是比较复杂的,为了保证发动机有更好的润滑效果,德国发动机的气缸壁还采用了极其细小的网状格纹用来储存机油,以较小磨损,另外还使用了韧性更强的活塞环,呵呵,初衷是好的,但在国内路况环境下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活塞会把网格中的机油刮到气缸中,烧机油就这样产生了。



三,德国发动机活塞环弹性小,就意味着间隙较大,密封性会更差一些,机油也会通过这个缝隙更多的进入燃烧室。

四,德国发动机对性能还是比较注重的,功率扭矩都非常突出,一般开起来都很有劲,强大动力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加装涡轮增压器,对发动机的压榨更狠。涡轮虽好,但也会造成发动机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温度,高温高压下曲轴箱机油气化就更严重,再加上活塞环的密封差,机油也会出现过度消耗。



五,国内的机油品质参差不齐,机油以次充好现象充斥着整个市场,稍不留神就可能买到假机油,或者稳定性较差的机油,德国发动机活塞环间隙大的问题,对机油粘稠度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使用不达标机油也会造成烧机油。



其实在德国国内汽车烧机油现象要轻微的多,这并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只是在国内爆发的更明显,德国人生产汽车并不会以我们国内的情况作为标准,出现水土不服也就在所难免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李老猫说车

在世界上,德国的工业地位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德国的汽车工业如此发达的原因了。尤其德国在汽车新技术方面的应用,可以说是最激进的。当然,这样做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好的。比如德系车的燃机油问题在国内一直让很多车主头疼不已。

为什么德系车就解决不了烧机油的问题呢?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说明一下,只要是发动机运转,都会或多或少存在烧机油的问题,不过,如果不严重,我们通常认为那是“正常”消耗。比如,我们刚刚在保养后,加好了机油,到下次保养时,即使车子不烧机油,拿出油尺来一看,机油也是减少了的。

因为机油本身就是起到一个润滑抗震作用的,以保护发动机,减小高速运转时生产的磨损,既然是减小发动机磨损,那自然就要损耗机油本身了。发动机的高速运转,会产生高温,这种高温会让附着在发动机内的机油膜雾化。机油就是依靠这种对自身的损耗,来保护发动机的。

值得一提的是,德系车在德国本地确实没有国内烧机油这么严重,因此,工程师们认为,这属于正常损耗,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工程师才没有把烧机油问题看得这么严重。至于国内的德系车为什么比德国本地烧得更严重,原因可能如下:

原因1、国内经常堵车,走走停停,这使发动机气缸内的网状结构容易藏机油,也就加大了机油的损耗。原因2、德国本地所使用的机油也和国内有所不同,通常会使用粘性较稳定机油,这也就减轻了烧机油的现象。

那很多人要问了,为什么日系车不烧机油呢?这就与德系车的发动机制造工艺和技术应用有关系了。首先,德系车发动机汽缸壁通常采用的是网状纹,这个肉眼是看不到的,网状纹会导致部分机油留在纹路里,对活塞运动的润滑是有好处的,但是肯定会增加机油的消耗了。此外,活塞环与汽缸壁的间隙较大,活塞环就是阻隔机油进入燃烧室的东西,一旦这个间隙大了,进入的机油就会过多,就会引起烧机油,但是德系车通常选用韧性较好的活塞环,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润滑活塞的运动。再有,德系车通常都配备涡轮增加器,涡轮增压导致发动机的温度较高, 机油会产生蒸汽并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阀吸到燃烧室进行燃烧。

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德国车为什么机油消耗会大,其实目的是为了增大润滑,减少发动机工作中的磨损。但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说,可能就会觉得德系车机油消耗量超过了一般车,就会认为烧机油了。


汽车观察家

问题不大,德系车烧机油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不管是涡轮增压,还是自然吸气,德系车都逃不开烧机油的命运,毫不夸张地说这算是德系车的通病了。



通常情况下,车子出现“烧机油”现象,会使车辆氧传感器过快损坏,导致燃烧室的积炭增加、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油耗上升、尾气排放超标等不良后果;严重者发动机润滑不足,使引擎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甚至报废,造成维修成本大幅升高甚至事故隐患。

那么烧机油呢,指的是车超过了机油正常的消耗量啦,我国界定的标准是,1000公里不得超过0.5升机油消耗量。烧的严重就是排气管已经冒出蓝烟。

德系车对发动机气缸的加工工艺,其发动机气缸壁在显微镜下呈现为网状形(平时由肉眼看气缸壁都是光亮的),这每个细小的网孔都是存机油的“小油库”,活塞在气缸中上下运行工作时要比平面气缸壁的润滑性能更好,这也就将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磨损降到了最低。

还有就是德系车的活塞环韧性较好,张力的程度弱于日系车,这样的匹配自然也减少了活塞环上下运行对气缸壁造成的磨耗,所以德系车在行驶了几十万公里后,去测量其发动机气缸壁的磨损,要比其他车系小许多,发动机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况(主要指气缸压力)。

而日系车烧机油现象的确是少很多,这是由于它们的活塞环构造弹性大,容易把积碳清理干净,不过,气缸壁磨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甚至会导致大修。

其实也就是说德系豪华品牌车型平时容易烧机油,可发动机到了30万公里才需要大修,日系豪华品牌车型平时不容易烧机油,但是发动机到20万公里就需要大修。

简单来说,德系车就是气缸壁呈网状,活塞在做功(点火爆燃)时,就会将网孔中残留的机油烧掉。毕竟欧美国家的路况,特别是欧盟国家的路况普遍比较好,发动机可以高速运转,网状缸壁的网孔中(小油库)存的机油较少,烧机油自然也就少啦。

但是以我国的路况来说,要复杂很多。比如堵车引致车辆长期低速行驶,就会使到气缸网孔的机油较多,烧掉的机油自然也就多了。这就如同一辆车为什么跑长途省油,在城里开费油是一样的道理。从技术层面分析这样的烧机油正是对发动机气缸壁的一种有效保护。


孙行者汽车救援

很久以来“烧机油”这个词已经快成为某些德系汽车品牌的代名词了,其实烧机油这个词严格来说应该是机油蒸发量过大。其实全新的发动机都是有一定的机油蒸发量的,就算是日系车的发动机也不是完全不消耗机油,只是消耗的量比较少而已。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日系车的发动机每使用一千公里,每升机油的消耗量不会超过25毫升。比如一台机油加注量4升的四缸发动机,每使用5000公里,机油消耗量一般不会超过500毫升。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个消耗量还会更低一些。

除了机油消耗量上的差别,大部分日系发动机的机油加注量也都明显低于德系发动机,前者一般不会超过5升,而后者一部分机型都在5-8升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和发动机排气量的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很多日系车发动机的排气量并不小,但是机油加注量却并不是很夸张。

两者的分野应该是发动机润滑系统设计上的不同,日系车发动机的润滑系统结构都比较简单,不会通过复杂的结构来达到相应的功能,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油道也并不复杂。更重要的是,德系发动机的散热性能普遍不太好,所以需要尺寸比较大的机油散热器。而日系车发动机除了个别越野车、高性能车以外,很少单独设置机油散热器,也就不用因此而提高机油的加注量。

复杂的润滑系统、不能及时散去的高温,就是机油蒸发量高的起因,这些机油蒸汽会沿着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管路,进入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并最终参与发动机的做功。不过机油蒸汽是不可燃的,除了一部分与不完全燃烧汽油残留的炭黑混合成为积碳,大部分都会排到大气中,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会吸附在三元催化器上,严重时三元催化器就会失效了。

日系车发动机当然也有保持发动机最底部的曲轴箱和最顶端的气门室盖、进气歧管、发动机燃烧室之间压力平衡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但是由于机油蒸发量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机油的耗损是相当轻微的。仅从节气门的清洁程度上看,日系车发动机的机油蒸发量就是很低的,而一些德系车发动机不仅节气门很容易变脏,进气歧管、进气道,甚至涡轮增压系统的进气管路内部都被机油蒸汽聚集而成的废机油重重围困着。

德系车发动机不是没有采取控制机油蒸发量的措施,所谓的油气分离器就是抑制机油蒸汽进入发动机内部的装置,不过起到的作用通常还是很有限的,大部分机油蒸汽还是我行我素。而中国城市中的严重拥堵,也是诱发机油蒸发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都应该知道德国高速公路一半都是不限速的,车辆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高速行驶状态,这时发动机可以获得很好的散热,蒸发的机油也就不会那么多了,机油的消耗量自然就不会很高。

车速快到一定程度后,发动机冷却液、机油温度都会逐渐下降,为了防止温度降得过低,宝马和福特先后在水箱进气格栅后方增设了可以控制撞风量的百叶窗,部分关闭时就可以停止温度的下降,防止油耗升高和机油润滑能力降低。这个功能在交通拥堵时不会起作用,因为那时发动机的散热状况是最差的,大部分蒸发的机油都是那时候产生的。

日系车发动机基本不怕交通拥堵,因为日本的交通拥堵比中国还要严重,高速公路也是有严格限速的,所以发动机必须拥有理想的散热性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本田、铃木就已经开始使用铝合金缸体的发动机了,日产经典的VQ发动机也是铝合金缸体的先驱之一。而较晚采用铝合金缸体设计的丰田,也并未出现发动机散热性能不足的问题,所以也就不存在机油消耗量过大(烧机油)的问题。

日系车发动机也没有复杂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更很少采用油气分离器的设计,像本田飞度的L15B发动机,连接气门室盖和进气歧管的只是一根很普通的橡胶软管。日系车发动机不容易“烧机油”,是因为采用了务实的设计和技术,化繁为简,而很多德系车的发动机刚好相反,采用了一些复杂、高成本的设计,却依然没有解决到本质的问题,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吧!


狂想的克罗地亚

一般的解释就是如下:

大众部分车型出现烧机油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制造理念的原因,因为想把机油润滑效果做到极致,让发动机的寿命更加长久,所以大众把部分发动机的缸壁设计成了蜂窝状,这样能够让机油在润滑过程中在缸壁上得以保留极少一部分,从而让润滑效果更佳,这样做润滑效果是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难免会有残留的机油在气缸内形成机油蒸汽,最后随着废气排除,从而导致出现了烧机油现象。

问题总结一下就是:大众烧机油现象是制造理念的原因,并不是技术问题,但是这种制造理念有着更好的润滑效果,发动机的寿命也更长久,而且烧机油是部分发动机存在的现象,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定要理智看待问题。

但是,鄙人虽然不修车也不卖车,但是身边公司和朋友大众十几辆,有的烧有的就不烧。换做上面的解释,烧机油是理念问题,又是部分存在,那么难道理念还不统一咋的?你要么就全烧,然后说理念或者设计故意为之,现在有的不烧,而且有的前几年不烧,难道不同车还能有不同理念?

总之,说是理念或者设计问题显然有些不成立,就算成立,那这个设计标准也太粗放了,导致质量这样良莠不齐。不如,直接就说是技术难点,正在努力改进,不影响其他使用。或者是获取动力必备条件等等之类,毕竟车无完车,更容易说服消费者。


互联网解决方案

其实德系车烧机油的问题确实存在了很久,很多人都知道德系车烧机油特别厉害,前两年甚至还有人调侃"发动机烧机油才更有动力"

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从平民的大众家用轿车到宝马、奔驰、奥迪。这中间囊括了低端车型到高端车型无一列外都是存在烧机油的情况

下面我从技术方便给大家讲一讲德系车烧机油的问题

我是一名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欢迎大家关注我,向我提问更多轿车故障问题

⒈我们先讲大众系列烧机油的一个重要原因(零件设计缺陷)

油气分离器是造成大众奥迪系列烧机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我遇到大众系列汽车烧机油,以及怠速不稳的情况下很多情况都是由于这个油气分离器内部损坏导致的,如果遇到大众奥迪系列轿车,怠速不稳就一定要油气分离器坏了

网上也有很多关于油气分离器改装的一些办法,但是现在大众系列已经更新了油气分离器,大大的解决了零件缺陷

⒉德系车属于高温发动机

其实对于我们汽车修理工的话都应该明白德系车都是属于高温发动机
我们会经常用电脑读取发动机的数据流,可以看到德系车的发动机温度要比日系车的温度普遍高十度左右,而温度更高对于发动机机油的性能就要求严格,而且对发动机的橡胶件寿命也有影响

如果有大众车的车主也应该知道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已经停车关闭发动机了但是冷却风扇还会转很久

⒊汽车工业设计差异


其实很多论坛上也都说到了大众的设计原因,是因为大众汽车在它的燃烧室缸筒内,设计了很多细小的菱形凹槽,这样可以在活塞油环上下往复时把机油均匀的涂抹到发动机缸套上
,从而保护发动机燃烧室。但这也会消耗掉一部分机油

其实最终总结一下德系车烧机油的原因,还是由于发动机的设计方向不同,德系车的发动机普遍属于高温高转速的发动机。这就对发动机的橡胶部件以及润滑系统有非常高的要求

所以在这里先提醒一下大家,自己使用的如果是德系车。机油一定要使用非常好的,抗剪切性高的机油。尽量选用粘度系数为SAE40的机油
而德系车规定的保养里程也比较长,在一万公里左右才更换机油,这就导致我们部分使用的机油品质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车主,也延长了里程更换机油,这会造成发动机烧机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所以总的来说德系车烧机油的问题是来自于各方面的原因,不然德系车一直诟病的烧机油早就被解决了


蔡蔡汽车剖析

这个问题问得很奇怪,控制烧机油真的是很困难的事,以至于德国人解决不了吗?当然不是。

之所以有人传言德国车烧机油,是对德国人保养期内对机油进行严格品质控制的误读,油位下降是诚实地反映了机油消耗,因为所有内燃机在运行过程中,都一定会消耗机油。

为了降低汽车保养花费,为车主提供便利,和日本车普遍采用5000公里保养间隔不同,德国车则采用10000公里以上保养间隔。为了保证10000公里保养间隔内机油满足润滑性能要求,需要严格控制燃油、水和其它杂质进入机油的数量。

德国车在油气分离策略上,倾向于更多地把油气送入汽缸燃烧,以避免燃油、水和其它杂质进入机油,污染机油,导致机油在10000公里保养期内润滑性能满足不了要求。

也就是说,德国车严格控制机油运行品质,诚实地反映了发动机机油消耗状况,尽量不用燃油、水和其它杂质冒充机油充数,所以,德国车在说明书规定的10000公里保养周期,机油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担心机油变质不能满足要求。

如果不控制,机油变质,不能满足润滑要求,像下图这个本田车主拍的CRV机油盖照片,你看,机油都乳化了,可要小心拉缸。


鱼眼猫眼鹰眼

这个提问还能引申出很多同类问题,比如:

1. 日本汽配处世界垄断地位毫无敌手,为啥会出现高田气囊门这种低级失误?

2. 意大利汽车设计堪称汽车设计殿堂,为啥意大利汽车民用化真不咋地?

3. 美国是汽车工业强国,又是世界霸主和中心,为什么美国三大车企一同陷入了破产沼泽?

其实说白了,迷恋因综合效应而筑立起的名声,你很有可能会怀疑人生。所以抛开烧机油这个问题,德国依然是工业强国和汽车王国。



但我们还是得回到烧机油这个问题,因为烧机油确实以德国车尤甚,当年烧机油也是从大众开始闹起(当然日系、美系也有烧的,比如日产HR16DE发动机烧、Jeep自由光也烧)。

去年,美国权威杂志《消费者报告》做了一个很有趣的研究,他们调查了50万辆汽车的烧机油情况,并在最近公布了烧机油车型排行榜。

排行前十位的分别是:

1. 宝马5系(V8);

2. 宝马7系(不过换代后新7系更换了B48 2.0T发动机,这一问题很少出现了);

3. 宝马6系;

4. 保时捷Panamera;

5. 宝马X5;

6. 奥迪A4(2.0T);

7. 奥迪A5;

8. 奥迪Q5(二代EA888);

9. 保时捷卡宴;

10. 奥迪A6(V6)。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出自美国的调研机构,你很可能会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一水的德国品牌,它太像德国本土企业调查报告了。所以,题主的问题没毛病,德国企业(大众、宝马为首)还真没搞好烧机油的问题。



虽然合理范围内的烧机油再所难免,但肉眼可见的烧机油确实是毛病,别以为车上给你备了机油就是完美的解决方案,这充其量只能算个Plan B。

当年第二代EA888存在设计缺陷没得洗(因为活塞环结构设计问题,密封性能不好、旋风式油气分离器分离效果差等原因,二代1.8T、2.0T都容易烧机油),不过好在第三代这个问题要好很多了。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设计缺陷,那就众说纷纭了。但从“克服”这个角度看,EA888算是解决了这一问题。

除了这些,烧机油在德系豪华车中尤甚,比如上面排行榜中就是清一色的豪华车。

有说法是,德系豪华车习惯在加工汽缸内壁时精搪完毕后直接用衍磨沙条进行衍磨,在汽缸内壁形成了细小的网孔。这种网孔能延缓机油的流动,通过锁住机油让活塞环和气缸壁之间的磨损降到最低。

不惜烧掉机油达到降低磨耗,增强发动机动力和耐久性,这种说法我是认可的。但有些报道说这是德系豪华车故意设计的,那就有点扯了。

只能说在烧机油这个问题上,德系品牌(大众和宝马)其实并没有太在意,而且这东西也与机油品质和工况有关,可能在他们眼里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急于一时(毕竟大家都买账)。


东拉西车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题主这个问题站在设计开发角度一句话就可以解决“性能综合平衡的结果”。但这难以说服国人。

车辆机油消耗主要有俩个路径:

1.曲轴箱通风

从活塞漏出的燃油燃烧废气进入曲轴箱,并和机油中的轻物质(机油中易挥发物质),通过曲轴箱通风系统进入进气歧管参与燃油混合气燃烧。

2.气缸润滑油膜燃烧

发动机汽缸壁与活塞环间摩擦润滑由曲轴箱机油飞溅润滑实现,活塞环刮磨汽缸壁,机油在汽缸壁形成润滑油膜防止汽缸壁和活塞花的磨损,这是活塞式发动机汽缸壁的基本润滑模式,润滑油膜形成机理就是汽缸壁的微观结构(说德国发动机汽缸壁网纹加工是糊弄人,所有的活塞式发动机油膜形成都拜托汽缸壁的微观结构)。

在发动机燃烧过程汽缸壁的机油参与发动机的燃油燃烧。

因此,发动机烧机油主要是开发需求汽缸壁油膜厚度厚;或者发动机活塞漏气量超标,热的废气加速机油挥发并携带机油雾粒通过曲轴箱通风进入气缸燃烧。

明白了这个机理,所谓的德系发动机烧机油就是由于某种原因气缸内参与燃烧的机油量多于其它发动机的。

也就是德系车发动机为了获得活塞环与汽缸壁的润滑使用了厚油膜设计。

大家知道,德系机油消耗多的车子100%使用是增压机,增压机相对自然吸气发动机,进气温度高,因此厚的汽缸壁油膜利于降温和高温润滑,从而增加了机油消耗量。

本人不认同德系车汽缸壁网纹结构,因为所有活塞式内燃机汽缸壁的自润滑都是基于油膜形成实现。


凯腾聚知

烧机油正常啊!机油本来就是用来润滑和消耗的,搞机械的都懂。日本家用车也一样烧机油,只是它烧的少而已,但是日本车追求经济性牺牲了发动机性能。日本车高新能的车一样高油耗和烧机油,没什么两样。这也是国家国情决定的,日本国家物资匮乏,设计理念能省就省,够用就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零式战机,薄,飞的快,跑的远,弱点就是没防护性能。这就如同日本一般的家用车理念,薄,位置小,尽量的不占地方,比如卡罗拉,坐了真想说MMP。欧美国家,资源多,那就大,怎么安全怎么来,怎么暴力怎么来就如同虎式坦克,皮厚耐操,就是费油,但是人家繁荣时期,油耗根本不考虑,所以欧美系都是宽场,大沙发,暴力,高油耗。俄罗斯就更狠了,怎么简单怎么搞,样样都是耐操好修,但这个习性用在家用上就废了,没人愿意天天修车的,毕竟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机械师,但在严寒地区,你要是机械师,讲生存,选俄罗斯的车是没错的,便宜耐操,加伏特加都能跑,跟拖拉机一样。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