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国家联赛亚洲队伍疲软,女排高大化后有什么发展趋势?

经过5周20站120场角逐,2018年世界女排联赛预赛全部结束。16只队伍最终排名如下:1、美国,2、赛尔维亚,3、巴西,4、荷兰,5、土耳其,6、意大利,七、俄罗斯,八、波兰,九、中国,十、日本,十一、德国,十二、韩国,十三、比利时,十四、多米尼加,十五、泰国,十六、阿根廷。排球底蕴深厚的美国和巴西以及赛尔维亚稳居三甲之列,整体提速的欧洲升势明显在8强中占据6席,美洲队占据两席,亚洲球队成绩下滑无一打入前8名在近年也是不多见。

女排国家联赛亚洲队伍疲软,女排高大化后有什么发展趋势?

郎平曾经在江门站中国队0:3输给美国队赛后采访表示:输球的主要原因在中国队跟不上美国队的快速节奏。从这个表述看来,世界女排在向高大化发展的同时,也都意识到攻防转换速度的重要性。

以前的世界排坛,亚洲球队以快变立足,欧洲队以高举高打立足,巴西、美国强调两边快速拉开独领风骚。而如今这几大特点在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各队都意识到速度的重要性,就连昔日以高举高打著称的俄罗斯都开始追求整体提速。“高快结合”成为诸强普遍追求的目标。这次跻身预赛前5名的球队速度都比较快,中国女排与之交锋在速度上跟不上快节奏,中国队在对阵搞快结合的球队中从来不占优势,高快结合比较好的代表球队,巴西和美国都曾是中国队的苦主。好在中国队在欧美诸强面前海拔并不吃亏,亚洲其他三个球队日本、韩国、泰国,在高大化的当今排坛吃亏更多,加上速度优势已经在诸强提速后逐步缩小,没有赖以取胜的法宝,因此亚洲球队的疲软也就在所难免了。

女排国家联赛亚洲队伍疲软,女排高大化后有什么发展趋势?

今年世界联赛总决赛的名额与去年大奖赛情况相似,依然是欧洲3席、美洲2席、亚洲1席,唯一的变化是由土耳其取代了意大利的位置。尽管各大洲所占的总决赛席位数量与上赛季一致,但发展势头已经很明显,欧洲的升势和亚洲的疲软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入围决赛的唯一亚洲球队中国队名列第九,也是因为东道主的身份才入围决赛,难怪意大利球迷对此博多微词。

相比欧洲诸强的蒸蒸日上,亚洲球队在世联分站赛的表现令人失望,4队均无缘8强尚属首次。东道主中国队分站赛挑战前5名的球队悉数落败,7胜8负仅列第9;去年大奖赛日本连克荷巴塞俄四强强表现可圈可点,今年则早早在竞争中掉队,落后中国队2分落位第10;韩国在欧洲两站雪藏了金软景等3名主力,5胜10负排名第12;上赛季泰国曾挑落巴意两强,这次因身高劣势屡屡受挫,仅赢2场位居第15。

女排国家联赛亚洲队伍疲软,女排高大化后有什么发展趋势?

这是高大化的胜利,也是排球向高大化,简单化发展的结果。高大化之后欧美强队也在提速,不过说句实话,这种趋势下高大队员在下三路技术上是在明显退步。小快灵技术优势明显的日本队在高大队员强力进攻和高拦防面前已经占不到任何优势,可是日本队员的下三路技术应该是最好的。世界女排因为高大化而失去的细腻技术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也很让人深思。

在功利竞技盛行的今天,把握趋势顺应趋势才是生存之道,中国队庆幸没有掉队。如果中国队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下三路技术的不足,那么就能继续在世界排坛上长盛不衰。这也是我们的联赛要尽力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到了国家队才去恶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