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落價工資上調,這樣一落一調,跟農民有多大關係,對工薪階層有怎樣的影響呢?

詩人云霧1單

說實話,2018年的糧食確實落價,而部分單位的工資也確實上調了!而在這一落一漲之間,對於農民的影響無疑是種糧收入降低了,對於一些工薪階層來說,收入有一定的提高也是事實。

為了不挑起口水戰,今天我就不說工資上調對於工薪階層的影響,接下來我就主要說一說糧食價格回落對農民造成哪些影響以及應對措施!

政策變動,我國糧食價格全面下調!

熟悉我國農業政策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在2015年以前,我國的糧食市場價格可謂是節節攀升的,而2015年之後,幾大主糧的市場價格可以說全面的回落!

2014年前後,國家正式取消了大豆的國儲,將原先2.4元每斤的國儲收購價取消,改為了市場價格收購,國家給予價差補貼!後來索性直接連價差補貼都取消了,直接改為了市場化收購加大豆生產者補貼!2018年,我國的大豆市場價格是多少?東北的朋友對此深有感觸吧,很多豆農向我反映,自己賣糧的價格只有1.6元左右!如果不是有著每畝100多塊錢的補貼,在東北種大豆,種一畝賠一畝!

2016年,國家正式取消了玉米的收儲制度,玉米價格一下子從巔峰時的1.2元每斤跌落至2016年的0.7元每斤!農民苦不堪言;

同時,稻穀的託市收購價格也逐步的下調,不管是早秈稻、中晚秈稻還是粳稻,都無一倖免。

2018年,最後一個收購價格沒有下調或者取消的糧食品種——小麥也迎來了自己的收儲價格標準的下調!

糧食價格下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

其實如果你們留心的話,就會發現,早在2015年,我國的糧食價格就開啟了價格下調的序幕,只不過那個時候只有極個別品種的市場價格出現了下跌!如果按照糧食價格下落的順序來看的話,它們分別是,大豆、玉米、稻穀和小麥!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我國的農業供需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無效且低端的供給太多,而急需且中高端的供給太少!說白點就是普通的糧食供給量太多出現了過剩,而中高端的優質糧食供應明顯不足出現缺口甚至只有進口!

這就是為什麼我國每年主糧出現豐收,卻還大量進口的病因所在!

糧食價格下調和農民增收不衝突!

筆者以為,糧食價格下調確實有利於我國糧食市場的長遠發展,畢竟長期以來國內糧食價格與國家糧食價格倒掛嚴重,不利於國內糧食產業的長遠發展,企業負擔加重,各種農產品市場價格過高!

但是,農民的種植收益不能夠因此而降低!雖然目前我國這些年有很多農民朋友已經不再以種地為生,但是依舊有大量農民朋友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由於種種原因,種地目前才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降低糧食價格無異於是降低他們的收入來源,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因此,筆者以為,國家應該適當提高農業補貼標準,在糧食價格整體下滑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提高農民的種植收入,爭取能夠保證農民的種植收益不降低,才是解決目前農民困惑的有力辦法!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6.21


糧油市場報

問:糧食落價工資上調,這樣一落一調,跟農民有多大關係,對工薪階層有怎樣的影響呢?

  • 首先我們來說下糧價下跌對農民的影響吧

我們先從大的環境來講,應該說隨著經濟的發展,目前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是打工收入,種地收入已經成為很小的一部分,沒人能指靠種地來實現養家餬口,因此,種地收入其實是輔助型的。

但是,雖然種地收入對農民的整體收入影響有限,但種地賺錢和虧錢卻完全是兩個概念。應該說,這兩年隨著糧價的下跌,化肥農資及人力成本的上漲,種地已經處於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態,部分地區已經出現撂荒現象,這對糧食生產來講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據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李鈺、韓一軍發佈的《近年來我國小麥成本收益變化分析》顯示,雖然2010-2015年我國小麥的收益總體呈上升趨勢。但與之相伴的是生產成本也在持續上漲,若扣除成本因素,2010-2015年我國小麥種植純利潤是下降趨勢,2015年的小麥種植利潤不足20元/畝。

  • 我們再來看下糧食價格下跌對城鎮居民的影響

目前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已經低於30%,這說明城鎮居民在食品方面的支出已經不再是主要的開支,當然,如果考慮進房價的因素的話,這部分開支可能更少。

不過,還是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糧價呈現下跌勢頭,但我們要看到,糧食的加工成本在上漲,比如人工費、水電物流、廣告宣傳費、門面進場費等,這些費用的上漲已經遠遠高於糧價的下跌幅度,所以我們看到,糧價下跌對居民在食品支出方面的絕對值並沒有太大幫助,食品價格還是處於上漲之中。

因此,現代城鎮居民生活壓力早已從上世紀的吃飯問題轉移到了房子上面,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動輒幾萬一平的房價,是糧食根本比不了的。

  • 未來我們可以採取高糧價策略嗎

其實從國內外糧食價格的對比來看,我國的糧食價格其實是處於較高位置的,這才導致大量的進口。

但我們看問題不能只從一個方面來看,相對於糧價,在國內很多商品的價格都比國外價格高,有的甚至高几倍,從這個方面來看,糧價是低的。

此外,地少人多的國情,也註定了我們的糧價生產成本遠遠高於國外,在這種背景下,國內糧價高於國際糧價才是合理的。

再從國內商品價格的漲幅橫向對比來看,近十年來國內糧價漲幅幾乎可以用微漲這個詞來形容,而同期我們看到,目前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用到“角”這個貨幣了,而糧價還是用分、用釐來衡量價格的。

說到了這裡,我們能不能實現高糧價政策,對糧食本身來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最終取決的還是房價問題——畢竟,我們已經在房子上綁定了一生,糧價再漲我們該拿什麼來交換呢?或許是等房價下跌了,人們對糧食這種商品的價值才會重新注重起來。


每日糧油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更先進,機械化程度更高,成百上千畝地僅僅用幾個人就能管理,因此農作物成本很低。我們農業效率不高,每家每戶僅有幾畝地,生產成本高一些,因此國內農產品價格相對於國外沒有優勢。

我們是第一人口大國,必須保證糧食自給自足,在糧食上如果過於依賴進口,就等於被人掐住了脖子。沒有芯片大家日子過得差一些,沒有糧食可就沒法過了。

現在糧食價格下降,工資提高,將會大大打擊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當辛苦一年的收入比不上打工一月的工資時,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選擇進城。其實現在農村裡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孩子了。

由於對糧食的需求穩定,未來隨著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會有大量的勞動力進一步釋放出來,而工資提高也會惠及這部分勞動力。但是隻依靠農作物收入養家餬口的家庭,利益將會受損。

所以糧食價格下降,工資上調,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如果政府能夠做好不具備進城打工能力農村居民(如孤寡老人)的保障工作,對農民的影響不會很大。


首席投資官


糧食落價與工資上調沒有必然的關係。從表面上看,掙工資的收入高了,種地的收入少了,一多一少農民心裡不平衡了。要想心理平衡,就要分清糧食落價的原因和工薪上調的原因。

工薪上調是根據GDP的增長與物價指數CPI相關聯。發達國家工薪上調佔GDP增長率的50%左右,而我國僅佔20%左右。物價總指數變動增長率每年都在增長,它對應的是整個社會商品總額,包括住房,教育與醫療等,並不能光考慮糧食下調了,意味著物價總指數就降低了。因此工薪增長伴隨著GDP指數與CPI指數的增長,每年必須調整工薪,否則工薪族收入就下降了。

糧食價格的上調與下調主要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因為中國農業市場與國際早已接軌,全球糧食價格的變動,主要受農業機械化,科技種田,自然災害等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農業生產發達,生產糧食多,出口糧食也多,帶動價格下調,實際是好事。人們用較少的錢可以吃飯,以農業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產品成本也降低,道理很簡單。

我國農業人口多,但機械化程度低,投入成本較高。和發達農業國家比,竟爭力差,效益低。進口國外糧食比國內便宜,因此壓低了國內糧食價格,這就是市場經濟的結果。

市場不能不開放,開放了農民利益受損,國家只好通過發放糧食補貼彌補農民損失。

有人說農民將來不種地了,讓地荒蕪。實際上,國家早就號召山坡地退耕還林。在山區,農民分的地不夠種,都偷偷開墾山地種植,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將來農村發展方向是推廣機械化,讓少數人科學種田。一家種十幾畝地不賺錢,一個種田公司種幾千畝上萬畝地就賺錢了。農民把地租給種田公司收租金就行了。

未來農村人口都往城市化過度,種田的人越來越少,但糧食不會減少。現在富有的工業化國家,不生產糧食,靠資源及工業產品賺錢進口糧食,活得比我們好。非洲部分地區工業不發達,農業又落後,總是處於捱餓狀態,就是這個道理。


英漢微視

糧價跌落工資上調,有喜有悲,也算正常規律,過去,有個哲人說過,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也就是說:糧食多,糧食賤,國家越來越安全,相反,糧食少,糧食貴,國家終久要打擂。一旦打擂,糧食會越來越貴。至於說對農民和工人有什麼關係。這個問題,上邊會有辦法,施行稅貼農業。總的說來,農業誇了,打不來糧食,各行各業日子都不好過。大家知道,國家從2007年以來光是生活貧困幫補數額之大,水利設施,農村環境,耕種收打,種糧直補及秸稈還田約達幾十億。這樣以來,農民雖說糧價低,但投資數額減少,而且,除種地收入外,農民還可以外出打工。而工人呢。他們工資雖多些,但他們的消費項目比農民多。物價比農村貴。相對來說,農村農民還是底子薄,農民消費之後還沒有工人落錢多。

因此,種地不掙錢。農民意見大,長此下去,土地拋荒落荒會越來越多。


農村土秀才

糧價跌工資漲,使得現在農村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對農民和工薪一族影響很大。

1、對農民的影響。

現在很多物價都大漲甚至翻幾倍,唯獨糧價在近幾年內甚至在不漲反而下跌。

工資上調,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種地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隨著農資價格的上漲和人力成本的上調,種地成本越來越高。而糧價和農產品的價格不漲反而下跌,使得很多農村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現在農村種地的只是一部分中老年人,“種地不賺錢”成為共識。

2、對工薪一族的影響。

工資上調,對於工薪一族來說是一個喜訊,但對農民來說是不利的信息。工資上調意味著工薪一族的工資收入提高,每個月的工資收入高,農村年輕人種地的就會越來越少。工資上調,對農資企業,意味著用工成本的提高,必然會提高農資價格,把用工成本的提高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農民種地離不開農資的使用,農民成為農資產品的消費者,這也是為什麼最近幾年農資產品價格年年上漲的主因。

工資上調意味著用工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對農民來說就意味著農資成本提高,種地的人力成本提高,而糧價下跌,使得本來種地利潤就低在梁家和工資的影響下,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小規模種植甚至虧本。


昕瑞生態


其次,種地不是農民收入的全部,土地流轉,優化組合,出門打工,發展城市,減少農民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適者生存就成了農民選擇生活環境的必然條件,放下農活,離開耕地,成了越來越多農民的選擇,農民變市民,農民變居民,農民變工人,成了繁榮城市發展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第三,社會要發展,首要條件就是減少農民,如何減少農民,這個問題就是糧食價格下調,農業收入減少,一些只會種糧食的小農戶,逐漸覺得生活在農村是一種負擔,離開農村,走向城市成了他們必然的選擇,土地流轉就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專業戶,產業化農業已經是如火如荼,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發展另一翻景象,連片種植,規模經營就會成了現代農業模式。


最後,做為農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農村的發展必須是規模化,大產業,對於工薪階層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對於國家,政府來說,也留下了問題,土地拋荒現象會非常嚴重,政府部門應該早規劃,早制定,循序漸進,逐漸引導,減少農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糧食穩定,不漲價,更是社會穩定的核心問題。



橄欖劍社會

真的不明白,國家為什麼非要把農民逼的離開土地才行?糧食價格十年如一日的低!現在種地的人很少啦!大多數是50歲以上的還在農村種幾畝地!刨除投入一畝地一年能有1000就謝天謝地啦! 結合國家最近的政策和措施,是要把農民變成工人,而退出來的土地將會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就像西方的農場主! 那麼當對工人的需求少的時候?那些退田的農民怎麼辦?工廠不會留下二把刀的人,能留下的不是專業人才就是技術人才!那些人只能回農村當長工! 剛打倒地主階級,現在又要培育啦??? 農村城鎮建設!把農民集中到樓房裡,糧食放哪?在哪曬?農具放哪?…… 不明白啊啊啊啊啊!農業部真不是中國的農業部!沒給農民帶來一丁點實惠,農民的錢真的很容易被搶走啦!


羞羞的弓箭手






農村糧食價格回落、城鎮工資(內部結構調整)上調,原因複雜、事關重大!

一、城鎮工資上調(內部調整)的本意:

①、機關、事業與企業之間的工資結構懸差太大,行業之間待遇差與結構的不合理、致使生產一線人員的流失與轉行、許多企業運行艱難,這種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分配機制)的調整勢在必行;

②、機關與事業單位內部的改制、調整、轉型,是一種(生產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益,轉換職能的戰略性決策!他的改革、必定牽扯到工資結構的調整,特別是事業單位的轉型,推向市場、形成社會職能,轉變成自負盈虧的結構與性質特性;

③、企業內部的工資結構、分配方式嚴重滯後!嚴重削弱了員工、特別是技能人才的積極主動性與創造性,人員流失嚴重;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酬薪、福利等待遇相差太大(包括己退休的人員),社會反應強烈;企業內部的分配製度與結構調整迫在眉婕;

二、農村糧食(農產品)價格回落的因素:

①、這些年、農村人員大量外出就業(打工)、致使農田閒置、荒蕪,種田者大都是老弱人員、基本能糧食自食自保;

②、近30年來,農村水質、土地汙染嚴重:過度使用化肥、過度使用農藥、城市的垃圾在農村四處填埋;致使土壤板結、土質嚴重營養不良;農產品的產量低、質量差,缺乏競爭力;

③、農村的土地需要休生養息、需要治汙治理;農村的水不敢飲用、農產品的汙染程度讓城裡人提心吊膽,農村的汙染程度到了必須整冶的時刻;

④、周邊國家的農產品(美歐),質優價低、經濟實惠,為我國農村土地休整治汙提供了機遇、陣痛是必須的、也是暫時的;否則、無法與其競爭;

⑤、農村、農業的發展方向是農莊式耕作、規模化經營;從長遠看、單幹與個體是沒出路的;

城鎮與鄉村、各行業之間的價差調整,都是國家宏觀與微觀經濟運行必然!


海海147035523

在現實的情況下,糧食還要落價,工資再上調,那明顯就是不要農民了,或者說是不要現在這些農民了。那是逼著農村的人們想法另謀出路。那就沒有必要再問跟農民有多大關係了?或許那是農村將要發生的實際狀況,但決不是農民想要看到的現象。尤其是老一輩兒的農民,已經無法再去幹別的什麼活了,而自己原來熟悉的工作方式已經越來越沒有生存優勢。越來越沒法養活自己了,更不用說養家了。至於工薪階層,當然願意了,幅度越大越高興。要說影響,也只是往好的方面影響,沒有不利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