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

「提醒」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

这两天,全国将有975万考生走入考场,参加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高考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填报志愿。与往年不同,今年网上出现了不少提供志愿填报大数据服务的“高考志愿卡”,便宜的十几元,贵的高达上万元,售卖机构声称购卡后可使用“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及服务”,能帮考生作出“最佳选择”。这样的填报服务真的靠谱吗?

「提醒」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

“高考志愿卡”网售火爆 十几元到上万元不等

这些志愿卡的价格差别也极大,最低的只需要十几元,最高的则达到一万多元。某商家工作人员表示,15元的卡最多只能用到6月15日,而588元的卡可以用三年。

「提醒」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

不光出售给高三学生家长 还推荐低年级学生家长购买

据了解,这些商家除了出售供高考出分后使用的短期服务卡外,还出售可供高中三年使用的志愿卡,这吸引了很多高一、高二家长购买。

商家自称使用内部大数据

志愿卡销售商对数据库的介绍都大同小异,但极具诱惑性。一个商家称,购买志愿卡可获得“上千所大学全方位数据查询,并有强大院校对比功能”,这里面包含院校性质、地区、特色、重点学科等基础信息。此外,还能查询上千所院校历年分数线,包含线差、录取最低分、最低位次等。

「提醒」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

为了强调数据的可靠性,这位老师说:“我们的系统是依据每个省的高招政策开发出来的,数据和国家教育考试院合作开发,只有他们才有这个数据。”这样的说辞存在于很多同类志愿卡的宣传中。“我们是百分之百对应各地考试院的数据的,这些数据不合作没法弄到。”另一商家称,这些数据不会公开,在网上根本查不到。

教育考试院否认与企业合作

「提醒」填高考志愿也能借助大数据?专家:不要过度迷信

专家:报考不应过度依赖机构 了解考生意愿最重要

据了解,为了让考生能够科学合理地报考志愿,各地教育考试院每年都会为考生提供高校招生简章,让考生和家长了解各高校的招生政策及专业培养特点等基本情况,还会公布当地高考“一分一段”分布情况,让考生了解分数分布情况。

同时,每年各地考试院都会举办网上高招咨询,多所高校在线有针对性地回答家长和考生提问。此外,各高校也会在志愿填报前举办各种形式的线下高招咨询,帮助家长和考生选择理想学校和专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之所以提前购买志愿卡,准备志愿填报是因为家长缺少判断能力,对孩子的了解不够,对大学的了解也不够,“家长可以参考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机构的一些数据,但是不要过于迷信和依赖机构。”

储朝晖建议,在给孩子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和机构的意见只能为孩子提供参考,最关键的还是听从孩子的选择。“现在很多家长害怕孩子选错,但人生就是试错的过程,有了亲身的体验才能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