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他曾拍出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第一部故事片

他曾拍出了第一部運用電子音樂的電影

他甚至為了拍電影把12名演員關進監獄

他的影片票房收入總是非常好

他就是嚴寄洲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1953年嚴寄洲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在八一廠只能拍紀錄片、軍事教育片和翻譯蘇聯影片的時候,嚴寄洲就決心做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故事片的“第一人”,雖然那時他沒有任何經驗。他抓住了去雲南體驗生活時邊防巡邏隊在邊境河邊發現了腳印的素材,自己動手編寫劇本並任導演。

195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誕生了第一部故事片《腳印》。《腳印》人物少,情節簡單,放映時間只有30多分鐘,且只能和新聞、動畫片排在一起放映,但仍然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儘管遭到了一些同行的非議,嚴寄洲卻只說了一句話:我已邁進了電影的大門。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電影《腳印》宣傳海報

1957年拍攝的《戰鬥裡成長》是嚴寄洲導演的第一部有完整情節、獨立放映的戰鬥故事片,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第一部戰鬥故事片。影片放映時,嚴寄洲分別來到了北京的首都電影院、東四影院和天橋影院當上了觀眾。他說,沒有想到自己對片子感覺很好的地方,觀眾卻沒有什麼反應;自己感覺一般的情節,觀眾卻似乎很喜歡。這對嚴寄洲觸動很大,所以從《戰鬥裡成長》後,每拍完一部電影,進三家影院當觀眾,就成了他的工作,很多年從不改變,這也成為他的導演工作不斷改進的動力。用嚴寄洲的話來說,就是拍電影要想著觀眾。拍出的電影要讓人人都能看懂,讓人愛看。原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陳播曾稱讚嚴寄洲:他拍的電影從來不賠錢。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電影《戰鬥裡成長》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戰鬥裡成長》劇照

1958年上映的《英雄虎膽》是新中國電影史上一部影響極大的驚險片。導演嚴寄洲打破常規,選用了在氣質與形象方面屬於正面型的演員王曉棠扮演敵女特務阿蘭一角;王曉棠反戲正演,使這一角色擺脫了臉譜化的積弊,較深入細緻地揭示了這一人物比較複雜的內心矛盾。尤其令人難忘的是,影片讓身穿“奇裝異服"”的阿蘭與曾泰一起跳“倫巴”舞――這獨特的場面與情調,為處於長期封閉狀態下的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個新鮮的視聽感知與體驗機會,成為了那個時代人們私下裡審美追捧的對象。曾泰的扮演者於洋舉重若輕,分寸把握得恰到好處,不溫不火。兩人的對手戲更是棋逢對手,令人叫絕!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電影《英雄虎膽》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英雄虎膽》中的王曉棠

1962年,曾經深入青藏高原平叛部隊當列兵9個月的嚴寄洲,懷著對連隊戰士的滿腔激情,導演了喜劇故事片《哥倆好》,這部展示部隊生活的喜劇片當年投資幾十萬,卻為八一廠賺回了幾百萬的收入!拍攝電影《哥倆好》開始是困難重重的。先是廠裡沒有資金,好不容易批下錢了,選演員又出了問題,很多人對嚴寄洲啟用的男主角張良提出了質疑,但是嚴寄洲沒有改變態度,因為他早就看中了張良在《董存瑞》中的表演。在電影《哥倆好》中,演員張良一個人同時飾演了戰士陳大虎、陳二虎這一對孿生兄弟,雖然外貌相像,卻性格迥異、形象鮮明,收到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這是嚴寄洲在電影藝術上探索的又一個成果。他說,在舊上海曾經看過影片《姐妹花》,蝴蝶一人飾演兩姐妹的鏡頭,雖然技術比較差,但在當年仍然很吸引人,也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哥倆好》中,他們仍運用一人飾演兩人的手法,並在技術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這部影片公映後立刻抓住了廣大觀眾,尤其得到了連隊官兵的喜愛。一些同行人士更是對嚴寄洲大膽運用喜劇形式的表現手法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電影《哥倆好》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哥倆好》劇照

李英儒的長篇小說《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受到廣大讀者歡迎的書,1963年改編成了電影后,銀環和關敬陶成了片中的主角。嚴寄洲決定,金環、銀環這性格迥然的兩個角色由王曉棠一人來擔任。王曉棠的表演,語言、身段、形象都好,藝術功底厚,而且,聰明活潑,演戲有激情。《野火春風斗古城》上映後,“紅”遍全國,大受觀眾歡迎。王曉棠當選那年“百花獎”最佳女演員。 王心剛是八一廠的主要演員,很用功,形象好。嚴寄洲根據他穩重、忠厚的特點,常常讓他擔任黨的領導之類的主要角色。如《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楊曉東;《海鷹》中的魚雷快艇艇長;《哥倆好》中的指導員等。有的片中的戲不多,但王心剛的表演很到位,在觀眾中留下了良好印象。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野火春風斗古城》海報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野火春風斗古城》劇照

1978年,嚴寄洲導演的《獵字九十九號》公映時,又一次牢牢抓住了觀眾。這部電影採用了新穎的大寬銀幕,而且首次運用了電子音樂。從而誕生了我國第一部運用電子音樂的電影。當時國內只聽說日本友人送給上海一臺電子琴。於是嚴寄洲馬上找到了曾經與他多次成功合作的上影樂團指揮陳傳熙,才知道這部電子琴根本不在上影樂團。歷盡周折,總算在上海音樂學院找到了下落。可能當時電子琴在中國太“洋”了,以至於沒人敢用,竟被存放到了音樂學院的倉庫裡。嚴寄洲立刻把這臺讓他“尋蹤千里”的電子琴“請”進了錄音棚。當錄音還差一天就結束時,指揮陳傳熙又找到了嚴寄洲,原來他想再用交響樂錄一遍,這樣如果萬一電子音樂在審查時通不過,就可以替換電子音樂。但是嚴寄洲堅持不改,他說:“就這樣吧,交響樂也是外國的,有什麼問題,是我一個人的……”就這樣《獵字九十九號》,為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電影瀟灑的引領了一次“時尚”。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電影《獵字九十九號》

1983年拍攝的《再生之地》,是根據當年中國政府改造日本高級戰犯的真實題材改編的電影。拍攝時他為演員們最先安排的就是特殊的“體驗生活”。因為改造戰犯的生活無法體驗,所以他先帶領演員們參觀撫順監獄,事先他已讓監獄的男女警察準備好,參觀完就把12名男女演員分別關進監獄3天。後來因為氣溫太低,監獄方擔心演員的身體吃不消,商討了半天,嚴寄洲才“開恩”,關了半天就放了。但他規定,第二天哪也不許去,每個人都要交出一份觀後感。嚴寄洲對演員的服裝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1000名戰犯全部要求穿上昭和15年的衣服。為此劇組把長影、北影的服裝全都調來了。他還要求不要假鬍子化裝的演員,挑選的全都是長鬍子特別快的男演員。在撫順拍攝期間,他還不惜花費時間找到了一個當年專門為日本人做點心的朝鮮人。連影片中當年的真實人物觀看完電影后說,影片中的點心和當年他們吃的一模一樣。

八一影廠那位“不賠錢的導演”嚴寄洲昨天走了

▲《再生之地》海報

嚴寄洲老先生的藝術為幾代人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也為之後的年輕導演樹立了一個優秀的榜樣。在這個日子,讓我們深深的悼念,祝他一路走好。他的藝術作品和他崇高的藝術追求永遠激勵著我們。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